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春】如此教育,未来堪忧(散文)
晚上9点,已经不算太早,走在大街上,不时有大人牵着孩子的手,或是载着孩子回家。家长的身上背着沉重的书包,带着做完功课的孩子回家,也许孩子的功课还没完成,因为晚,有些简单的作业或需要背诵的东西会在家完成。看着小小年纪却不得不晚归的孩子,不由让人质疑我们的教育!
我每天回家都要经过一所高中,晚上9点正是高中放学的时间。此时,高中的孩子已经放学。而同一时间,小学生也才结束一天的学习,甚至有的还没结束,他们每天早早出门,小学就“享有”和高中生同样的学习时间,小学,真的有那么多东西需要学习,需要掌握吗?记得小时候,我们每天写完作业,还有许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以至于忆起童年会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尽管那时我们的玩具很少,几乎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可是若和今天的孩子比,我觉得我们的童年真的还是有快乐可言的!
前段时间月考,一个平时语文学得特别好的孩子语文考了82分,我当时对他说:“不要在意,就是月考。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失误,对症下药。”孩子说他听说他作文被老师扣了16分,我有点惊讶,这个孩子平时阅读面很广,作文写得挺好,不管是材料的选择还是语言的组织能力,都是没什么可挑剔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脱题。过了几天,学校开家长会,正好把卷子也发给家长,开完家长会,孩子的家长情绪有点激动。这个家长平时挺开明,教育孩子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应该说把孩子教育得挺好。那天她拿着孩子的卷子给我看,说老师扣16分的原因是孩子作文字数不够。我看了一下作文要求“字数400字左右”。我初步估算了一下,他的字数大约也在3百七八,我不知道400左右的概念是多少?然后家长说她问老师,如果这个作文要修改,从哪里着手?作文的题目是《举世闻名的长城》,孩子的作文写了一些长城的构造、特征、与其他建筑不同的地方。结果老师说:“这篇作文开头应该写什么时间,和什么人一起游长城。”我听后不知道说什么?好像这也是家长生气的原因。家长说:“按照老师的思路,作文不是写成游长城了吗?”难道为了让作文达到一定的字数,不惜把一篇好的作文乱改,即使画蛇添足也在所不惜?而且家长会上这个老师否定了前几年教过这个班级的几个老师的许多做法。当一个人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无端的否定别人时,真不知道是无知还是狂妄?
还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每天回家不停地写,作业都要写到9点,导致孩子像个复印机一样,只会把作业不停的往本子上抄,一个星期都要抄完几个本子。遇到需要思考的作业,要么空起来,要么随便写答案,几乎不思考。我试着让他做一些思维型较强的作业,我发现,不是孩子的思维不强,而是他就不想投入时间思考。他只想节约时间,尽快做完作业,如果稍稍停留,作业就会很晚才完成。家长说班里也有一些家长集体在群里给老师建议能不能把作业减少点,可是老师说每一条作业都是要写的。
我看了一下老师的作业,具体如下:
语文:每天学的生字写、听写、摘抄、学校发的大小练习册的习题、过一段时间还要把前面学过的都要写一遍、听写一遍……
数学:课本,大小册子、有时老师还得找些习题抄到黑板或发到群里……
英语:每天的单词8英1汉(8遍英语1遍汉语)填大小书、自备卷。
科学:把哪一课或哪几课的画龙点睛抄几遍。
而且每天的作业还要求家长批阅签字,呵呵,老师还真是“用心良苦”!怎么不预算一下这些作业孩子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写完?教育局一再强调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不可超过一小时,可是这样的作业估计老师一个小时也做不完!
记得几年前我曾就此事发表一个签名“不会教书的老师自己辛苦、家长辛苦、孩子辛苦,恨不得把书装进学生的脑子。”这样真得有效吗?在学校把自己和学生搞的累的,回到家,家长的担子比老师还重,又是检查作业,又是批阅作业,真得是除了没到学校上班,比老师还老师!老师怎么不考虑家长是否有时间,是否有能力,是否有义务配合你的要求?是的,孩子是家长的,家长的责任不容推卸,可是家长有家长的职责,不是无条件配合老师完成你的教学任务。
曾经有家长向我倾诉孩子不听话或是和孩子相处时遇到的问题,我都尽可能的开解,或是提供一种我认为可行的方案,也为自己能帮到别人而自豪。可是有时我也很迷茫,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很怀疑。时常看一些教育类的文章,大有越看越糊涂的趋势,有时觉得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太过抹杀孩子的天性。认为好的父母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快乐的人,能够以阳光的心态、快乐的心情面对生活就好。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孩子,我宁可欠你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到底是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是让他的童年为他的成年奠基?能不能把教育尽快改革成一种既不缺失童年的快乐,又不必承受成年的不堪?
有段时间朋友想写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咨询我的时候,我什么建议也没给她,因为我忽然觉得自己对如何搞好教育一点也不明白,教育要取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是我那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似乎越思考越迷茫。是啊,我从来不认为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所以也不必一味的借鉴别人的经验。
因此,做老师难免辛苦,可是也不能为了提高成绩就死套古语或经验,比如有的老师就信奉“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所有的知识点都让孩子抄,以至于有些孩子可以把一段话默写下来却不会背诵。其实,我们不要轻视孩子的智商,比如生字,完全可以在预习时让孩子自己辨析字形,理解字义,熟识然后记住。再书写三遍,会写的就可以不用写,不会写的字再写几遍记住就行。其实第一印象很重要,加强第一印象,就不用把有些东西翻来覆去的折腾。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思考和支配的时间,不要把我们的思想塞给孩子,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不是复制一些机器人。
现在老师的作业,那真是五花八门,大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敢布置的。比如,上课说话,回家把什么东西抄10遍、20遍。午托时间不吃饭,回家罚抄课文20遍。上课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回家写体会……我不知道,当老师说:“同学们,坐好,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孩子是好期待还是想说:“求求你,老师,别讲了!”对于作文,好多老师不是要求好,而是要求长,无论作文写的多么好,只要字数不够就不合格,是不是未来社会的作家都是写长篇的,以后我们的社会就不需要微小说和短篇、中篇这样的东西了。
老师啊!能不能拜托你有点职业水准,不要为了追求成绩,不惜牺牲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果从小已经不想学习,何谈未来?我曾经问过一些孩子喜欢学习吗?有些不回答,大多数都是回答不喜欢,学习是辛苦,不喜欢学习也很正常。但当我问他们,如果作业少,你还喜欢学习吗?他们竟然异口同声的回答“是”。为什么我们不尽可能的使作业少而精?其实教学大纲上对孩子要求掌握的知识并没有那么多,希望老师们有时间研究一下大纲,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心境下学习,爱上学习,乐于学习。让我们尽快迎来属于教育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