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用爱心和善念呵护幼儿与少年(随笔)
爱心和善念,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社会并存,属于人性之源的积极方面。从古至今,人类之所以休养生息、繁衍不断,这无不与爱心和善念有亲近之缘。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从师范毕业后分配至今,二十多年匆匆溜走。回首展望,感慨万端!从事教育工作后,我终于实现了学生时代的美好向往: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兢兢业业地为党为民工作,把自己的满腔热情与美好的理想,溶于教育事业的广阔天地;报效祖国,献身事业,启蒙儿童,教育少年,用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准和优秀的生活品质,用进步的人生理念与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奠定与充实孩子们的人生基础,使这些祖国未来的小主人,真正成为德才兼备、体能卓越的未来建设者与幸福受用者。为此,我觉得理想工作目标,任重而道远。
刚开始从教时,我担任小学年级班的一线教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虽身担重任,却热情高涨,爱心充盈,对待学生满腔热忱,对待班级工作火一样的情怀,无论多苦多累从没怨言,毫不含糊地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因取得了一些成绩,曾多次被上级领导嘉奖鼓励,从而也收获了不少荣誉。毋庸至言,那时年轻,心气足,工作上干劲大,凭一颗爱心和善念,能与所教的班级孩子们互相沟通,打成一片,进而也收获了许多感动与幸福。我深切的体会到,爱与善会生成幸福,并且是相互的,有播种就有收获。感念我以往的教学生活,那里曾洋溢着幸福和欢乐。
多年的教学工作总结,我觉得最能影响和感化学生心灵的,不仅是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主要的是,教师个人良好的师德修养,根植于强烈的爱心和善念。爱心和善念,是世界上最能感动和教化人类灵魂的高尚情怀,是美好品质的衍生根本。
在小学工作十多年后,由于家庭中意想不到的变故,我离开了自己原来所在的工作单位,调到东墟中心校任小学教师,之后又转到中心校幼儿园工作。
从事幼教工作后,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班级工作相比,成绩上压力减轻,可每天的教学工作却不轻松。因感觉幼儿园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开始还觉得挺有意思,没过几天,心理和情绪就觉得有些反差。一句话:不轻松。
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学,是介于小学教学和幼儿保姆中间的教育层面,说到底,用“看孩子”来形容比较恰当。新接收的小班幼儿,还要关照他们进厕与拉撒,逐渐培养适应园内生活的能力。个别低能孩子更不让人省心,心里时刻牵挂着;哭啼叫闹时,又难以与之沟通。偶尔觉得,这幼教阿姨甚至比妈妈的角色都难当。班级中一下子接收几十名不懂事的幼儿,哭啼吵闹,要回家找妈妈,喝水、上厕所,组织班级活动与教学。等等一切,都需幼教本人去实施。在校期间,难得叫人消停一会儿。没有善念和爱心,没有专业的教学技能与工作经验,就很难承担这保姆兼教师的角色。
每天的接园、送园,课内教学与户外舞蹈,幼儿的各种训练与护理,组织园内的教学工作活动,承担各种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所有一切,都是为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成长进步和安全健康着想的。我们对待园内身边的每一个幼儿,都应该怀有一颗挚爱赤诚的善心,时时刻刻关爱着这些祖国百花园中的稚嫩花朵,让这些苗苗顺利地茁壮成长,对孩子的家庭,对教育事业,对祖国的未来负起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用爱心和善念呵护幼儿与少年,让大爱无疆承担未来的人生路径和执着的热望。相信,在你我并肩携手的努力中,一代代幼儿少年会健康顺利地成长,传承发扬优良的民族进步理念,让中华民族的子孙与未来,充满美好的光明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