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微型小说要有文学的味道(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微型小说要有文学的味道(随笔)


作者:老土 举人,3777.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28发表时间:2018-03-30 06:28:33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点。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的特征。就是说,要在短小篇幅中机智地创建立意,风格清新,主题有时并非一个,可以多元化;在单一事件里注重追求情节精美,力求时间、地点、人物尽可能压缩、集中,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在人物刻画中形象要丰满。
   很多作者在写作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不知道写什么。
   其实这就是一个素材收集的问题。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无数的生活事件都可以是写作的题材,一个微笑、一句话、一块砖头、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等等。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素材是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相信大家都有这个经验。
   在编辑大家的作品的时候,能感受到,很多作者写出来的东西能让读者看到希望,看到光明,进而产生积极的东西,是充满正能量的。大家在创作中要写真善美的东西,要起到文学的教化功能和认知功能,不能仅仅是为了取悦读者。当然,写真善美并不是专门写好人好事。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真善美是文艺批评中检验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美学标准。真,即艺术的真实性,指作品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以及作者对所反映的生活有无正确的感受和认识。善,即艺术的倾向性,也就是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对于社会具有什么意义和影响。美,即艺术的完美性,指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否和谐统一,是否有艺术个性,是否有创新和发展。
   这样的写作,我们才问心无愧。因为大家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家阅读。阅读好的书籍可以给人提供正能量,不好的书籍会使人误入歧途,害人害己,甚至危害社会。侯发山老师说:“作家们要怀着父母心肠去写作,写出来的文字能够让自己的孩子看,教会他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能够让自己的父母看,让他们认识什么是假、恶、丑。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作家应该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悲悯的情怀,解剖国民性格,棒喝中国陋相,叩问社会良知,探寻时代悲欢,尽心尽力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
   我们写忧伤,但不能绝望;我们写苦难,但不能自卑;我们可以写小地方的人文情怀,但不能思想狭窄;我们可以写美好的真情,但不要做作。文字虽冷峻,但不要忘记生活中有温暖的色调。我要给读者的心里透进一束光,一些希望,世界永远美好灿烂。
   刘庆邦老师说过,我主张小说结尾部分要有升华,都要让它升级,要使人性得到提升,得到改善,我觉得这是我们写小说的目的。
   在编辑过程中,发现有些作者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挖掘出“故事核”,有一定的哲理,语法也没有问题,就是缺乏文学的味道。我个人认为,微型小说要能够吸引人,那语言一定要反复锤炼,力争生动、准确、形象,有画面感,有文学的味道。微型小说不是散文,尽量不要使用华丽的辞藻,少用形容词、副词,也别总拿成语来显摆自己的博学多闻。那些“但是,而且”之类的关联词也能不用就不用,把语言多转折几次就行,不要总怕读者看不明白,低估了大家的阅读能力。微型小说的语言也要讲究长句和短句的结合,多用短句,不要想让一句话说明几层意思,毕竟是小说,尽量符合口语。少用固定词组,少用别的作家习惯使用的语言,要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语言要有新鲜感,这需要从生活中观察、积累。我身上常常装着一个小本子,听到一句绝妙的话,或看到一件感兴趣的事,哪怕是泼妇骂街,只要我觉得她们的语言或者神态有特点,是别人没有写过的,我就会停下脚步,认真记录。当然,有时候会引起别人误会,挨拳头的事也是有过的。人家以为是记者。这样,素材积累多了,写文章才能随心所欲。我们写的句子结构不一定非要完整,也就是古人讲的“达意”即可。就像国人见了面,就会来一句“吃了吗?”一样,大家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没有人会解释吃的啥、在哪吃的,因为大家都明白,不过就是一句问候语罢了。
   在写作中,要注意叙述语言与人物身份相符。我初学写作时就出过一个洋相,是雅润老师编辑的。至现在还记得文中描写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民工,他在建筑工地上和人说话对白全都是文绉绉的,有点不伦不类。雅润老师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个问题。从那以后,我就有了记录各种人物语言的习惯,避免自己在写作过程再犯同样的错误。在编辑过程中,还有这样一类问题,有些作者人物对白是幽默的,叙述语言却一本正经。或者说,叙述语言幽默,人物对白却在煽情……我个人认为,微型小说篇幅不长,在同篇作品中,语言风格还是统一为好。
   微型小说的细节描写不容忽视。有些作者写作过程只注重故事情节的铺陈,骨架是有的,就是没有血肉,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感觉?没有细节的刻画,人物就立不起来。情节可以简单,细节要丰富,人物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来深入刻画,才鲜活。我们的作品尽量避免编造痕迹,给人太假的感觉。要让故事显得生动、自然。故事不要太完整,要学会留白,让读者去回味。就像优秀的影视作品,设置层层悬念,一直让你思考答案,甚至看完,答案还需要观众自己发挥想象,有余音绕梁的感觉。
   一篇作品的成功与失败还取决于它本身的容量,也就是指它的蕴含量的大小。在守备师令老师《门祸》中表现的较为突出。朱有财,这个名字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这样有财的一个人却为了报销治疗感冒的一点钱住院。住院时,还提到了自己是低保,幺儿子是负责全县校舍维修的工头。开篇就像闲笔写来,大量的信息已经涌入我们头脑中。朱有财这个人物形象就立起来了。同时,很多矛盾已经隐含在这些看似闲笔的文字当中了。大家读这篇小说的时候也会有同样的体会,或者体会的更多。所以,一篇优秀的作品不能就事论事,要有地域文化,要有风土人情等,包括一些民俗,小吃夹杂其中。刘庆邦老师说:“作家要多走多看,丰富自己的经历和阅历,这样我们的记忆才能有库存,才有可挖掘的东西。”作品主题的内涵才能挖掘得更深,让读者分享更多精彩。
   有人说,微型小说是要虚构的。这话不假,但不能理解为脱离现实的编造。梅兰芳说:“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齐白石也说:“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什么意思呢?比方说戏剧演员表演开门,空荡荡的舞台上,一抬手,一投足,一个开门闭门的动作一气呵成,完成的惟妙惟肖。倘若真在舞台上设计一个门,那演员的表演效果反而会大打折扣的。这就是强调虚构,强调想象力的。你能把一个“故事核”通过加工改造写出令人感动的地方,有底蕴,能引发读者深思的体验和思考。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微型小说和故事是有区别的。有不少作者把故事当成了小说,或者把小说写成了故事。小说的概念应该是这样的:读者读完一部优秀的小说,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小说里刻画的主要人物,这些人物是通过一个个故事塑造出来的。读者读完每部优秀的小说后,可能记不全这些人物都干了些什么,但这些人物会较长久地留在你的记忆中。这就是小说创作的主要目的,经典小说尤是如此。故事是小说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但如果读完后,印象最深刻是小说里发生的事,而对人物印象不深,甚至是人物可以用任何一个人物都可以替换,这就是把小说变成了故事。
   写微型小说前要记得多百度,避免抄袭嫌疑。听别人说的不一定是第一手资料,有可能是别人从其他平台不知道转了多少张嘴,再讲述给你,你看到这个素材有了写作冲动,却不知,你不仅会做无用功,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
   我有过这样的经历。过年聚会时,听到朋友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我就想,如果围绕这个故事进行加工,就可以是一篇精妙的小说。朋友们还在高谈阔论,我躲在一边拿着手机构思,等大家酒足饭饱唱歌尽兴时,我的“作品”已经发到了江山文学微型小说栏目。没一会儿,我就接到了退稿飞笺,脸刷的就白了。退稿的是阳媚主编,她委婉地说,这个早晨恰好刚看了这个类似的段子,要是不审核就这样发表出去,后果不堪设想。我非常诚恳地接受了主编的批评,也很感激主编推心置腹的安慰。我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总想弥补自己的过失。我没有从这个过失中走向沉沦。我没有气馁,经过一夜思考、构思,第二天早上,《吉人吉地》这篇小说就在看点文学社团面世了。我在这个段子的基础上,揉入了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细节,赋予了新的底蕴,形成新的核心细节艺术内涵。在这儿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从微故事或者段子中找到灵感,旧瓶装新酒,写出别样的精彩。但是,千万不能雷同,要有新的内涵。
   这好像就牵扯到了做人的原则问题上了。是的,不难想象,美好的作品不可能是一个内心充满丑恶的人写出来的;一个生活中斤斤计较的小人能不能写不出大气的东西?一个连父母都不认的人能否写出人间真情的感人作品?文如其人,别不多说。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侯发山老师说:“一篇文章其实是作者自身生活的体验,智慧的积累,一个作家只有具备思想的大境界,才有可能写出深刻的大作品。境界有多深,写出的作品有多深。”
   我们很多人都是把写作当成爱好,有写作天赋的毕竟是极个别的。作品评精了更好,没有评精也无所谓,要把心态摆正,享受写作的快乐,不要等待结果。
   我自己的微型小说写了没有几篇,写的也不好,根据这段时间的编辑还有和别的老师的交流,积攒了一点想法,说出来和大家探讨,希望大家今后能写出更多精彩的微型小说。
  
  

共 36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土老师的这篇文章,结合著名作家的经验和自身的体验,写出了微型小说乃至所有类型小说的写作要旨,读后确实让人受益匪浅。作品从立意、人物、语言、情节和细节诸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微型小说的创作方法,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理有据,有点有面,多读几遍,相信爱好写作的朋友一定会有所提高。这篇文章,具有教科书的特质,主题明确,详略得当,讲述认真,态度诚恳,语言精炼,言之有物,希望看点的朋友认真阅读,本人力荐共赏!【编辑:寻找姚黄】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8-03-30 06:30:24
  老土先生的文学造诣,由此可见一斑!这比读几篇小说更能让人受益!感谢老土先生的无私奉献!
寻找姚黄
回复1 楼        文友:老土        2018-03-30 06:54:59
  张老师早上好!感谢您的辛勤编辑和精准编按,有您的鼓励是我写作的动力,祝您创编愉快!
2 楼        文友:专业补漏        2018-03-30 19:41:00
  拜读佳作,关于创作理论、写作技巧,是每个业余作者所关心的课题,老师以多年来创作中的亲身体会,结合编辑工作中接触到和遇到的问题,写出独特见解,深入浅出,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不仅仅是对微型小说在创作上有指导意义,对任何体裁的文学创作都有借鉴之处。辛苦老师的苦口婆心,远握,敬茶。
文章从来无中求, 耻踩他人脚印走。 语不惊人死不休, 篇无新意不出手。 文如新柳看新绿, 莫折旧枝送他人。 练意练句他山石, 惜墨惜名自重情。 老树开花最为奇, 旧题贵能翻新声。 文海后浪推前浪, 还看潮头弄旗人。
回复2 楼        文友:老土        2018-03-30 20:53:36
  结合这一段时间对名家写作经验的学习,和自己一点写作心得,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一丁点的启示,就知足了。感谢专业老弟的关注!
3 楼        文友:吴宏萍        2018-04-14 23:29:53
  这篇文章我看了几遍了,我觉得老土老师说的非常通俗明白,长知识了。谢谢!
回复3 楼        文友:老土        2018-04-15 07:24:11
  谢谢吴老师雅评,周末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