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四季的故事】生气之说(散文)
梁实秋先生有一句名言:我不生气。可惜像梁先生那样雅量的人毕竟不多,不少人有时也会因一点区区小事生气,争得脸红脖子粗。
人活着不单纯是为了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好好生活。对于员工来说,在起始阶段,从来都是工作选择你,而不是你选择工作,一个人在职场上打拼,除了要有能力外,还要有涵养,动不动就生气发牢骚,就会使自己偏离单位的发展方向,最终被人抛弃。
人生在世,生气在所难免,但有太多的气无非是生的一时闲气。有些气来的虽然并不关已,但生的却难能可贵,有许多气生的我们耳熟能详,甚至击掌叹赏,文天祥抒正气浩歌,鲁迅吐怒气骂洋奴,李敖先生的气温而不火,洋洋洒洒,酣畅淋漓,像前些时大声疾呼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的龙应台先生,因气而名,因气而贵,终于气而优则仕的着实是千古罕见。
乡民俗子的生活本来就多有苦闷,除生活的诸多磨砺之外,生气让我们又多承受了一重痛苦,实在不是我们所愿,若老是这样也不自娱自乐,那样的生活也未免太苦了点。
生气,大多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管是谁惹了谁生气,也不论是谁之错,一方生气,另一方的心里也不会好受,结果总是两败俱伤,有时还可能伤及第三者或更多的人。听老人说,在乡下的确有一些人因一点小事生气或误会,出现了两家老死不相往来的憾事。三国时的名将周瑜就是因气量狭小而英年早逝,现实生活中因不堪受气而自杀、中老年人因承受不了精神上的打击而一气致病不得善终的事例时有所闻。
任何人、不论做什么工作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过往中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打击,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苦尽甘来、出人头地。没有苦干的精神,再好的设想,规划,也只能停留在纸上,始终无法变成现实。如果经常与自己赌气、与别人生气,即使占了上风,也会造成的精力、脑力、体力的伤害,并不能收获别人对你的尊重。
前几天,听一位好友说,他办公室有一位同事,经常是生气、埋怨不断,时间长了让他的心态也不正常了,只好搬了办公室。我的一位高中同学,经常微信里发些负面的文章,好像中国的天就快黑了,他才是救世主,我看这样的人心态不好,让人不舒服,只好屏闭了他。我喜欢写文章,从来不写负面的东西,就是负面的事件中也要从中寻找出积极的因素,给人有一个好心情。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人,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尽管你没惹他,这些人也会在明里暗里给你制造麻烦,让你生气。就像现在的美国佬一样,总是认为自己在世界上最强,谁超过他都会有意见。但只要你对他有所认识,他就是这种德性,这就是他天生的劣性,客观存在,你就不会生气了。
现在年轻人生气大多与工作压力太有关,如有气不发,或找不到生气之处,也不利于身心健康,但经常生气,过分倾诉,或找错了地方,也会让人讨厌,负能量多了,朋友也会远离。
生气对养生之道来说也绝非善事。据专家考证,经常生气,也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中老年人生气还可能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平时不爱生气,突然爱生气了,还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外在表象。
想想曾经许多次生气的过程,你会发现那都是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偶尔想起感到无聊可笑,对人对己一点益处也没有。生气之后,日子还得照样过。如果生气太多,会将自己生活的乐园变得杂草丛生,了无生机。生气会把快乐拒之门外,错过身边的美丽,辜负宝贵的寸寸光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古以来的生活规律,既然是规律,就要顺其自然,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痛苦,只有这样,你才会少生气、不生气,痛苦也会因你的严阵以待而退避三舍。
俗话说的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传说古时有两家邻居,为一道院墙而寸土不让。其中一家有人在朝廷为官,就写信请他出面帮忙,以便让邻居退缩。可家人收到的回信只是一首打油诗:“千里捎书为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动往后退三尺,邻居一见也不甘落后,也往后退三尺,中间出现了一条六尺宽的胡同,于是就有了“仁义胡同”的佳话。
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态度。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价值所在,没有高贵下贱之分,只有做得好与不好之说。少一些生气、埋怨,多一份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只要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时间长了人与人之间就会有差距。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人生就像一场戏,既要当好演员,又要当好观众,可又不能像戏可以重演,与其生气埋怨一天,不如多努力一天,只有强大的自己,才有明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