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奇才洪丕谟(散文)

精品 【流年】奇才洪丕谟(散文)


作者:喻军 童生,75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4070发表时间:2018-04-09 11:29:49


   洪丕谟被称为”奇才“和”上海滩上一枝笔“,是不为过的。
   他精于岐黄之术,悬壶济世近20年,诸多大名人亦曾为其患者,名家钱君匋称其医术“著手成春,口碑载道”。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被聘入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担任教职之后的又一个20年,则如奇迹降临,火山喷发,以其渊博的学识和苦行僧似的面壁清修、勤于笔耕,出版了近百部著作,近千万字。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著作所涉门类之广,可谓洋洋大观:计有诗词、书画、医学、养生、宗教、法律、民俗、旅游、古籍整理、文博收藏、命相堪舆等,其个人影响横跨书法界、学术界、文化界、文学界、佛学界……
   可惜天不假年,2005年丕谟先生以65岁的年龄撒手西去,遽归道山。朋友们皆感震惊和悲痛。
   这就叫人生实无常,生死两茫茫。
   他实在是太有学问的人,家学渊源,字文双臻,又曾皈依佛门。虽然生前身后有多部记述其生平的书籍和编年问世,如《洪丕谟其人其书其文》《说不尽的洪丕谟》《洪丕谟年表》《洪丕谟生平》等。民间还成立了“洪丕谟书画文化研究会”,出研究专刊,但对他的多方位、深层次的研究可能还要长期地进行下去。若论他的单项成就,我个人以为,仍然是他的书法。他自己也曾说过:“我每天30%的时间用在书法上,其余时间用于各类著述和研究。我最大的成就还是在书法的创作上。”
   可见其对书法着力最多,寄望最高。
   他10岁习字,从赵孟頫、王羲之,复学苏、黄、米、蔡四大家,兼及历代碑帖。汉碑之《张迁碑》《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石门颂》无一不临;魏碑之《张孟龙碑》《龙门十二品》《郑文公碑》《张黑女墓碑》莫不习之。另一方面也是秉承家学,其父洪吉求先生为留法文学博士,后任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曾拜金石书画家赵叔孺为师,长期从事书画的创作和研究,且富收藏。他父亲的外祖父梅调鼎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家,且有著作传世。
   正可谓“醴泉有源,芝兰有根”,对洪丕谟打小的濡染和催化自不待言。
   丕谟先生积三十年之功,加之用心参悟,终而形成了其“欹正相参、生熟相济、直木曲铁、体骨骏快”(金学智语)的个性风格,加之其学识、人品胸次,恂恂儒雅的气质,及儒释道三家合一的精神,使其书法正如《中国书画报》所称,具有“儒家的高大,道家的宏阔,禅门的深远”。况且他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但凡书法整理、注释、编写、点校等方面的专著共22本,不下百万字。
   他一直认为写好字“第一是人品,第二是学问,第三才是书法”,并在报上多次撰文呼吁,书家应“品高,见多,学富”,提倡书家学者化。
   然而他的书法,在相当长的时期遭到了冷遇,参加各种展览在评比阶段屡被“淘汰”,是所谓“不入时人眼”(徐谓语)的。
   乍看他的字,确实有些“怪”,尤其在字的结体、笔法和章法安排上,争议颇多。他的字不媚不圆不美,而是率性、自然,看似任意为之,但若细品,又觉得耐看,爽利有神,寓巧于拙,豁达天成,自有一种心与禅合、不为物蔽的境界。其点画坚而不浮,用笔中锋见骨,侧外耀精神。悠然浑穆、学邃德醇的书风可谓“曲高”也,但“和寡”的现象后得以逐步扭转。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界终于承认了他,喜欢他字的人也越发增多,他的字甚至被誉为“洪体”。
   后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协副主席。
   我与丕谟先生的交往,大多也缘于书法。
   因我素喜名家书法的收藏,特别是沪上书法家的作品,若遇喜欢的,哪怕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自己的收藏欲。渠道无非三个:一是各类拍卖会,虽然充斥着大量赝品,但书法的造假是很难的,加之对各位有“名头”的书家作品长期揣摩其笔墨特点,可以说心领神会,故举牌竞价之前,已胸有成竹,至今无一走眼。这倒不是说我有多高的眼力,而是书法相对容易甄别而已,绘画则不然,要复杂的多,走眼上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二是从藏友同道,或画商手中购得。这类作品往往质量较高,不少是精品;三是书家本人的馈赠,当然为数不多。
   多年积攒下来,也颇为可观。这些与我有收藏缘的沪上书家包括“陈十发、钱君匋、赵冷月、胡问遂、任政、徐伯清、翁闿运、周慧珺、张森、高式熊、王伟平、周志高、林曦明、童衍方、刘小晴等,有的还是好几幅。
   而丕谟先生的字,是从一处文化市场偶而购之,可谓一见倾心。其实在这之前,我和丕谟先生已有相当长时间的交往,若张口他一定会写来,但我向来脸皮薄,从不主动索要较相熟的名家的作品,宁肯自己去市场掏钱买。
   丕谟先生的这幅字,写的是白居易《杭州春望》中的两句诗: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一看便知是丕谟先生的中期作品。我是较欣赏他的中期作品的,笔法劲挺飘逸,凝炼沉着,有书卷气,有朴拙气,是其深厚学养的流露。
   巧的是,买下不到一个月,有天晚上丕谟先生打电话到我家,说他最近有本著作要寄给我(十余年间承蒙他惠赐多部著作),问寄哪里妥当。因我当时已不在原报社工作了,我便给了他住址。后来我们聊起了书法的话题,我顺便提起买字的事,丕谟先生说你何必买,让我写一幅不就成了?我说那幅字我十分喜欢,不买怕错过了,再说也不好意思讨扰你。
   没曾想仅隔几天,他就连书带画寄来了一个大信封。我早就听说他是会画画的,除山水、花鸟外,还擅长画佛像之类。
   他寄赠的这幅画是一幅“竹石图”,尺幅虽不大,但一块大石头画得笔力沉雄,嶙峋峭拔,竹叶则用石青调墨写之,题款为“无才可去补苍天”,我查了查出处,取自《红楼梦》第一回里的一首诗,全诗是:
   无才可去补苍天,根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现在丕谟先生走了,我再看那幅字,再读这张画,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有时候人难免会有一种无厘头的“玄思怪想:这两幅作品与我的结缘是在2000年,字幅里有个“伍”字,画的引诗中有所谓“身前身后事”,而丕谟先生恰是05年去世的,莫非……?
   有一次丕谟先生寄来请柬,邀我去参加他于豫园举办的个人书法展。我是在开展后的第二天去的,可惜他刚好离开,工作人员说他一会儿就到,让我稍等片刻,正巧我也有事,不敢多待,就留了一张字条,大意是:“丕谟先生,今来观展,深为您的书艺所折服,可惜有事在身,不及等您回来一晤,只得先走一步,容弟以后专程去您的‘百尺楼’拜访讨教……弟喻军匆笔”。
   没曾想,这竟是我与他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就这么被我错过了!
   如今,丕谟先生故去也有四年了,他曾表示过,到晚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书画创作上,以怡养性情。
   对一位书画家来说,65岁尚属“小弟弟”,许多大师到了八、九十岁才攀上艺术的高峰。惜乎丕谟先生“酒未醇,人已去”(陆俨少先生对未及长寿而离去的潘天寿先生所发出的感叹,载于2001年7月《荣宝斋》)。如果丕谟先生能多活20年,以他深厚的学养和底蕴,他一定会成为一代书法大师,他的成就必然会巍峨凌云,然而,自古以来,才、德、寿并茂长馨者,又有几人?
   就以丕谟先生的一首旧诗作为本文的终结吧:
   耿耿床灯静夜长,好诗多隽句生香。
   怜君飘堕家如叶,掩卷真堪哭一场。

共 28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所谓奇才者,一定有过人之处。在作者的笔下,洪丕谟先生即如是。他精于岐黄之术,是一个医者,又广涉诗词、书画、法律、文学等,这样一个博学之人,却早逝于世,可谓天不佑才。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洪丕谟先生的一生,为先生好学上进,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精神所折服,所倾倒。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写洪丕谟先生,意在传承一种精神,感叹英才早逝。“怜君飘堕家如叶,掩卷真堪哭一场。”既是作者的心境,也是读者的心境。读完这篇作品,忍不住去找寻洪丕谟先生的大作,如作者所说,“自古以来,才、德、寿并茂长馨者,又有几人?”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041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8-04-09 11:32:04
  问好作者,拜读佳作,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