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根在土里(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根在土里(散文)


作者:刘庆 布衣,162.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41发表时间:2018-03-18 05:22:27
摘要:残阳如血,放出最后的一丝光线抚摸大地,充满了不舍与留恋。凛冽凄冷的风儿吹来,地里的枯枝败叶滚滚而起,那些飘起的叶子,和那些没飘起的叶子,最终也一并归了黄土。而那些依然在土地上耕耘着希望的人们,还是那么不辞辛劳,扎根在土地里……

【轻舞】根在土里(散文)
   奶奶下葬的前一天,弟弟们叫我一同去山坡下的旧院子里抬棺木。后又考虑到我的病情不宜出力,又让我别去了。我只好站在窑背东侧的那根电杆旁,看着他们从那条陡峭崎岖的小路一步一步地挨下去了。
   多年不见人迹的羊肠小路历经风雨,两侧的土塌陷地乱糟糟的,原本就不好走的路面,早已荆棘杂草丛生,令人难以立足。勉强踩下脚去,脚底的杂草软乎乎的,生怕踩到像蛇之类的猛兽伤了自身。而我的印象中这个曾在村里颇显气派的院落,此时却呈现出另一番恓惶的面貌:龙门的大部已然倒塌,横七竖八的木椽瓦砾混合着杂乱的石头片,堆积的像个小山丘。紧挨龙门的角落里用来磨面粉的石磨也被倒塌的土块砸得七零八落,距它不远的东侧边,奶奶常常做饭的那个灶台只剩下了一小部分,勉强能看得出它曾是一个灶台。原本最显眼且齐整划一的四孔土窑洞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塌方,情形糟糕点的都没有了窑洞的形状。那些还没有塌下来的巨大土块咧着大口子悬在空中,说不准什么时候一不高兴就会塌下来。门窗被土块砸断横梁,黑乎乎的耷拉在窑洞口。当年被爷爷奶奶视若珍宝收藏起来的一应农家用具早已腐朽,如今就是当柴火用也没人要了。万幸的是奶奶的棺木没有被落下的土块伤到,仍然完好的存放在窑洞的中间,很快就被弟弟们七手八脚地抬走了。棺木不在了,这个破落的旧院子唯一存在的价值也失去了。
   我静静地望着这个曾陪伴我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旧院子,以往的一幕幕像过电影似的在脑海中闪现。爷爷奶奶搬离旧院子不过十几年的时间,流年匆匆犹如弹指一挥间,却无情地改变了多少人和事,久病在床的爷爷早在三年前就长眠于地下,现在奶奶也走了,空留着这个旧院子诉说着岁月的匆匆与无情,人生的苦涩与短暂。
   不,它并没有远去,我始终难忘的情景分明就在眼前:院中那个残破的灶台边,依稀浮现出奶奶瘦小忙碌的身影,而山坡下似乎也传来了爷爷放羊回来时疲惫的脚步声……
  
   二
   放羊回来的爷爷圈好了羊,提溜着䦆头尽显疲态,脚步依然蹡蹡有力落地有声,嗓门也依然大得出奇:“饭好了没?”
   “你洗手,饭就能吃了。”
   奶奶一边答应着,一边利索地给灶膛里舔了把柴火,小跑着到土窑洞里去拿了盆和筷子,急匆匆地又小跑着出来,不时给灶膛里添点柴火。
   木龙门沉闷的一声响,爷爷推门进了院子,放下手里的䦆头,拍打着身上的尘土:“伏天的雨说来就来,得赶紧把剩下的麦子割完拉回来。”
   “明儿轮谁家去放羊了?”奶奶边问边回头注意着柴火和锅里的动静,数落着锅怎么还没有开。村里每到农忙时节,凡是有羊的人家经常三五家把家合到一起,这家几天那家几天轮流着放羊,这样谁家的地里面都能赶出急紧来,不至于耽误了庄户人家最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抢收麦子的季节,全村不论谁家都男女老少齐上,得和老天爷施雨的时辰竞赛。
   “轮到麦娃家了。”爷爷觉得拍完了身上的土,又把脚使劲在地上跺了跺,这才挽着袖子回窑洞里洗手去了。
   看奶奶家里家外忙了一整天,我试图帮她添把火,奶奶却说:“我自己就行了,去跟你爷爷洗手去,把油布铺好。”我问奶奶怎么不要我帮忙,她说自己这么多年早都习惯了,烧火做饭全是自己干,多个人在跟前帮忙倒不习惯了。
   洗过手的爷爷坐在炕上,靠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被褥,浑身放松地释放着一整天的困倦。也就一小会儿的时间,我刚把油布在炕上铺好,奶奶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面条回来放在炕上,又从柜子里端了盘子,拿出碗筷来。我看得很清楚,奶奶做这一切的时候,一直都是小跑着的。我只跟着割了一天的麦子,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就已经浑身像是散了架,奶奶和我一起割麦子,到天都擦黑了才回的家,一刻都没停就做饭,她怎么就不知道累呢?
   爷爷坐起身来一边拿碗筷捞着面,一边还责怪着奶奶:“你回来得那么早,怎么饭还这么迟?”
   奶奶倚靠着炕沿,胳膊软软地耷拉在炕沿边,说今天的水像是被冻住了,怎么烧也不开。我看着奶奶的疲态,才明白她是硬撑着的,她是跟我一样累的。
   爷爷没再说什么,只是狠狠地白了奶奶一眼,给碗里加了一筷子盐,一筷子晒干的咸菜,挑了点辣椒面,用筷子在碗里搅了搅,便大口的吃了起来。吃了两口看见我给碗里夹了很多的干咸菜,又唠叨了起他的口头禅来:“看你吃饭这么馋,受苦咋没苦?刚晒了一天,连一担麦都担不起,就叫唤熬死了熬死了,照你说我这几十年不是早都熬死了,还能活到这阵了?你个龟孙要是念不下书,以后有你的好日子哩,凭你那二两苦,怕是连婆姨也问不下!”
   我只能加点干咸菜,除此就只有一小碟盐,一点干辣椒面了。
   奶奶捞好了面,只加了点盐和辣子,边调边说爷爷:“赶紧吃你的,奔了一天还不饿,废话这么多。这才十多岁的人倒说什么婆姨了?”奶奶到后脚地灶台边的小板凳上坐下,“这阵能跟你割麦就满行了,硬撑到天黑了才回来,你没看孩子连胳膊都退皮了,还能说没苦?这阵就不到能担起麦的时候了。等孙子问婆姨的时候,你老东西未必能看上,怕是早就埋到土里了。”
   爷爷咽下嘴里的面:“说他是为他好,受苦人要是没苦,就等饿得断肠子吧。这阵的孩子一点苦也没有,就爱吃好的,咋能行?都十多岁了,老辈人说小子娃(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就能给大人出力了,还能当小孩子看?咱们的苦水倒不差,不知道遭受了多少牛马都不受的罪,才过上这么个恓惶光景,这茬吃不下苦的碎怂怕是得饿死了。”
   我悄不做声地吃面,也不插话,爷爷的这套说辞不知听了多少遍了,早就习以为常了。
   奶奶说社会不一样了,没人成天给你上王法,撵得你“白天大干,晚上夜战”了,孩子们以后不用走咱们的老路,再也不要过那种受死受活还饿肚子的日子了。
   爷爷说:“不管什么社会,人要吃饭就离不开种地。咱农民就该把根扎到土里,苦心汗力地务农打粮。念书再多不能吃书,挣的钱再多也不能吃钱,都得吃地里打下的。没苦就得饿肚子,光景走不到人前,常要让人笑话。”
   “你咋那么能行,还晓得以后咋样?你咋知道孩子就受苦了,说不定咱孙子能考上大学将来闹大事!”
   “跟你说不清,屁都不懂就知道犟嘴,不信你就看着,看他到时候饿得嘴张开,谁给他吃了。”爷爷不耐烦地瞪了奶奶一眼,自顾自吃面,不再说话。
   “奥,我屁都不懂,就你懂屁。”奶奶也不服气地嘟哝道。
   吃完饭的爷爷重新靠在被褥上,点燃一支烟吸起来,眯着眼浑身放松。奶奶又开始忙活着洗锅刷碗,我帮奶奶收拾碗筷,奶奶说你干不了,别再把碗筷给我卖了(打碎),跟你爷爷一块歇息去,我一阵就收拾好了。等奶奶收起了碗筷和盘子,我把油布擦干净重新叠整齐,耳畔传来奶奶在院子里刷锅的动静,在院里和窑洞之间紧张地忙碌着。待到一切收拾完毕,奶奶长长的舒了口气,洗了手擦干净,爷爷已经发出了沉重的打鼾声,他已经实实在在的睡着了。
   奶奶把已经沉睡的爷爷推醒来,让他挪开身子,麻利地铺好被褥说能睡了。看我没有一点倦意,感觉劝我:“快早点睡,你爷爷起得比鸡都早,明早上又撵得你睡不好。”
   我说太早了睡不着。
   “这龟孙又是想看几集电视剧了,我家没电视。你爸你妈就不过光景,花了大几百块钱给你买什么黄河牌电视,真是把你害了。要好好受苦过光景哩,电视剧吃不饱你的肚皮。”还处于半清醒状态的爷爷都没忘了老调重弹,真不知道他清醒了还是没清醒。
   看我睡好,奶奶才把灯拉灭了,窑洞里一点也不暗,天上的星光映射在窗格子上,发着亮亮的光。我望着发亮的窗户,想着那些铺满天空的繁星,很晚才慢慢睡去。
   次日凌晨,鸡叫二遍,爷爷就醒了。
   事实上爷爷说他早就睡不着了,还是看鸡都没有叫,就没惊动我和奶奶,睁着眼睛在黑暗中翻来覆去硬挨到鸡叫二遍才叫醒沉睡中的我。
   爷爷穿上鞋到外面拿了镰刀和绳子,奶奶紧跟着锁好门,也拿上镰刀一同跟去地里割麦子。
   村子里静悄悄的,深沉的夜色依然没有要散去的迹象,紧紧地拥抱着村庄甜蜜地熟睡着,唯有我们几人的脚步声时不时惊起几声单调的狗叫,终年经受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村人还没到醒的时辰。到地里一看,黑漆漆的看不清麦子的位置,根本无法下镰刀。奶奶不禁埋怨起爷爷来,自己睡不着也欺负得别人睡不成,黑天半夜地把人折腾到地里,看都看不见咋能割麦子。爷爷这次不再拌嘴,自顾自笑了笑,在地头坐了下来。
   “这老汉真是个半脑子,一辈子受苦受死的命。”奶奶也很无奈地在地头坐下来,把爷爷跟前的绳子盘了盘,让我坐下。
   多少有些尴尬的爷爷说:“等一等,天就快亮了。”
   奶奶说:“当不了掌柜的就不要当,把人受死了,活还干不好。以后不听你的了。”
   “那你别听了,从明天开始你来当掌柜的,看弄不乱套才怪。”
   “有你这么瞎指挥顶到头了。”
   “……”
   沉默的爷爷注视着麦地,急切地盼着天色早些亮起来。
   这一等,约摸就是一个来小时,夜色刚刚散去了几丝深沉,勉强看清了麦秆,迫不及待的爷爷就挥舞着镰刀开始收割,成熟的麦子在我们的身后一把把的摆放在地里。
   渐渐苏醒的太阳伸着懒腰从远处的山头跳了出来,用它柔和的阳光轻轻地抚摸着大地,洒向麦地的光线令麦浪泛着诱人的金色光彩,一阵微风吹来,波浪滚滚的一片金黄色蔚为壮观。
   已然劳累了好一阵子的奶奶放下镰刀,紧赶着回家里做饭去了。
   从奶奶一走我就盼着她早点送饭来,不是饿的,而是太累了,吃饭的时候可以歇息一会儿。
   晌午的阳光毒辣异常,整个大地像是要着火了。早已疲累不堪的我感觉头晕晕的,一直弯着腰割麦子姿势令腰肢痛得颤颤巍巍,由酸痛到麻木,到最后完全感觉不到自己还有腰了。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子不断线的滴落在麦秆上,地面上,甚至镰刀上都滴有泛着阳光的汗珠子。反观爷爷和奶奶,都不知疲累的弯着腰,“噌噌”地割着麦子往前移动着,虽然奶奶每天一睁眼家里家外忙个不停,农活也丝毫不落后于爷爷的速度。我觉得自己累的要虚脱了,站直了缓口气。
   奶奶向我这边看了看:“渴了就喝口水去。”
   我说不渴,腰疼。
   爷爷听见了就又叹起气来:“唉,要文文不上,要武武不成,以后可咋办哩?”
   “就知道说些没用的丧气话。”奶奶怪起了爷爷,然后对我说,“天底下没有比咱受苦人难的了,累死累活都过不上好日子,要是苦水再不好点,连肚子都要吃不饱了。不想受罪就好好念书,考上大学就不用受苦了。”
   爷爷自言自语说:“以后我怕是两眼一闭看不到了,就怕你考不上大学又没好苦,一辈子过不成个像样的光景,惹人笑话倒搭在后,就怕自己受得难活死哩。”
   火辣辣的胳膊上,我轻轻一剥,又晒得蜕皮了。口中也干燥发涩,而我已经被他们甩出好长的一段距离了。
   看周围那些远远近近的麦田里,无一不被毒辣的阳光炙烤得热气腾腾,村里家家户户都全家上阵,在黄金般的麦浪里挥舞着镰刀,不知疲倦的一点点收获着。望着他们顶着烈日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想起在课文里学到的那首叫《悯农》的诗: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麦子割得差不多的时候,爷爷回家套上骡子,拉着木架子车来,让我逮住绳子帮着把一小捆一小捆的麦子梳理成大捆,然后用木架子车拉到村里的打麦场里,天黑后借助着星星的光亮用塑料布盖好麦子再回家。次日爸爸和叔父回来,割麦子的人手多了,奶奶早上就不用一大早跟来一块割麦子了。可她还是得早早起床开始张罗着做饭,人多了做的饭也多,等做好了也就到饭点了。不过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还是对的,几天之内就把麦子抢收完了。
   割下最后一镰刀麦子,拉回运到打麦场里,天色早已黑漆漆,乌云压顶,闷雷滚滚而来,夹杂着阵阵疾风,一派山雨欲来的景象。着急忙慌的费了半天劲把麦子盖好,我们一个个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了家。
   刚到家,奶奶搁下手里的镰刀,连忙洗手打算做饭,早已憋足了劲的老天玩命地下起了雨,顷刻之间地面上水泡横飞,泥水四溅。长吁一口气的奶奶笑着说:“这雨真是不迟不早,再早一点割好的麦子就拉不回来了。”
   “要不是我抓得紧,紧赶着把麦子割完,就让雨泡到地里面等着发芽了。”爷爷对自己的功劳颇为得意。
   耳畔哗哗的雨声不断传来,想到收割殆尽的麦田和打麦场里堆积如山的麦子,我觉得这段时间以来早起晚归的辛勤劳碌总算是没有白费,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并且深信爷爷奶奶也定是这么想的。
  
   三
   盛夏时节,万里晴空,火红的太阳没有一丝的遮掩,把它炙烤无比的能量直挺挺地向大地泼洒下来。
   我拔好了一大把“滋滋草”赶到打麦场,奶奶刚好跟着众人把麦子翻过来,早已等候在场边的小四轮拖拉机“突突突”地冒着黑烟,吼叫着开了进去,转圈碾压着麦子,拖拉机身后拖着的两个碌碡“骨碌碌”直响,震得脚下的地面都在抖动。奶奶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放下手中的叉子招呼我回家去烧水。

共 1201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有着浓郁西北乡土气息的文章。文章开头以奶奶下葬为序,以爷爷奶奶生活一辈子的窑洞的破败、荒芜为背景,给读者营造了一种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凄凉感。紧接着以若干年前的麦收回忆,缓缓拉开序幕。文章层层推进,把读者带入了八九十年代农村火辣辣的麦子抢收的场景里,那些不畏惧苦累的细节及对话描写,体现出了爷爷奶奶作为庄户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的憨厚与淳朴。文中的许多对话语言以及庄稼人特有的衣食作息场景,无一不透露出农民的勤劳,节俭、质朴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深有体会的人,又体会了一次蛰伏于岁月深处的记忆。岁月催人老,我们已经在时光荏苒里步入了韶华,而爷爷最终回归了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奶奶亦是病魔缠身……这些情景的生动描写,无不阐述着岁月经年里的世事沧桑,一代新人换旧人。文章如同一部电影,场景及语言描写得极为细腻,富有厚重的乡土气息,很有带入感,让人有不忍释卷的感觉。很成熟的作品,恭维、仰慕的话就不多累赘了,敬请各位读者自己体会。推荐阅读,感谢赐稿轻舞社团,期待老师更多精彩!【编辑:永远的狼】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远的狼        2018-03-18 05:29:43
  感谢老师赐稿轻舞,很厚重的作品,驾驭语言功底的能力也是让我敬仰不已,编按理解不足之处,敬请谅解,遥祝笔健春怡,期待拜读您的更多精彩!
时光静好,与卿语!似水流年,与卿同!繁华落尽,与卿老!
回复1 楼        文友:刘庆        2018-03-18 11:22:29
  多谢编辑老师的辛苦编辑与鼓励,我们共同努力,跋涉文学海洋!
2 楼        文友:梦婷        2018-03-18 12:00:24
  好一部厚重的人生苦难史,沉甸甸的似乎有千斤重。再次聆听和感受着我们的先辈在黄土地里刨食,和人生里的风雨磨难斗争和抗衡着……
   感谢作者带来感动和精彩的文字,祝周末快乐!精彩多多!
梦婷
回复2 楼        文友:刘庆        2018-03-18 12:44:25
  多谢社长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