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清韵】林中的坟墓(散文)

精品 【清韵】林中的坟墓(散文)


作者:樱桃树下的微笑 秀才,180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75发表时间:2018-03-16 20:10:30

没想到在中国黔西北赫章县海雀村居然有这样一座坟墓。它冷冷清清,平平常常,和普通坟墓一样长满野草和闲花,连墓碑也没有,但他的故事将名扬天下。
   一
   这个坟墓就是最美支书,最美的护林员王朝荣的坟墓。他的坟墓完全按照他身前的要求,不立碑,不搞大型追悼会,简简单单,悄悄葬在他深爱的林子里,静静地守着林子、守着海雀村、守着他牵挂一生的心愿。
   这让我不禁想到,为国为民做了那么多好事,临终时要求却那么低,这不正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信念和追求吗!他就是社会需要的人。人为什么活着,价值何在,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最终都得归于泥土。但只要一心为别人的人,他的灵魂是高贵的,他的精神将永恒。人们会永远记住他,老支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默默奉献,默默关爱着海雀村的每一个人。
   作为一个党员,一个底层官员,懂得一份责任,一份使命,一份担当,只要人民一句召唤,哪怕水火之中,也要走一走。老支书七十二载人生,像牛马一样工作,像土地一样奉献,兢兢业业,把有限的生命都奉献给了海雀村的建设中去了!这样的人,我们听到难道不肃然起敬吗?一定会的。
  
   二
   从老支书的坟墓远远望去。看,那是一片林海,那可是文朝荣一生的心血呢!
   想当初,村子山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草少之又少,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偶尔晴天风一吹,沙尘四起,村子瞬间弥漫在尘雾中,人们纷纷掩面而走,眼里满含泪水,严重影响健康。
   为了改变村子一穷二白的面貌,老支书带领着全村人一起种树。风餐露宿,风雨不惧,每天三百多人,背着洋芋,提着锑锅就住在了上山。他们靠着铁杵,锄头铲子,在平均海拔2300米的地方种树。当初,人们不愿意,他一家一家做工作,最终种树两百多亩;没有吃的,他将家里仅有的两只鸡和五十个鸡蛋都煮熟招待种树的村民,这让村民很感动。其中,为了提高大家种树积极性,他连妻子准备给自己女儿文正芬坐月子送的米和鸡蛋,都煮给种树的村民吃了。这样的舍得,是何种胸襟?
   老支书天天和大家一起种树,他种树很认真,讲究,挖坑更是一丝不苟。他觉得挖不好坑便种不好树。每家挖的坑他都要去查看,挖得太浅的一律重新挖。等种下树苗后,老支书要用手轻轻去提一下树苗,提起来的,说明种得浅了,也要重新种,他生怕有一棵树苗被“种坏”了。
   在文朝荣组织下,连续3年的奋战,海雀村的荒山上种下了一片片华山松、马尾松,也种下了希望。此时,海雀种树面积达11600多亩。房前屋后则种下1万多株漆树。就是这样栽了又死,死了又补,循环往复,不屈不饶的精神,待到这些树苗的长大,曾经风沙漫天、水土流失严重的海雀翻开了新的一页。不料曾经森林覆盖率不到百分之五,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的不毛之地,居然几年间变成了一片林海,经济价值四千万,人均四万元。他为人们留下一座绿色银行,有力地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树栽好了,心里安稳多了,但老支书每天都会去林中看一看,有死的树苗,第二天马上补上。就是这样得敬业,即使退休了还一心护林,每天都要去林子走一走,兢兢业业,直到最后得癌症,永远离开人间。
   三
   从老支书坟墓往下看,山下那错落有致的新民居,白墙、青瓦的衬托,恰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整个村庄就如同一块光洁温润的玉石,镶嵌在绿意盎然的林海当中,梦幻极了。
   当初老支书深沉地爱着自己的家园、脚下的土地。尽管在最贫穷、生存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过让村民过上好生活。
   山上有树了,环境变化,水土流失降低了。可村民们还是穷,全村的苗、彝族群众基本是文盲,没有一名初中生,高中大学更是望尘莫及。
   初夏的海雀村,早已经满眼翠绿,苍翠挺拔的华山松,从村头一直绵延到山顶,郁郁葱葱、一望无尽。可这样的景色却没有多少人懂得欣赏,因为村民们还是不能养活自己。有些村民一家四口人,才有三个碗,几个星期吃不上一顿饱饭。
   海雀村一切都没有改变,人们依旧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种一年玉米,天干时缺收,雨水丰富时,也只够一家人吃半年。为了生活,村民大都外出打工,儿童辍学,老人无人赡养,老支书看到这些,也一筹莫展,还大哭了一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尽快让大家过上好生活,他想因地制宜想一些办法。他事事带头做,带头修路,带头计划生育,还动员儿子也带头,带头科技种植;还带头捐资办学。有好处,如救济粮指标,他还是带头......因为带头,群众跟着做;因为常带头,群众相信他,愿意跟他走。他的习惯性带头,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号召,无需太多的语言,群众就会跟着来。
   老支书带头和村民们一起修路,办学,村里情况渐渐好转。接着他又改良种子,特意从外地引进杂交玉米,并亲自教村民使用。结合村里实际,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办起了第一所小学。他爱村民们,关心每个人。外嫁的本村姑娘在婆家呆不下去带着女儿回村,生存困难,他给协调解决了建房及土地问题;给困难老人家修房子;把自家的土地送给困难人家耕种。
   几年过去,村民收入增加,生活无忧。后来他又想到新建产业实验区,村民很有积极姓,根据自己的情况,弄一些产业,好多人都富裕起来。打工的纷纷回来,孩子有书读,老人有人养,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四
   老支书是老百姓心中的父母官,党的好干部,虽然他永远沉睡在他深爱的树木间。但村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老支书文朝荣已离去,只留下一座林中的孤坟。但我相信,他的精神永存,灵魂永存。在贵州高原乌蒙大地上,他的精神,正在被发扬光大。
   万亩林海随山峦连绵起伏,青瓦白墙新式民居错落有致,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的水泥硬化路连通各家各户。郁郁葱葱的山间,一片片长势喜人的土豆、玉米叶绿秆壮。这一切正是老支书想看到的,而今都成为了现实。
   老支书的坟墓朴素,大声说话的人不多。他离开后,被中央组织部、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毕节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其关于群众工作的方法在贵州全省范围得到推广。在2017年6月30日,老支书文朝荣被授予贵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年份英雄”称号。而且在毕节市、甚至贵州省掀起“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热潮。
   恰恰是这样一座没有名字的坟墓,每年他的祭日都有许多村民慕名来到他的坟墓。人们表情严肃,手拿鲜花和水果,默默地鞠躬,默默地哭泣,默默地离开。
   老支书的坟墓成了最打动人心的坟墓,无论是清明时节,还是闲暇时光,他的坟墓永远能看到来祭拜他的人。在那林海间,每个人都带着一种敬仰和一种崇拜,默默向林中的坟墓叩拜,鞠躬,落泪。
  
  
  
  
  
  

共 26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党员的标准就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以身作则,懂得一份责任,一份使命,一份担当,只要人民一句召唤,哪怕水火之中,也要走一走。像牛马一样工作,像土地一样奉献,兢兢业业,把有限的生命都奉献给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了!老支书文朝荣的一生很平凡,用实际行动成了村民的主心骨。让贫瘠的山村改变了模样。他一生都在付出,却从不求回报。即使离去了,只留下一座没有墓碑的孤坟。但他的精神永存,灵魂永存。文章中满满的正能量,文朝荣的事迹像一面镜子,照亮了乌蒙大地乃至全中国。文章朴实无华,一件件的普通的小事,折射着却是老支书高尚的气节。作者巧妙地运用文字点亮了读者的眼,照亮的读者的心。佳作,力荐。感谢赐稿清韵,问好祝安康。【编辑:月儿弯弯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032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儿弯弯笑        2018-03-16 21:13:22
  佳作,拜读学习了!感谢赐稿清韵,祝好!
月儿弯弯笑
回复1 楼        文友:樱桃树下的微笑        2018-03-22 10:30:02
  老师编辑辛苦,向您问好。
2 楼        文友:老榆树        2018-03-17 15:44:25
  语言朴实,文字流畅,主人公故事感人。向老共产党员学习,向老共产党员致敬!
回复2 楼        文友:樱桃树下的微笑        2018-03-22 10:30:31
  感谢点评,感谢来访。
3 楼        文友:海域听风        2018-03-17 19:26:30
  人不过草木一生,普通人更是如此。但那些为了公众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人们是感念他的,人们是崇敬他的。优秀共产党员,他无愧于这个称号。像老支书致敬!
回复3 楼        文友:樱桃树下的微笑        2018-03-22 10:31:35
  嗯嗯,把自己看得低的人,历史和人们才能把他抬得更高。
4 楼        文友:张璞        2018-03-22 06:28:36
  好文精按,朗朗乾坤正气!点赞!
因不知未来如何,就记录现实和过往。
回复4 楼        文友:樱桃树下的微笑        2018-03-22 10:29:36
  谢谢老师点评,祝老师春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