
【荷塘“pk大奖赛”】我可没说什么(小说)
我出生在偏远的海边,那是一个陆地不断往海里生长的地方。当地人往前推上一个辈分,都是来自各地的贫民,到了这芦苇满地的荒滩开荒种地,日子除了穷苦还是穷苦,唯一的好处就是血缘关系远了,后代似乎都很聪明。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上学时成绩超好,尤其是数学。不知道当年是哪根筋搭错了,虽然我的高考分数让我能够选择的专业很多,高考时竟然选择了统计专业,因为我对数学太过喜欢了。
大学倒是名校,专业也很出色。一晃眼大学毕业了,我这才发现这专业就业太不方便。好在我成绩优异,在一家企业谋到了一份会计的工作。虽说工作所在的城市才不过是个县级市,但经济发达,关键的是可以马上落户,这样我就不用再回到偏远的海边县城了。
在这家企业工作了一年,觉着实在无趣,心有不甘学了四年的专业就这样荒废了,于是我想考考公务员试试。
我一点也不奇怪我能够通过公务员考试的笔试,我报考的是统计局的统计员,在大学里我最拿手的一门课就是统计与分析,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天赋,面对那一个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个美妙的音符。
考过公务员的都知道,面试才是关键一环。我在这个城市没有任何背景,对能够通过实在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担忧与期盼相互交织着,让我在面试那天心里一直忐忐忑忑的。
面试的次序听说是按照笔试的名次,我被按排在了第二位。看着前面的那位小姑娘面色通红地出来,我心里的担忧又增加了几分。
我都不知道怎么进去的,只看见对面正襟危坐了三位考官,当中的一位方方正正的脸庞,两只耳朵跟庙里的菩萨一模一样,据说这样的面庞是福相的代名词,我估摸着他该是统计局里的大官。
面试开始了,坐在右手一侧的那位女士让我谈谈为什么要报考统计局的公务员。这样的问题对我来说无疑是小菜一碟,我从统计的原理到我如何如何喜欢跟数字打交道,一通侃侃而谈,起初的紧张感早已烟消云散了。
坐在左手的那位上了一点岁数的慢悠悠地开口问道:“小刘,你是党员吗?”
我觉得他是无话找话,报名表上不是明明写着的嘛,但我又不能不回答,于是我便不慌不忙地回道:“是的,大学里入的党,那时我是校学生会干部。”我把一些对我有利的经历也趁机讲了出来。
“那你说说做为一名国家干部,最主要的特质是什么?”那人马上抛出了他的关键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是有备而来的,如背书一般脱口而出:“廉洁奉公,对党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答得铿锵有力。看着对面的三位考官不住地微微点头,我感觉到我的回答应该堪称完美。
“啊,小刘啊,我们随便聊聊,你咋想的就咋回答,你说说看,数据统计的准确性来源于哪里?”当中那位主考官终于开始笑眯眯地提问了,一点架子也没有。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来自于源数据的准确性,统计方法的合理性和领导意志。”因为这样的问题在大学里老师就曾讲过,我是脱口而出。当我把最后一个“领导意志”讲出时,发现自己有点得意忘形了。当年老师是把这一句作为针对统计工作的时弊调侃的,我觉得有趣就全背上了。现在这么一讲,我立即戆掉了,半天没有发声。
“说得不错呀,小刘,继续啊,前两个都好理解,最后一个咋理解法子?”那位考官还是笑眯眯地追问。
到了此时我终于感到自己陷入了两难境地了,如果说“领导意志”不能决定统计的准确性,那是置领导的权威和能力于何地;如果说“领导意志”能够决定统计的准确性,其实一名优秀的统计人员,不受领导的主观意志干扰才是最重要的。该如何回答,我的额头开始冒虚汗了。
主考官还是笑眯眯满是期待地看着我,我一咬牙,心里想,“豁出去了!”
我挺了挺腰,让自己坐得更直一点,“就是在统计遇到疑问和困难时,多请示领导,领导咋说我就咋做!”
对面的主考官还是笑眯眯的,看不出情绪的变化,扫视了一下旁边的两位说:“你们还有甚问题?没得的话就下一位了。”
旁边两位摇了摇头算是回答,我如获大赦地站了起来。
“小刘,如果你通过面试的话,我们会通知你的。”那位女士追了一句。
“算了吧,我这样的回答还能够通过?”我心里想,从最后一句回答出口后我就对通过面试不抱希望了。
想不到两周后我居然接到了被录用的电话通知。报到的那天,我才知道那天的主考官就是统计局的王局长。
时值年初,局里一片忙碌,一年的经济增长率要在这两周内统计出来。去年兄弟市的经济总量就已经快接近本市了,工业在本市的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能不能保持经济总量在地市第一的位置,工业的增长率至关重要。
局里都在传说,主管工业的胡副市长很有可能在下一届升任市长,所以胡副市长非常关心最终的统计数据,谁都知道他能不能升任市长还得靠数据说话。
“今年工业企业的经济总量的初步统计就让小刘做了,他是我们新招的统计专业的高材生。小刘,你有什么问题直接找我啊!”王局长亲自布置。
我不胜感激地接手了这份工作,在最初的忙乱后,凭着我对数字天生的敏感,发现了其中的猫腻,于是就找到了王局长。
“局长,12月份许多工业企业的销售额比平时高出了许多,这很不正常啊,这里面应该有水份吧。”
“啊,这你都能看得出来?”王局长笑眯眯地说。
“每到年底许多企业为了完成预算指标,几个老总相互要好的企业之间就互开销售发票,在完成销售预算后的第二年一月份再开红字发票退回,我怀疑这里就有这样的问题。”因为我在公司里做会计就亲手操作过,所以一点也不陌生。
“哎呦,小刘,看来你懂的还挺多的,不过这没凭没据的空怀疑也没用啊!”王局长哈哈一笑道。
“不,不是怀疑,我就曾……”我刚刚想说我都曾经做过,话到嘴边发现我这心直口快的性子得改改了,这不是把老东家给卖了,于是到了嘴边的后半句“我就曾”硬生生地咽了下去。
“好好做吧。还有不要忘记你一个月前面试时的回答。”王局长还是一如既往地笑眯眯的。
王局长笑眯眯讲话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那天胡副市长对他的一番叮嘱:“王局长,年底的经济总量统计任务重啊,兄弟市追得太紧了。在统计的手法上你看看是不是可以更合理一些,一些关键企业我也让他们年底冲一冲。”
“看来王局长嫌我多事了,最后一句多少有点提醒和警示的意思。”我马上领悟到了自己的处境,灰溜溜地退出了他的办公室。
统计数据终于出来了,本市最终还是保住了地级市里的经济领头羊地位,尽管追得很紧的那个兄弟市经济增长率也很高。
问题来了,地市统计局发现下辖的五个县级市的经济总量相加之远大于自己统计出来的数据,这里的水份也太明显了,于是责成各县市统计局重做一份统计数据,并对工业数据进行重点核查。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市里几家市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虚开销售发票的事被发现了。当然同样的事情在其它县市也有,就是本市做得多了一些而已。
人家的事我管不了,作为刚刚入职没多久的我就倒了大霉。我做为工业企业经济总量的统计员,没能发现并修正虚高的数据,挨了留职察看一年的处分。
我当然感到万分委屈了,我曾向王局长提出过的,他应该为我做主,于是疾苦找到了王局长,王局长一改平时笑眯眯的表情,脸色严肃地说:“小刘啊,一个优秀的统计人员,就应该不受领导意志的干扰。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入职培训的那天我都讲过的,难道你都不记得了?”
我顿时傻眼了,仔细一想,王局长确实当时没说什么,何况就是他说了什么,我又能如何较真,口说无凭的。
令我想不到的是,一个月后王局长也因为这件事被记过处分了。听说他在统计的方法上做了一点动作,最终的数据也就偏大了。
他就找到了胡副市长,胡副市长没待他开口,就说:“统计工作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就应该不受领导意志的干扰,你说是不是呀?”
这回轮到王局长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