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四季的故事】深情的凝望(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四季的故事】深情的凝望(散文)


作者:紫菊 布衣,424.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63发表时间:2018-04-05 03:39:18
摘要:赵总的双眼凝望着他曾经那么熟悉的大厅,眼里跳动着一种光泽,他转过身体慢慢地走着,在离大厅大概200米的地方停下,两眼又凝望着远处的群山,眼里的光泽依然在跳动。我突然明白,这跳动的光泽就是深情。


   2010年8月1日,当我从香港回到成都时,收到的第一条手机短信竟然是:“我国核工业著名的核潜艇研制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仁凯同志因病于2010年7月29日17时30分在北京三〇一医院逝世。”这个消息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刹那间头脑一片空白,随即心情变得无比沉痛,我怎么也不肯相信,我心目中最敬佩的长者,我们国家最优秀的核科技专家赵仁凯就这么静静地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我怎么也不肯相信,难道5年前我在中国核动力院建院40周年庆祝活动中见到的那个精神矍铄、脸上露着慈祥的笑容,和我亲切握手合影留念的赵总,竟然成为生前我所见他的最后一面?
   此时,赵总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而那一双凝视中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时满含深情的眼睛,在这一刻从我记忆的深处凸显出来,如特写镜头般定格在我的头脑中,我的记忆回到了上个世纪1994年的夏天。
   那时我在中国核动力院宣传部工作。有一天,我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陪同中央电视台的两位记者采访拍摄赵仁凯,为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制作节目。赵仁凯曾任中国核动力院总工程师、副院长和顾问,又是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的双院士,不仅是我国核动力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设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也是国际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他先后参加了中国第一座重水实验堆和中国第一座生产堆的建设。五十年代末他率领的技术团队首先提出了我国第一个潜艇核动力初步设计方案,1965年开始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领导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核动力装置及其陆上模式堆的设计、建设、安装、调试运行、退役的全过程,并荣获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要对这样一位为我国潜艇核动力技术的发展、为研制我国核潜艇,实现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核动力专家拍摄电视专题片在全国宣传,当时在我院还是第一次。因为此前这些都是国家的机密,是不能宣传的,而从事这方面的专家学者们都与鲜花掌声无缘,只能是无名英雄。在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个拍摄的组织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拍摄的过程却并不顺畅,有的镜头需要反复拍摄才能完成,特别是在办公室工作的情况就反复拍了十多次,年过七十的赵总不免显得有些疲惫。但当我和摄制组的同志陪着赵总来到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工程大厅的门前时,赵总的精神为之一振,整个人立刻变得生气勃勃起来。这时,我看到赵总的双眼凝望着他曾经那么熟悉的大厅,眼里跳动着一种光泽,他转过身体慢慢地走着,在离大厅大概200米的地方停下,两眼又凝望着远处的群山,眼里的光泽依然在跳动。我突然明白,这跳动的光泽就是深情。
   这深情的凝望就这样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我从这凝望中读到了一种痴迷、一种坚韧、一种责任、一种自豪。当一个人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核动力事业,当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核动力事业联系在一起时,这种痴迷、坚韧、责任、自豪便会化为一种奋斗的精神。
   而这种精神便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的根基。
   赵总,您安息吧!您和无数核事业的先驱们所留下来的这种精神已成为我国核动力事业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在被一代又一代新的核动力人所传承和发扬光大,你们所开创的核动力事业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迅猛的发展,这将是对您英灵最好的祭奠!
  
  

共 13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涵,悼念赵仁恺先生,深情感人的文字。两院院士赵仁恺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核动力专家,我国核动力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设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为我国潜艇核动力技术发展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研制我国核潜艇、为实现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作者曾经在核动力院工作,对赵先生有过接触和采访,文中内容丰富详实,从多方面再现了赵先生的光辉形象。作者文末的结语,升华了文章主题内涵:这种精神便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的根基。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4-05 03:43:17
  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涵,悼念两院院士赵仁恺先生。文中内容丰富详实,从多方面再现了赵先生的光辉形象。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