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 二月兰,归何处(散文)

精品 【冰心】 二月兰,归何处(散文)


作者:京城散人 秀才,17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34发表时间:2018-03-20 09:17:14
摘要:平心而论,我绝对没有排斥外省人入住京城胡同之意。百年前,我父母也是从外省迁居北京自谋职业。只是希望,当地政府在修复北京文化遗产时,能多些理性思考,少些功利之念。洋溢京味儿民俗的胡同四合院,能多些老住户守望、传承。从大江南北来京的创业者,面对老街古巷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能像珍爱自己故乡村口的百年老槐、场院的传代石磨一样……

【冰心】   二月兰,归何处(散文) 小时候,我住在京城胡同。总习惯在初春时,观看门楼、老墙上长出的野花,特别喜爱超凡脱俗的二月兰。鲜亮、娇美、花瓣紫色、淡淡清香,在铅灰色古建筑中,昭示新春新气象。
   说来幸运。漫长记忆中,尽管北京胡同多如牛毛,每每在大地回春时,随处闪动“紫色小星星”的胡同,好像只有这条伴随我生长的“花枝胡同”。
   花枝胡同,曾是红学家们的谈资。1933年出版的《北平地名典》记述了北京西城的花枝胡同。胡同位于恭王府西侧,由此,曾引发一些红学家联想推测。因为,《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叙述贾琏偷取尤二姐,在外面购置了一所小房子,位于“荣宁街后二里远近的小花枝巷内”。很多红学家认为,恭王府即《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故此,距王府一公里的“小花枝巷”,也就是当今花枝胡同。
   胡同的“花枝”,最美是檐顶、墙缝滋生的春兰。沐着初春阳光、倚在北墙晒暖的老人说,这些小兰花,从明清时期,这里有了胡同,就张开臂膀拥抱第一缕春风。我曾经好奇询问,这些小花,最初的种子从哪里飘来?
   每到春兰盛开季,老式建筑便愈发灵动。清新靓丽的姿容,让春光更为明媚。
   记得当年,无论是广亮门楼的顶檐,还是胡同砖墙的缝隙,优雅从容的二月兰,从含苞到凋谢,低调绽放、畅享天年。过路人从不赞美,也从不顺手摘取。
   那时,入春后,小院周边的胡同,商贩的吆喝声,或悠扬、或苍凉、或沙哑、或高亢,或挑着金鱼担子,或挑着花糕、酥糖担子,或挑着小兔、雏鸡担子,或摆上各式风筝,或在玩具展摊前,把空竹抖出回声嘹亮……基本趋同的是,他们都喜爱在盛开兰花的门楼旁、老墙下停留,让淡淡的花香,沐浴着趣味多多的生意。我与小伙伴在上学途中,也会在兰花下仰视一会儿。偶尔,也想采一朵拿回家,泡在玻璃瓶中日夜观赏。然而,一想起老人们口头禅“揪兰花,墙就塌”,便打消了念头。
   时光荏苒。人过中年。当我成为一家报社记者后,尽管早已搬迁到北京四环以外,尽管天南地北奔走采写,却始终不忘在初春之际,忙里偷闲在胡同走走,看看那久违的二月兰。
   不可否认的是,历经数百年风霜雪雨、天灾人祸的胡同、四合院,真的有些观之不忍!老墙墙皮出现裂痕,门楼两侧的石墩图案漫漶,木门上的楹联漆皮脱落,我曾居住过的四合院,屋后的围墙早已消失,几株枣树不知去向,有些门楼,日渐缺砖少瓦、院内私搭乱建,也比比皆是。
   幸好,“蓝色小精灵”依然在早春时绽放,即便扎根之地土壤贫瘠,水分奇缺,也一如既往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近年,我两鬓染霜。依然不忘迎着春风春雨,探看花枝胡同的老院落、老式门楼,连同那娇小艳丽的二月兰。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胡同四合院,在城市改造、“修旧如旧”中焕发新颜。明显衰颓的明清建筑,像是披上了盛装。让我眼中含泪的是,弥散着装饰材料味道的胡同,魂牵梦萦的那些二月兰,已难寻觅!
   我所熟悉的花枝胡同,日渐时尚。漆皮脱落的门楼,通过彩绘鲜亮生动;四合院老屋增高刷新、灰瓦白墙;格局保存较好的院落,构建刷新、富丽堂皇,挂有“谢绝参观”提示牌,门侧有漂亮的车库。过往的旅游者,在导游的小旗下,掠过豪华门楼,迈入春巷深深。
   然而,我所熟悉的、能牵动儿时记忆的、在老砖土墙缝隙盛开的二月兰,永远消失在视线中。年轻导游那千篇一律、酷似背书的推介语,替代了风格各异、声韵不同的商贩吆喝。当年四合院的老街坊,也难得一见。胡同开始停放多款轿车,尾气萦绕中,往来多是操着外省口音的经营者。据说,很多“老北京”像我一样,已搬迁五环以外。
   平心而论,我绝对没有排斥外省人入住京城胡同之意。百年前,我父母也是从外省迁居北京自谋职业。只是希望,当地政府在修复北京文化遗产时,能多些理性思考,少些功利之念。洋溢京味儿民俗的胡同四合院,能多些老住户守望、传承。从大江南北来京的创业者,面对老街古巷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能像珍爱自己故乡村口的百年老槐、场院的传代石磨一样……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迎着乍暖还寒的晨风,依然伫立胡同口。在“若旧若新”的胡同里,努力牵拉感思的缆绳,让记忆之舟在时光中漂移。一遍遍追怀那迎春绽放、娇小靓丽、甘苦自知的二月兰……
  

共 16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记忆中的京城胡同,初春观看门楼、老墙上那超凡脱俗的二月兰,那鲜亮、娇美、花瓣紫色、淡淡清香,在铅灰色古建筑中,昭示新春新气象。这条是红学家谈资,曾伴随作者生长的“花枝胡同”,每每在大地回春时,随处闪动着“紫色小星星”,胡同的“花枝”,最美是檐顶、墙缝滋生的春兰。沐着初春阳光、倚在北墙晒暖的老人说,这些小兰花,从明清时期,就张开臂膀拥抱第一缕春风。无论是广亮门楼的顶檐,还是胡同砖墙的缝隙,优雅从容的二月兰,从含苞到凋谢,低调绽放、畅享天年。记忆中小巷里商贩的吆喝声悠扬、苍凉、沙哑、高亢,各具情态,他们喜爱在盛开兰花的门楼旁、老墙下停留,让淡淡的花香,沐浴着趣味多多的生意。作者和小伙伴上学途中,也会在兰花下仰视一会儿。二月兰曾给作者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可如今这些胡同四合院,在城市改造、“修旧如旧”中虽焕发新颜,可那些作者所熟悉的、能牵动儿时记忆的、在老砖土墙缝隙盛开的二月兰,却永远消失在视线中,这让作者不免有些伤感,希望当地政府在修复北京文化遗产时,能多些理性思考,少些功利之念。洋溢京味儿民俗的胡同四合院,能多些老住户守望、传承。从大江南北来京的创业者,面对老街古巷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能像珍爱自己故乡村口的百年老槐、场院的传代石磨一样……这些记忆与感思满怀着对老北京的眷恋、热爱和守望之情,这篇清新淡雅如兰般沁人心脾的文字,饱含着一位有识之士的深情厚谊殷切希冀。《二月兰,归何处》文情并茂,既给读者美的享受,又引人思索,在文化传承中不只是建筑美的传承,还有老北京人与这些如二月兰般生生不息的自然风物的传承。感谢赐稿冰心,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032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8-03-20 09:17:57
  这篇如二月兰般清新、隽永、淡雅、朴质的美文,沁人心脾,给冰心草堂带来兰的清香、优雅。感谢赐稿冰心!期待编读分享更多精彩!遥祝春安!
勿忘本真
2 楼        文友:京城散人        2018-03-20 10:03:11
  谢心灵飞鸿评析与鼓励!
本名:冯新生。笔名:心声、京城散人。 生性散淡、诗文为伴。云下行游、茶旁敲键。 笑看功利、远离羁绊。敬仰禅林、心香一瓣。
3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8-03-20 11:58:17
  春兰盛开时,天蓝草绿,云淡风轻。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大自然的五彩缤纷。好作品,欣赏学习了。感谢老师赐稿冰心,感谢分享佳作。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佳作。问好老师,遥祝春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4 楼        文友:孙鹤        2018-03-20 15:48:52
  胡同之雅,兰花之俏,记忆之絮,谱写出一段美文佳章!拜读学习,问好作者,遥祝春祺,感谢赐稿冰心,远握。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5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8-03-27 13:56:28
  恭喜,恭喜,恭喜老师佳作获精,记忆中的京城胡同,记忆里的感恩满怀和对老北京的眷恋。好作品,欣赏学习了。感谢老师赐稿冰心,感谢分享佳作,祝老师佳作连连,精品无限,问好。遥祝春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