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冰心】耀州美食(随笔)

精品 【冰心】耀州美食(随笔)


作者:边关草民 秀才,1207.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18发表时间:2018-03-21 09:03:21

【冰心】耀州美食(随笔) 一、咸汤面
  
   “咸汤面”,耀县民间喜欢之饭食。
   闻其名,便知小麦粉制成。咸汤面在耀县尤为普通,人人皆知。虽普通,华夏大地难寻,唯此地独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假一点。耀县地理位置独特,北靠渭北高原,南接关中平原,属过度地段,坡缓,保墒。种下小麦一望无边,春来,麦苗嫩绿;夏收之时,波涛金黄。
   早餐食面,走遍大河上下,大江南北,实属稀奇,罕见。常理:早起,吃易消化之食,如饮奶、喝粥、豆浆。耀县人不然,喜咸汤面。面味如何,暂且不说,吃面场景,让人惊叹。
   县城不大,无城郭之围,容几万之众。城内咸汤面馆不计其数,均临街而设,人流涌动,生意自然兴盛。面馆上方,皆有“某某咸汤面”字样。字大如斗,醒目。面馆不大,仅摆放桌子两三张即可,后厨闲人免入其内,大小不知。城内众生芸芸,属秦人血缘余脉,粗犷,豪放之秉性融入体魄,故不善围桌进食。手端本地产粗瓷大碗,寻面馆门前人行之道,或蹲或立,嚼食。应了陕西十怪之一“凳子不坐蹲起来”。面馆老板讲人性,购方凳十几,置于门前,不为坐人,只为凳上放碗……
   盛在碗里的咸汤面,味香,引得口角流涎。红者辣油,绿者韭菜,白者豆腐,细者为面。端着大碗,无需左右旁顾,无虑烫嘴,上吹下吸,口中左右快速倒腾,下咽。
   一眼看去,便知哪些是常食客。不匆不忙,不急不慌,不紧不慢,细细咀嚼。待面碗中捞净,剩韭菜少许,浮于汤面,如水中浮萍,又如水面睡莲。擦一把出水额头,嘴与碗边紧密相连,慢慢将浮于碗中的韭菜吸吮口中,顿觉口胃顺通。然后轻轻地把碗放置于地,起身站立,打一饱嗝,口中浓香悠长,不撑,不饿,妙到好处。抬脚走人,时不多,消失在人流。
   这种吃相,年代久远,当地人早已见多不怪。怪者,皆为第一次见者。这种场景,像乡下人的饭场。
   常食咸汤面,方能悟出其中之理。县城东,有一山,名曰“药王山”,孙思邈就是此地人。咸汤面的面,并无特殊之处,只是汤中添有多种中药材熬制。这种特有之法,定与孙真人有关。此面食,无论妇幼及耄耋之年,作为早餐,未曾有积食之疾,反倒面目红光。咸汤面中所用辣椒,产本地,线椒,皮薄肉厚,味绵香,辣而不辛。
   咸汤面,很有名气,虽一吃食,却已演变成饮食文化。
   为吃面,常有外地人驱车而至,也为看吃面之场景。口福,眼福都有。
  
   二、雪花糖
  
   天一冷,雪尚未降落县城,街道两旁便有了“雪花糖”的叫卖声。
   雪花糖,乃耀州名吃。因其酥脆,甜而不腻,味佳。食过,香味留于口中,时长达数时,此属雪花糖之特点。一直广传陕西境内,后很快销往外省。
   此糖,喜低温,故天冷时制作。
   “雪花糖”之名,说法多种,主要有二。其一:因冬天制作,天降雪花。其二:因其糖块色泽白亮,咬时,糖渣分落,宛如雪花,故得其名。二者得名,皆与冬日节气雪花有关,用雪花给糖起名,倒也无可厚非。
   相传,元朝末年,耀州城中有一年轻后生,继承祖业,在城内闹市之地卖糕点。虽勤劳,但生意依然清淡,勉强度日糊口,不能成亲,甚是苦闷。不知何时能弘扬祖业,财源滚滚,成家立业,光耀门庭。忽一日晚,入梦,遇一鹤发童颜。老者曰:你后运好,需勤奋。他急问:后运好,何处求?老者曰:冬日雪花。说完,飘然而去。后生梦中醒来,数日不进茶饭,日渐消瘦。请郎中仔细查看,告后生家人,此病需白色芝麻拌麦芽糖混合熬制,食后可病去。听郎中之言,做之。后生一见,大喜,茅塞顿开,匆忙食之,病去。后经多方改进,制出一种受当地人喜欢的食品——雪花糖。几年后,建院落,娶娇妻,生贵子。艺传子媳,不传女。因雪花糖味道纯正,人皆喜食,后模仿雪花糖制作者逐渐增多,沿传至今。
   明朝初年,雪花糖早已享誉耀州,成为达官贵人冬季首选食品。耀州雪花、三原蓼花、富平琼锅,三种糖如花三朵,誉冠三秦。
   春节之时,买礼品几许,携雪花糖数斤,走亲访友,不失身份。
   近些年,耀州人在异地打工者甚多,结交朋友甚广,因回乡过年,无法在一起相聚,买一些雪花糖,交与快递,不足几日,可抵海角天涯。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行走县城街道,雪花糖遍及一街两行。虽多家作坊,但价格相差无几,只是糖的甜度和味道略有差异,使得糖尿病患者也能食之。古老的包装,看上去愈发朴素大方。朴素中仍不失庄重,不失典雅。在凝聚了历史岁月的同时,也有着一种地域文化在流淌。
   传男不传女,哪家是正宗,早已无可考证。当下生活,不缺衣食,少的是文化,缺的是传承。有了竞争,就有了努力,就会有一种自然的力量在传承着。我看是好事。
  
   2018-3-20耀州

共 18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一篇饮食美文!不经意间跟着作者的描述去尝美食,去嗅美味,去感受耀州博大的饮食文化,沉浸其中以至于读完尚不知要编辑此文!作者用语简练老道,形象生动;描绘细腻风趣,有声有色。咸汤面一节,或蹲或立,尽显粗犷豪放;“上吹下吸,口中左右快速倒腾,下咽”,尽显心无旁骛的酣畅;吃完后,“擦一把出水额头,嘴与碗边紧密相连,慢慢将浮于碗中的韭菜吸吮口中,顿觉口胃顺通。然后轻轻地把碗放置于地,起身站立,打一饱嗝,口中浓香悠长,不撑,不饿,妙到好处”,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尽显食客之从容满足,而“红者辣油,绿者韭菜,白者豆腐,细者为面”鲜艳的色彩更是让人垂涎欲滴!雪花糖一节,在细细的描述中,加上历史传说故事和浓浓的故乡情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更使雪花般的美食有了绵延不绝的精神灵性。全文运用多种手法,叙述、描写、议论结合,读后,如身临其境,有朝一日亲赴宝地品尝美食变成了编者的梦想!拜读佳作,感谢赐稿冰心,推荐共赏。【编辑 泜河泛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032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泜河泛舟        2018-03-21 09:12:50
  看过《舌尖上的陕西美食》中的“咥遍关中耀州”,曾让自己对关中饮食文化赞叹不已,今天拜读老师佳作,使自己更深切体会中华美食文化的魅力!问好!
2 楼        文友:边关草民        2018-03-21 09:15:24
  感谢老师编辑。欢迎老师来我们耀州做客。
阎保成,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能源化工作协会员。2017年出版散文集《小街》(团结出版社)。散文《父亲的鸽子》选入《大地上的灯盏——2018年散文精品选》(作家出版社)。
3 楼        文友:孙鹤        2018-03-21 14:44:16
  读此文,想吃面,望耀州,已垂涎。美食的制作,城市的历史,滋味的传承,融为一体,贯穿文章,如咸汤面、雪花糖一般,沁人心脾,软润绵长,好文,佳作,看似俗气,却如老汤,品之味美醇厚。问候老师,遥祝金安。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4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8-03-21 15:42:51
  读文,也已垂涎。咸汤面,有机会去吃一碗。耀州美食在作者笔下有滋有味,有氛围。读文引人向往。问好文友,期待编读更多精彩!
勿忘本真
5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8-03-29 16:38:25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博大文化之一,跟随着老师去品尝美食,感受地方特色。好作品,欣赏学习了。前来祝贺老师作品获精,恭喜,恭喜。期待老师更多佳作精品,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6 楼        文友:闫小翠        2018-03-30 13:54:09
  咸汤面是耀州美食,不吃三碗面,不算到耀县。雪花糖是耀州特产,松香甜脆,美味悠长。为作者点赞!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