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对婚姻的态度(杂文)
车间闲来无事,有一女性同事偶然到来,相谈甚欢。言谈之中避免不了会谈到各自的子女。子女的学业,子女事业、工作状况及婚姻。当问及她儿子的婚事时,她忽然讲了这么一个问题,说是一表亲的儿子结婚了5、6年,看过不少的医院,也吃过不少的药,媳妇肚皮依然没有动静。现在的女性不孕,确实危及到了婚姻的幸福,已经成了令人担忧最现实的话题,所以她是这样告诉儿子的,谈朋友一定要让女生先怀上,才可以谈婚论嫁,如果在一起一年都没怀上,就赶紧分手再谈一个,人家的父母都是这样的教儿子。这样以偏概全对待儿子婚姻的态度,让我在听到这话后,我的心突然感到在隐隐作痛,因爱而婚还是“因婚而爱”这个论题本来就一直困惑了我好久,忽然听到了社会上这样的做法,怎么不让人感到悲愤与厌恶。我生的是女儿,女人就应该是婚姻的殉葬品吗?这个社会到底怎么啦?女性的地位怎么就一下子沦落到了这个地步。
其实,我这个同事是一个很不错的女人,外表秀丽端庄,内心善良仁慈,不张扬,不爱慕虚荣,从她口里说出这样的话,必然不是一时的有口无心,也必然不是她自己的一时感慨或心血来潮,她所说的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氏族母系社会,到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职业不分贵贱,只是分工不同,妇女也能顶半边天,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男尊女卑。
俗话说:十年植树,百年树人。人类自有生以来,其生存的条件除了战争、疾病、天灾人祸,不外乎还有两大干扰,即环境污染与精神污染。环境污染可以通过人为手段强迫执行来改善,而精神污染一旦根植到灵魂,要想彻底清除这一症结谈何容易。
据新闻媒体揭露,某市不孕不育的育龄夫妇,是二十年前的一千倍,究其原因,一是婚前不洁不规范的性行为。二是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而不孕不育中的男女比例,男性不育远超女性。婚前性行为是当前社会最大的弊端,先不管影视、网络媒体对男贞女洁的误导,也不管性开放之风造就避孕套、避孕药进高校的事件,及文艺作品中试婚周居,或一边未婚同居一边各自寻找同居外真爱的剧情渲染,就事论事,现代人没有了贞操观念的约束,婚姻里还有真爱存在吗?
女同事跟我说,现在的父母教儿子恋爱结婚,暗下里都是这样的口气,除非儿子太过固执不听话。听了这话后,我跟女同事简单地分析了一下这种婚姻态度的利弊。不孕不育是男女双方的事,女性不孕有人把它归结为性生活过于放荡,过早清宫或过多地使用避孕药;那么男性呢?是不是过早地接触性生活或是性生活紊乱与不洁?单凭女性怀孕与否来决定婚姻的缔结,是不是有点武断,男性除非事先通过权威机构确定了自身体能的健康。其次,这样的思想有违伦理道德观念,会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婚姻秩序,甚至乱性。如果天下父母都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子女的话,这个社会还有什么道德可言。
辜且撇开伦理道德,我们可以这样来推演一下。一个男生从谈朋友开始接触性生活(原有阶段的性生活忽略不计),谈第一个女朋友同居一年或两年不孕,换第二个女朋友再同居,再换第三个,反过来最终检测结果是男性不育,不说事件对每一个女性的伤害,这对男性本身的伤害也不小,最起码耽误了自己的光阴及最佳的治疗时间。如果所有的家庭子女都是这样的话,是不是所有的男女生在婚前都会有两至三个的性交往对象,这样,势必造成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优良的传统消亡殆尽,未来的婚姻与家庭,丈夫不是丈夫,妻子不是妻子,人们的贞操意识就会变得像买衣买鞋一样,随意买卖任意抛弃与替换,人类那还有什么羞耻之心。一个人的羞耻之心没了,民族的尊严,社会的道德必然会随之毁灭,到那时候就不是简单的不孕不育了,而是会灭国亡种的危险。
透过现象看本质,写以上的这些现象已经不是耸人听闻有意夸大,而是旨在呼吁我们的教育机构我们的社会,不管是社会的环境污染,还是人类灵魂的精神污染,一定要正本清源从儿童教育抓起,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头脑,自觉抵抗歪风邪气,把下一代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道德约束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让中华民族的旗帜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霜叶居士于戊戌年正月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