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多娇】从人民的名义看高育良的个性——“锄地式”焦虑(随笔)
《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电视剧十分耐看,不仅仅是因为跌宕起伏的精彩剧情,演员精湛的演技,还因电视剧敢于直视当今官场和社会矛盾,以及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人民群众对主旋律信念的期盼,道出了老百姓心中的期待和焦虑,批驳了当今社会所谓官场圈子文化、权力派系等现状,揭示了职位腐败产生的根源。
剧中对政法系统的腐败的描述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省政法委书记、省委副书记高育良以及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一干人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仅仅是利用职务的便利,还利用其错综复杂的官场圈子和社会关系网络为便利通道,不择手段,费尽心思,绞尽脑汁,甚至不惜动用杀手害命,以维护圈子和关系网络的利益,精彩演绎了腐败分子对权利、利益的非法占有和巧取豪夺,而最终落入法网的故事。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圈子和关系网,有的相互交集,有的超然独立,有的离散自我,有的互为因果,可谓是千丝万缕,错综复杂。
在这些人物关系网或者圈子派系的纠结中,高育良到底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用道貌岸然来形容他,也许已不能尽然。
在高育良的心目中,所谓的官场,却似古罗马的角斗场一般,俨然是一个力量角逐,权利较量的拼杀场所。要想在这些博弈对垒中夺得优势,获得官位和权利,必须要上下贯通才行!这是必须具有的对垒条件!这也是他在官场上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在官场上,要想持久保持火力,上面必须要有信任自己的人,下面也要有忠于自己的人才行。有人在上面不断做支撑,做维护,自己才能在关键的时刻得到扶持,得到提携,自己才能获得永久的升迁机会。只要自己的位置坐得牢,下面的人才会尽心替自己办事,从而为自己的进一步升迁打好基础!上下两者缺一不可!因此他深刻体会到,向上极力献媚、寻求靠山,看似是权力交易,实则是一种长远投资;向下培植自己的亲信,并把他们放在关键的位置上,关键时候能给自己底气,这十分重要。但是,要想上下有人,自己必须要有付出!而这种付出,就只能是自己在职权范围内的利益输送。只要上下有了人,做事才有底气,才无后顾之忧。于是,他从低位做到高官,一直有意识地采取利诱、拉拢等手段来培植自己的亲信,就这样,慢慢地建立起了由利益输送链条构成的关系网。
从剧中的一些情节可以看出,他陷于自己编织的这张关系网中,却又时常否认这种关系网和圈子的存在,甚至批驳过。实质上,是他不敢承认,这是违背我党的原则宗旨的。他游刃有余地斡旋其中,又若即若离地把握着尺度,常常算计得恰到好处,距离保持得相当精准。从他对祁同伟的言谈举止中就可以看出,他既要利用关系又要显得对其排斥,既受益其中又试图显得厌恶。作者把他在这种心理矛盾中的沉沦和起伏描绘得十分到位,把他在党性理智和个人欲望之间的那种犹豫和徘徊情结也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的“锄地式”焦虑,与祁同伟的“拍马式”讨好,在本质上显然不同,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从整体上来看,高玉良的本性并不是天生的腐败分子,而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他反对和厌恶搞派系,搞小团体动作,而自己却又为了仕途而不得不加以利用。因为他感觉,圈子和关系的价值就在于,对自己的仕途发展和稳定有着不能忽视的作用,特别是上层关系,对自己的前途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体会到,要想立足官场,夺取权力,保持活力,不得不利用这些关系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欲望。当党性原则和个人欲望发生矛盾交织的时候,他的个人欲望总是占据了上风。不得不说,演员对这个大人物的个性把握,也是十分到位的。
身为省政法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的高育良,的确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不但地位显赫,行事手法也极其诡秘。他个性温和,待人宽厚,平易近人。他不但深居简出,私生活也是极为严谨,甚至是影藏极深。如果没有发现高小凤,他几乎与“腐败”两个字划清了界限,俨然就是个两袖清风的学者、光明磊落的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是个复杂的矛盾体,身处高位的他韬光养晦而频频露面,谨言慎行而侃侃雄辩,个性随和而城府极深,处变不惊而又锋芒毕露。对于身边人和事的干扰,面对时隐时现的诱惑,他几乎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地置身事外!但是,身处高位的他,有时候也不能完全掌控事物的变数,所以就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实际生活中,作为党的高级干部,他深知,有些人事并不一定要自己亲历亲为的,抬轿子的人有的是,自己的言谈举止也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一些人和事情。有时候,自己的言行并不一定代表着自己的真实意图,但却会被身边的人自觉、不自觉地夸大或者误读。在某些情况下,他的学生、下属、系统内人员,可以私下在他完全不知情的情形下,利用他的省政法委书记的号召力,去影响,去诱导,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对人事进行干预,从而在组织、落实人事的过程中,故意出现一定的偏差。事实上,有些事情,也的确是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发生了的,这是他根本无法预料的风险。
在光天化日之下,身为省政法委书记的他是个理论功底扎实,学业老成的学者。他常常宣讲党性国法,往往坚持原则,每每批驳腐败恶行,一副教书育人、诲人不倦、语重心长的长者风范。而在背后,他也不是一个恣意妄为,贪得无厌,作威作福的霸道主管领导。
他包养小三也和一般干部绝然不同,即使包养小三也不忘首先要摆脱婚姻的枷锁,让自己和违法违规撇清关系。吴老师的悲剧就在于对权利的欲望,对名利的欲望。如果没有后来剧情里高小凤的浮现,吴惠芬的悲愤阐述,他几乎就要滑过去。如果那样的话,在观众的眼里,只留下个他顶多就是一个违纪的省委高级干部的印象而已。足见其心机之深,用心之良苦。
不过,说实在的,高育良不是个彻底的坏人,起码电视剧里是这么说的。在祁同伟要紧急处置侯亮平的时候,他否定了祁同伟的杀人计划,只是要把侯亮平赶回北京,停止对案件的侦查而已。可见他虽然虚伪,但却并没有失去理智,也没有失去对法律的敬畏。
他就像是一颗即将成熟,外表毫无瑕疵的玉米棒,等你揪掉美丽的玉米须,剥去绿色外衣,彻底显露出一颗老玉米时,却发现,这颗老玉米的中心已经生了虫。
蛀虫正蠕动着,在贪婪地啃噬着一粒粒珍珠般的玉米粒……让人先是觉得可惜,却又心生厌恶之情。
谅某愚钝,理解不深,不当之处望智者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