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童趣(散文)
土地承包到户的前几年,年幼无知的我被父母送进了村里的小学。学校只有三个年级,是由一所破庙改建而成,全校总共三四十个学生,只有两位老师,听说他们小学刚毕业连初中都没上,就给我们当了老师。但在八十年代初,他们算是我们村里学问最高的文化人了,在我们的眼里他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不是国家的正式干部,只是代课教师,每月只有五元钱的工资,家里还种着十几亩庄稼,农忙时,接连好几天都不来上课,老师不来学校的日子也是我们最开心最自由的。
寒风刺骨的冬季,每个学生提一个自制的小火炉取暖。早晨天蒙蒙亮,我们就起床生火,提上自己的宝贝,挨家挨户地串联一番,然后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去学校。上学的路上,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比赛谁的炉火烧得旺。为了让火炉烧得更旺,有的头朝地屁股朝天四肢趴在地上,当起了鼓风机,憋着嘴巴对着火星使劲地吹;有的干脆把帽子当成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一个劲儿地扇;更有甚者把火炉提在手里,用手臂快速地抡着旋转……
抡转火炉是一项高难度的动作,在小火炉两边系上较长的铁丝,双腿叉开,把火炉提在手中,用一只胳膊在一侧快速地旋转。刚开始练习时,如果平衡度把握不好,炉火与炉灰会倒在身上,甚至头上。虽然这个动作很危险,但为了掌握这门绝技,大家互相求教乐此不疲。当大多数人掌握了这项技术之后,每天早晨比赛飞火轮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十几个人在路边站成一排,同时旋转起手中的家伙,有的人一只手压着大破暖帽,一只手抡转着风火轮;有的人一手提着快要掉在屁股上的宽大棉裤,一边转动着火炉……一路上到处都是飞速旋转的风火轮,火星四溅,笑声连片……
不知不觉中,大家来到像冰窟一样的教室,叽叽喳喳互相炫耀着自己的杰作。不一会儿,老师来了,严厉地说道:“吵啥吵?把火炉拿上来一个!”听到老师的命令,我们几个争先恐后把火炉拿到讲台上,老师挑一个留着自己烤,没被选上的人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在老师的厉声斥责下,大家开始了早读。那时小火炉成了我们的心肝宝贝,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们把火炉放在手边或脚下烤。最倒霉的一次,母亲刚给我买了一双新袜子,上课时我把脚放在它上面,当发现时,那双袜子的脚掌全不见踪影了。一气之下,我一脚踢飞了火炉,一下子引起了全班的骚动。当然,我也挨了老师的一顿训斥。
八十年代初期,气候根本不像现在这样干燥。一到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经常下着鹅毛般的大雪,整个村庄被白茫茫的积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到处是冰天雪地,简直是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下雪的日子是同学们最盼望的时候,我们经常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溜出教室,来到山路的顶端,三个一群四个一堆比赛滑雪。
记得有一次,我刚刚穿上母亲做的新棉鞋,在几个伙伴的再三诱惑下,我们一起来到了山顶上比赛滑雪。刚开始时,尝试蹲着滑,接着站着滑,玩了一会儿,嫌不过瘾,干脆鞋一脱,放在屁股下坐着滑,就这样尽情地玩了一个早上。放学回家时才发现新鞋变成了丑八怪,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悄悄地溜进家门,但最终还是没逃脱父母那双锐利的眼睛,被他们数落了好几天。因为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过年的时候我们才有希望换一双新鞋子和新袜子,如果遇上灾荒年庄稼收成不好,即使过年也别想换新衣服了。
最让人难忘的是农忙时,老师经常不来学校,几个三年级的班干部就成了全校的老大。我们几个带着全校三四十个学生,每天在教室里聚餐。当树上的苹果只有乒乓球那么大时,我们挑几个精明能干的偷偷地潜入学校附近的果园里,摘来几书包果子一起分享,聚在一个教室里品尝着“美味佳肴”。
老师不在时,每天分吃早餐是一大乐事。同学们早早地到校,每人带来的馍放在一起大家分吃,这是人人盼望的时刻,因为只有那时我们才能吃到白面馍。全村人日子过得很紧张,大多数人家一年四季只能吃玉米面和黑麦面,全校只有四五个学生家境好,时常拿着白面馍。分吃馍时,大家都眼巴巴地望着稀有的白面馍,有些人已经垂涎三尺,用袖子擦着口水;有些人死死地盯着,眼睛眨都不眨,鼻涕漫过了嘴巴,竟然没有一点儿反应;有的趴在桌子底下,偷偷地捡掉在地上的白面馍的渣。当然我们几个班干部“渔翁得利”了,每人分到一小口白面馍,津津有味地嚼着,不敢很快咽下去,以防那种从未尝过的味道过早地消失了。估计是有人告了密,后来被老师知道了,在全校把我们几个班干部训斥了一顿。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享受过那样的盛宴了。
下雨天是大家最难忘的日子了。天一下雨,我们只能穿着破鞋去上学。到学校后,我们一边上课一边盼望着老天爷放晴。雨刚刚停下,老师马上就动员大家用小溪边的泥巴补墙,因为我们的教室是年久失修的破庙,教室的墙壁到处残缺不全。老师一声令下,大家争先恐后一拥而上,大多数学生脚手全用,不一会儿,破烂不堪的教室便焕然一新了。当然,我们都已经变成了小泥人,有的全身裹了一层泥巴,有的满脸都是污泥,看上去脸上只有两个小黑点在一闪一闪地转动,有的四肢变成了泥的雕塑……大家七嘴八舌你推我搡互相嘲笑着、炫耀着,就是不肯离去。老师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毫不吝啬地把每个人表扬一番。当时大家尽管都很累,但听了老师的表扬,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快乐的童年一晃而过了。不久,我们从小学三年级毕业了。从那以后,我和同伴不得不在十几里以外的完全小学去住校读书了。
至今回想起童年那一幕幕快乐的场景,清晰如昨,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