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韵】盛年不再来(散文)
农历二零一八年正月十二日,南边工业用电线路整修,单位停电,许多工作都不能正常进行。中午回到农村老家,到村庄上走了走。从前庄走到后庄,从东边走到西边,几乎没有见到什么人,许多中年人都已外出打工,有的在外上班,有的在外开店或经商;有的孩子在外上学;还有的一些青年人都到城里结了婚,参加了工作,许多长辈也到城里帮带孙子孙女或外孙外女,整个村庄就显得那么安静,空旷。就在这不经意间,我在村中的一户人家见到几位打麻将的人。
按照习惯,我先交代一下:其中互坐对过的一男一女是夫妻二人,都已是六十五岁左右的年纪,男人是这户的主人,与我是同辈同姓,算起来应是远房的兄长。七十年代中期,正是他们那一代人青春中最宝贵的岁月,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二十几岁的时候,兄长希望依靠一门手艺来改变自身命运。在那个年代,裁缝作为一个刚性需求极大的行业,也是一个很吃香的行当,入百家门,吃百家饭,很受人们的尊重。兄长勤奋努力,每天跟师傅画线,裁剪,锁边,缝纫,订扣,熨烫。学徒期满后,便开始了独立自主经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八十年代后期,这一行慢慢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圈。到九十年代时,兄长又开始做起了建筑用的黄沙,石子,水泥的生意,记得我家那时盖房都是在兄长那购买的。兄长先要用船从江那边的山上,沙滩上将石子,黄砂运到这边的码头,然后再在码头用拖拉机配送到用户,根据不同的用途,配备相应的砂石。兄长曾向我介绍:砂一般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根据大小,又把砂分为粗砂、中砂、细砂、特细砂。级别好的砂子,不仅可以节省水泥,还提高了混凝土和砂浆的密实度及强度。配置混凝土一般优选用中砂,粉墙一般用细砂或特细砂,做基础一般用粗砂。石子也分大小,根据不同的用途,就选用不同规格的石料。如今想起这些,表明不同的事物,都有它不一样的学问。这位远房的兄长,人到中年,又在这混凝土的生意中爬摸滚打了十几年。
随着形势发展与技术的不断改进,近年来的建筑都是由机器配置好,搅拌均匀直接运送到工地,所以,兄长的生意也大不如从前红火。日子飞逝,光阴奔流,不给人们一丝挽留的机会。这位兄长转眼盛年已过,儿子儿媳都在外工作,小孩在外上学,夫妇二人,六十岁后,在家开了一个日杂小店,还有一间小棋牌室供人娱乐。
讲完了远房兄长的一些事,现在我想说说左边搓麻将人的事,他与我同庄同姓,是我近房的一位兄长,去年刚过六十岁。七十年代时,能够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是绝大部分农村青年的最大愿望,这种愿望有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作为个人,在众多优秀青年中能被挑选入伍,会感到光荣和自豪。兄长家兄弟姐妹也多,他是老大,个高,体格健壮。他曾告诉我,那年十月征兵,很顺利地拿到了《入伍通知书》,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集合那天,大队设宴,之后披红戴花送到公社,领导讲话之后又是敲锣打鼓,热闹非凡的送到火车站,带兵的军官清点人数,喊着叫着把各自的兵带上火车,随着激动人心的乐曲声离开了家乡。兄长被分配到哈尔滨边区的一个连队。首先是入伍教育,知道为谁当兵,为什么当兵。介绍军史,学习我军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兵连是个临时单位,一切从简,每天一斤六两的粮食标准,四角五分钱的伙食费,每天训练又很紧张,所以总感觉饿。开始上兵器课,每班两支步枪,当时是我军最新式的步枪,叫六三式自动步枪,班长介绍技术性能又示范分解结合,之后大家开始自己动手熟悉掌握,训练后期进行实弹射击。
在营区训练一个多月以后,结束了新兵连的生活,然后分配到各个连队。接着就是连队生活。那时是两年的服役期,兄长告诉我:他服役了六年,如果不是回家结婚,为了父母,还有弟妹,他想一直留在部队,但总算尽了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虽然没有做出能让自己感到骄傲的事情,但从不后悔去当兵,这段当兵的经历应是他人生旅途上非常宝贵的一段,会在心灵深处永远珍惜。就这样,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回来了。几位关系特别好的战友和连队领导把他送到火车站,一直送上车,各道珍重,最后是依依惜别。回家后一边默默地种地,一边到工厂做工。岁月荏苒,光阴悠长,而今子女已长大,自己白发已悄悄蔓延。退休后,也无事可做,大田也被流转的流转,承包的承包,而时光的轮转好似不再年轻,过去的岁月已变成了青春历史凝固的写照,似乎永远停留在那遥远的天际。
上面说的是我的两位兄长的事,现在轮到讲右边搓麻将人的事:
这位也是与我同一村庄,是我的姨夫,今年将近七十岁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姨夫曾告诉我:出生后就经历了大跃进,苦难的一九五八年,风华正茂时正是文革期间,曾经的一分钱一块糖,二分钱一盒火柴,三分钱一支冰棍,五分钱看一场电影……那一切好像都是那么遥远,却又历历在目。亲身经历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荒唐岁月,也体验过计划经济年代人浮于事,物质生活的大匮乏,才格外珍惜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富裕强大,才会踏踏实实去做一点实事。生活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信念与信仰,也确立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为了社会的职责,为了个人的小家,也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也是年长,二十岁不到,姨夫一个人就走出去做手艺求生存,可那时村上劳力不肯外放,只得回乡务农,凭着自己灵活聪明,当上了小队会计,因处理问题实在,内心深处有对理想和道义的敬重,不久就入了党。在进入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时代,正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时刻,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在步入中年的时候,姨夫开始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来到村办工厂,踏入财务这片绿地。当时,我们国家大部分单位财务核算都还是采用旧式手工记帐,工作的枯燥可想而知,每天工作除了算盘,就是阿拉伯数字,二十多本的帐本要做到帐帐相符,帐本相符,每一天的日终平帐,每一月的报表,每一年的年终决算通过。
悠悠岁月的磨练,平淡生活的熏陶,工作的快乐与烦恼和完成任务时的兴奋,他对财务工作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爱意,也正是财务工作才让他明白了许许多多的事理。扎实做好财务本职工作,或许是当年的明智的选择。姨夫还告诉我,因为会计,使他懂得静思生活,完善自我意志,增强耐力,得到心灵上的享受。会计是一个平凡的岗位,工作中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性格,注定要面对平凡的工作而波澜不惊,数字的磨练使自己变得更加谨小慎微。深切感受到会计不是一个干瘪、枯燥、空洞、机械的学科,而是一门技术,成本、税收、审计等各方面都有系统的要求,同时也是一门有许多现实的挑战和活力的艺术美感的学问。
是的,当能感悟到从事会计职业是生命机缘时,真的会从内心深处生出一种别样喜欢。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无论多有经验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刻保持敏锐的职业警惕性和饱满的激情,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六十岁时,由于身体等多方面原因,姨夫从会计行业退下来了,人生的盛年,仿佛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白发已苍桑。回首过去,感悟颇多,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今天已是农历二月初二,星期日,时间又已过去了二十多天,外面下着雨,我想写点什么,不知怎么就想起了三位搓麻将的人与事,我真有点百思不得其解,然而我写的都是事实,没有一点虚构,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再过五六年,也将进入退休之年,盛年就将过去,时间永远不会等人,到时,我是否也如他们一样打发时间,我心感到些许疑惑。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看着窗外不停下着的雨,我心如波涛翻滚,此时,陶渊明的一首诗一下子涌上我的心头: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