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降临】生灵之歌(征文·散文) ——行走的风景之慧日禅寺
一
宁波,东南形胜之地,人杰地灵,佛宗道源。据不完全统计,古刹达130多个,尤以东南佛国阿育王寺,千年古刹天童寺,弥勒道场雪窦寺,无梁殿木结构建筑的保国寺,浙东第一古寺五磊讲寺,驰名中外。
小妮妮却说,慧日禅寺,是一个众生和谐的栖地,宜于静修。
移了心的我,与yue相携,坐地铁,乘区间公交,过东一村,缘溪进山,一沐芳泽。
山泉潺潺,清风习习,脆鸣盈耳。缘溪上行,遥见一片寺庙安卧于四野青黛的瞻歧大岭之中,若一枚开口的珍贝。
慧日禅寺,坐北朝南,殿堂错落有致,禅院清净优雅。后晋天福五年(940年),一位游僧,于海潮出没中,结庐修行,名为广修寺。明万历年间,由厅里厢一族谢氏太公重建,更名慧日庵;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台资助建,劈山添溪,遍植翠竹,寺院面积扩至二十余亩,定名慧日禅寺。
高塔,佛殿,净苑,黄墙,灰瓦,慧日禅寺,隐于重峦叠嶂中,共影两溪水。
海震潮音见普门,光明自在见如来。我们品嚼着山门对联,抬右脚,跨右道,入得山门。
展眼就是一个放生池。活泉从四个小龙头喷薄而出,飞珠溅玉。如烟似雾的流岚中,一条龙须上翘、龙爪仰伸的卧龙,口含龙珠,熠然欲飞,灵气乍现。
一个半大男孩,指捻硬币,踮足而抛。
一次,不中,再来一次。中或不中,灵俏的稚脸上始终挂着一抹红云。
一株老梅,以红“杏”出墙的苍虬之姿,红蕊点点,娴静地吐香。红梅露色的她,独守“岸觉”一隅,却瞒不过一嗅芳踪的香客。
过放生池,观三圣殿,拜大雄宝殿,瞅藏经楼,凝听慧日讲堂,移步换景中,祥恬神悦。
放生池中,锦鲤欢游,悠然自在。
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端居正中,左侍者为俊朗之韦驼,右护者为勇猛之韦力,庄严肃穆。
观音殿里,千手观音像,栩栩如生。
孝亲报恩塔外,高塔法音,袅然不绝。
罗汉殿,中尊罗汉大佛手使点金术,两列各九个罗汉,一字排开,姿态殊异:有的挺肚含笑,有的手持禅杖,有的双目凶瞪,凛凛然,威严可敬。
悟公上人、白光法师、广修大和尚、书法家柳公权等佛教高僧名流的提额、铭刻、匾额、对联、诗词,书法墨宝,人文珍迹,完好无损。
主殿青烟缭绕,木鱼声声。寮房简素,床板平平。
会一灰袍僧人,慈色满面;见三二香客,人面含笑,颔首作揖,即飘然而过。
轻语的鸽子,脆鸣的雀鸟,低旋而舞,也以主人的身份招呼这些慕名而至的香客。
一园,一塔,三桥,二回廊、三大殿、四寮房、菩萨诸殿,既有佛文化衣钵的殊胜,又有原生山水的清灵,香客云集,慧灯续燃。
二
白云浮掠,溪水淙淙,煦阳照禅寺。
禅院东后方,有一些午斋后“出坡”的香客。一波人,散站于水泥地,翻晒木屑;另一波人,分立于地头,挥锄,松土。
禅院内,或清理杂草,或打理殿堂,也散落着一些不紧不慢的劳作身影。
这些居士和信众,随上早晚课,躬亲尘劳杂事。人面含笑,却毫无劳役之苦。他们是禅院的免费食宿者,自然就是义不容辞的志愿者。
人面含笑,就有普世之爱的光源,也即得佛的慈光。这种佛光的照面与递送,不就是生灵间的能量互动与佛心回向?
聆听,瞻顾,密语,观想,我俩坐在禅院南岸,恍若坐在慧日禅寺的岁月深处。
一股东来,一股北来,青龙和倒淌,缘聚禅门,双龙拜佛,共携佛音,同流而不污。
东一村人,筑坝截流,积水成塘,终年不涸。
一塘水,哺育一方生灵。淘菜,洗衣,饮牛,抹澡,戏水,灌溉农田,清冽甘泉,无所不能。
一塘水色,照见了前世今生。
隐山脚下,是谁,以贤徳课子持家,不辞辛劳?是谁,木鱼声声,诵经念佛,以祈望孝子贤孙世代重德?她是培德堂老夫人,静溪公之妻。
又是谁,侍亲至孝,易书斋为培德堂,添设香火庵,遗嘱永保佛堂,佛音不绝。他是畏斋公,培德堂老夫人之子。
还有谁?以1500万人民币,让毁于文革的禅寺,慧日高悬,慈风普覆,香火永继?
他是母胎聆听佛音,幼时即出家慧日庵,后辗转各地,重振台湾金门慧济寺的住持性海法师,每年率众来中国各地、名山宝刹朝觐参佛,弘法行善,促进海内外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还有谁?以悲智之光芒,把脉红尘乱象,奉养内心的阳光之气,以还人间以清明的“清道夫”为悲心弘志,孜孜以求?
他是上传下喜法师。他以孝为宗,禅守佛国,又云游四方,现身表法,援用新媒体交流互动,将中国佛文化与港澳等世界各地宗教接轨,慈悲为怀,利乐众生。
古有松乘和尚坐禅,今有上传下喜法师主持……一代代高僧法师,说文化,讲众生,将佛理、禅趣与自然、人文并融,普施欢喜和光明于天下生灵。他们是慧日禅寺那一眼“龙钵泉”,清洗迷茫之心,救赎恶业之罪,永不干涸。
三
风摇,铃动,清响,雅媚。
《理趣经》说:“铃铎缯幡,微风摇击。”铃铎,佛教法器之一,也称“手铎”、“手铃”、“风铎”,由“金、铜、铁”铸造,形态各异,始行于印度,常与金刚杵并用,也现于“瑜伽焰口施食”坛场,以“供养三宝、演畅妙法”加持佛报。
古旧寺庙中,可见手持宝铎的观音、弥勒等佛像,警启众生。
中国佛教,铃铎,习称风铃。或悬于堂殿,或挂于宝塔之檐,或垂于竹树之巅,经风沐雨,远在人迹罕至处。
然,铃音所至,却近在咫尺。清明的快乐,散布每一个角落,惠及每一位栖居者。悦其耳目,安其寝处,醒其心魂。
鸟族们,一展歌喉,与铃音竞比脆。三五成群,飞上枝头,蹿下檐廊,自由起落。
高塔下,有一片阔大的平地。几只雀儿围成一个圆,你一口,我一口,分食一个苹果。
还是那个男孩,捧着一个大大的红富士,蹑手蹑脚地走向那群欢快的雀儿。一小步,一小步,又一小步。他停下了,小心地将苹果放在地上。又轻悄悄地抽身而回。
他的妈妈,正往香炉内,投放着纸钱,神情虔敬,口中念念有词。
一阵风过。风铃,也以它清灵的物语,诵经念佛。
花草,林荫,阳光,猫,狗,孔雀,及其它小生灵,它们都是佛菩萨认同的“人类”,也是这片山水最为安全的寄生贵族。
众生听懂了铃音,也习得了佛心,也加盟到喜乐之声的合唱团来。
青山,竹林,溪岸,檐廊,金殿,无处不有它们轻俏的音影。
嬉戏,心语,晤谈。那水漫金山的声响,是生命在抒情,感恩地抒情。
生灵之歌,是佛法过心的物证,也是时间驻留的赞词。
慧日禅寺,这个佛化了的大家庭,就是适于生灵共生的奶与蜜的迦南美地。只要气候合适,不需签署任何合同,它们就可以惬意地栖留。平等,友情,兼爱,不分主宾,和谐善处。
婆娑世界,最美的记忆,是戒定真香。这个有慧力的动词,燃于一念,灭于一念。她雪藏佛识,统协生活,亲和万物,链接时空。
Yue说,纷飞的心念,经由习学,渐悟,慑服,圆通,就会修得一颗清明心。自从大病愈后,她节假日去寺庙参拜,每夜黄庭禅坐半小时,自修,自悟。我也知道,她的皈依,只待一个机缘。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大师的立足境,就不是神话,终有可期。
慧日讲堂内,那个青春的妮妮,于佛光的润泽中,静妆成一幅古禅画中的仙子,禅修一颗菩提心。
一只孔雀,飞栖在讲堂的窗棂上。它七彩的尾羽里,屏示着爱和芳香。
鸟雀啁啾,风铃间鸣,梵呗清扬,诉说着诗栖佛国的大自在,恒吉祥。
冬,犹如此。花开木葱时,这一片自由和平的佛境,又该旺生旺长着怎样的祥和?
一种由外及里的清净,悄然降临。
春醒了。
那些缓缓降临的美好,是我们的福祉。
那些突至降临的磨砺,同样是我们的福祉。
感谢作者赐稿流年,您所经历过的每一种“降临”,有“流年”倾听。
但,真正的静安,在于心。
雁子还在求助于禅寺,借力于外物。修炼,有待时日。
人间四月天,愿美好降临,拥抱美好。
春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