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春韵】猫 事(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春韵】猫 事(随笔)


作者:早起的昆虫 布衣,28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23发表时间:2018-04-05 07:16:58
摘要:生命因宠物的陪伴而充实。猫不是人类创造的产物,却挤进了人在无意间开辟的生态位,和人类一同演化着。我想,既然是陪伴而充实,那就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实。人也好,动物也罢,回到真实的本位,做真正的人,做真实的猫,人和猫和谐而轻松地相处着,岂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我想,这应该是猫给人类最好的启示。   

同事马姐家养了一只猫,叫“窝窝”。是三个月前,她儿子送过来的。儿子去了省城工作,没时间照顾,就把窝窝送了过来。同事家还养了一条狗,叫来福,养了十一年了!苏格南牧羊犬系列,威武漂亮。几个月下来,窝窝和来福被主人调教得不仅能共处一室,居然还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窝窝和来福都是名贵的角儿,在朋友圈里,它们的名气越来越大,都快成网红了,那势头简直要盖过在电视台当主持人的主人了。满满的幸福在此起彼伏的一片点赞声中徜徉。
   最近,同事却有了一丝儿烦恼,原因是家里的窝窝开始嚎春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窝窝被春撩拨得不得安宁,它大声“啊呜!啊呜!”不停地呼唤,低沉而压抑。同事有些不知所措。一个爱动物的人,怎会不理解窝窝的心思呢?同事住在小区的顶楼六楼。窝窝的呼唤之声可达数百米之遥,呼之急切,而应和者寡。毕竟小区内养高档宠物猫的寥寥无几,哪有这么好的姻缘与之相配呢?窝窝的呼唤,倒是撩拨了院子里的几只野猫,它们东奔西跑,窜来窜去,望着高高的楼房跃跃欲试,可单元的门紧锁着,野猫哪有机会上得楼呢?即使上了楼,高大威猛的来福也不会让它们进门的,毕竟这是它的私人领地。
   传说猫有九条命,这个故事源于西方,因为猫也是泊来品,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宠物。说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只老猫在一座庙宇门口打盹。这只猫生性懒惰,除了吃饭外,偶尔睁开眼睛数数,然后沉睡到梦中去。有一天,掌管动物寿命长短的希瓦之神经过。他看看老猫优雅的体态,妩媚之至,眼睛不禁一亮。希瓦之神问它:“你是谁?会做什么?”老猫懒得连眼皮都没抬,嘟哝道:“我是一只很有学问的老猫,我会数数儿。”“妙极了!你会数到几?”“唉,还用说吗?我能数到无穷尽!”希瓦之神高兴极了,让老猫给他数数。老猫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好深好深的呵欠,然后自命不凡地开始念道:“一、二、三、四……”,每多念一个数字,声音就越加模糊不清,快要听不清了。数到了七,猫儿已经半梦半醒,到了九,它干脆打起呼噜来了,回到了甜美的睡梦中。伟大的瓦希之神下旨道:“既然你只会数到九,那就赐给你九条命。”从此,猫咪们便拥有九次生命,这老猫也真是太懒了,早知道关乎千万猫家的性命,勤快一点,多数一会儿数,猫命岂不是可以长生不老。
   在中国,也有“九命猫妖”的说法。中国民间传说当猫养到9年后它就会长出一条尾巴,每9年长一条,一直会长9条,当有了9条尾巴的猫又过9年就会化成人形。佛经《上语录》云:“猫命有九,系通、灵、静、正、觉、光、精、气、神。”传说中的猫妖是极其妩媚的,那双眼睛,流光溢彩,可以钩出魂来。可见,中国的猫,集仙气和媚气于一身,让人又爱又怕的。
   小时侯,家里喂过几只猫。会抓老鼠的那种。一次,小猫从外面衔回来一只小老鼠,它兴冲冲地放在堂屋中央,似乎是向我们显示它的赫赫战功。它退到数米外的地上趴着。小老鼠惊魂未定,一顿乱窜。可它一跑,小猫扑过来将它拍倒在地。一来二往,小猫玩累了,开始打盹。小老鼠趁机开溜,才溜出不远,小猫一跃而起,凌空扑下,一口衔住小老鼠。后来,小猫玩够了,任小老鼠从门缝里钻出去,小猫也不追,“咪唔”一声,象是和小朋友告别。这哪是捉老鼠,简直就是在玩游戏,老鼠只不过是猫的一件玩物而已。
   我是最怕猫的。孩提时,哭鼻子的时候,大人就会吓唬说,“再哭,野猫子就来了!”,看着窗外乌叽乜黑的,要是传来几声猫叫,即使是泪眼婆娑,张开嘴的哭喊也会立马咽回去,不敢再发出声来,恐怕猫会从黑洞的窗户外面爬进来,这招可是大人治小孩啼哭的灵丹妙药。家里曾经养过的几只猫,不仅是捕鼠的能手,有时还会抓几只野兔、野鸡、斑鸠之类的回来,甚至它能把池塘里的大鲤鱼钩上岸,这可是改善全家人伙食的好机会。因此,猫在我们家的地位不断攀升。然而,可怕的是,有几次,这猫不知从哪弄了一条大花蛇在房子里玩耍,吓得我们全身起鸡皮疙瘩,把它宠着,它就上房揭瓦了,也太过分了。那段时间,我们是不敢独自在家睡觉的,生怕小猫把蛇弄到床上来,想想都后怕。
   名人对猫也是爱恨交加。据说,钱钟书和林徽因也因猫事生出一段恩怨来。那时,钱钟书和林徽因两家在清华是邻居,因为都养猫,两家的猫又经常打架,钱钟书于是经常拿竹竿去帮自己家的猫打架。钱钟书先生是爱猫的,他说:“猫是理智、情感、勇敢三德全备的动物:它扑灭老鼠,像除暴安良的侠客;它静坐念佛,像沉思悟道的哲学家;它叫春求偶,又像抒情歌唱的诗人。”林徽因也爱猫,称家里那只猫是她们一家“爱的焦点”。因为帮猫打架,杨绛怕伤了邻居的和气,还劝钱钟书说:“打狗要看主人面,打猫就要看主妇面了。”可是钱钟书似乎并没有接受劝解,还写了篇文章《猫》,专门来讽刺林徽因,自此,钱林二人也因猫事结下了梁子。
   鲁迅先生在《狗·猫·鼠》一文中列举了猫的四条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主人公对猫并没有产生好感。由猫及人,鲁迅先生给“媚态的猫”画像,实际是借猫来讽刺生活中“媚态的猫”式人的嘴脸。
   最近看了一部《猫妖传》的电影。说的是一只猫喜欢一个女人,故事当然没那么简单。正如电影里的台词:“瓜不是瓜,猫当然也不是猫……”猫是一个叫白龙少年的执念,女人则是大唐盛世的杨贵妃。杨贵妃是大唐第一美人,理论上不缺人疼不缺人爱,实际也是花见花开,仙女一般的存在。玄宗皇帝喜欢她,玄宗皇帝的死敌安禄山喜欢她,李白的至交好友进士阿部仲麻吕更是差点向她表白。如果不是玄宗皇帝在一旁挡着,白龙少年肯定也喜欢她,要不白龙少年怎么会直接变成猫呢?按理说被很多人喜欢的女孩子,特别是被这么多牛逼人物喜欢的女孩子,应该会很幸福很开心,会以端庄美丽的姿态在爱与被爱的时间里走到生命的尽头。可她是杨贵妃,是传奇的女人,凡是传奇怎么可能像秋风落叶般平常,她那是如彗星闪电般迅忽啊!史书上说杨玉环是被玄宗皇帝赐白绫自缢而死。本身这种死法得到广泛的认可,一般来说越多人认可那事实就可能是真的。但《妖猫传》是电影,它不这么认为,所以贵妃的结局也不一样,贵妃喝下玄宗皇帝给的酒,她喝下的不是毒酒,而是被下了蛊的酒。所以,贵妃的身体,就这么让蛊虫肆无忌惮的破坏。白龙少年为守护贵妃,舍弃自己身躯,附体到了黑猫身上。他展开报复行动计划,谁曾经害过贵妃,他就杀谁,且连杀三代。执念之深,世所罕见,看来,猫是得罪不起的。
   在现代生活的语境中,与猫有关的词也逐渐火了起来。比如“躲猫猫、猫腻”之类的。猫腻,原本指的是猫的排泄物。猫排泄之后总是将排泄物掩埋,又称之为“猫溺”或“猫匿”。后来就引申为表面光鲜底下隐藏的不道德交易、见不得光的事情。猫腻也好,猫溺也罢,其实背后都是猫的爱干净行为。但一旦与人类的行为相联系,猫也就倒霉了。用“猫腻”一词来形容潜藏的交易或者不可告人的作为等等,的确是太形象了。只是因为人的行为恶劣,而让猫背了黑锅,这也足显了人类的某种不厚道。难怪有人为猫鸣不平,不信,就去看看《别让猫咪背黑锅》这本书吧 。由猫而及人,试想,如果每件事都光明正大,公事公办,那就用不着“猫腻”了,猫也用不着来背这个黑锅。
   关于猫,同事还讲了一个桥段。说的是猫去做绝育手术时,为了防止手术后猫咪怨恨主人,必须演出一场戏,假装医生要强抢民猫、主人拼死抵抗却无力回天的场景。故事不知是杜撰的还是真有其事,反正我没瞧见过。但听着听着,我却感到背后凉嗖嗖的。人性恶的一面在故事里彰显无余,恶也就罢了,还要去演一场假戏充当好人,这不就是“两面人”的典型么!难怪有人说:“真坏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假好人”。我们周围有的人品行不良,劣迹斑斑,比如说那些瘾君子、酒鬼、赌棍、经常打骂人的暴君、偷盗者等等,遇到这样的朋友或是邻居,大家离开他们远远的,不和他们打交道,时时提防着。但对于那些看起来是好人,其实是伪君子的人,他们的诱惑性和欺骗性极强,对人们的伤害也最大,这些人比真坏人还难对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加大惩戒力度,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让“两面人”无处可遁。此举真令人拍手称快。
   生命因宠物的陪伴而充实。猫不是人类创造的产物,却挤进了人在无意间开辟的生态位,和人类一同演化着。我想,既然是陪伴而充实,那就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实。人也好,动物也罢,回到真实的本位,做真正的人,做真实的猫,人和猫和谐而轻松地相处着,岂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我想,这应该是猫给人类最好的启示。
  

共 35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写猫的散文,真的是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各尽其用。但可贵的是,作者由写这么一个小动物,涉及到人类的行为,让人深思和警醒。“猫背黑锅”、“两面人”等等,都是与人有关的话题,在我们的社会里,确实不乏其人,不乏其例。作者在文中提出:“生命因宠物的陪伴而充实”、“人和猫和谐而轻松地相处着”,这种普世价值观,值得我们努力地去尝试。作品的容量很大,它所给我们的信息量也很大。所谓“形散神不散”,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范例。最值得称道的是,这篇文章的语言精炼幽默,表达准确,某些句子很经典,很有张力,作者具有大家风范。推荐共赏!【编辑:寻找姚黄】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8-04-05 07:19:16
  作者的写作态度严谨认真,通篇只有三处把“像”写为“象”,别的没有发现错别字。
寻找姚黄
2 楼        文友:早起的昆虫        2018-04-05 08:50:27
  谢谢老师的推荐和批评!
早起的虫儿盼鸟吃!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