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谈人类四大差异之性别差异(杂文)

编辑推荐 【看点】谈人类四大差异之性别差异(杂文)


作者:林步山人 童生,968.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61发表时间:2018-04-15 19:25:17

在我们传统思维习惯里,我们总是强调“求同存异”,孔子在《论语·子路》篇里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种求取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促成诸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外交和商务谈判,以牺牲异质和维护共同点来消解分歧、化解矛盾,求得协议的最终达成,维持了一种较好的平衡,不失为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我们在强调“同”的同时,也掩盖了对“异”作实质性的分析,而这种并没有消除的“异”的存在,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通过方式表现出来,如果一味地规避对“异”的揭示,显然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为此,我努力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四个方面把握这种“差异”的存在,并试着给出如何看待和消除差异的方法。之所以没有将家庭出身、个人禀赋等列为探讨的对象,因为在本人看来,家庭出身和禀赋资质不同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和社会干预缩小乃至消除差异的。
   四大差异之一: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是所有差异中最根本的差异。这是因为人是构成所有社会活动的根本,按照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易经》的揭示:“一元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元”为混沌,混沌初开后即有“二仪”,当我们在研究人这一主体的时候,将“二仪”指称为男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主张“阴阳调和”,“阴”和“阳”无疑就是一对对立的差异,而“调和”就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进行的求同,通过“对立统一”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这是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得出的朴素的道理。现在我们从男女身体体能、生理机能、大脑构造等方面的差异来探讨男女思维方式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两性、家庭乃至社会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我们知道上古时期,男女因体能因素的差异存在猎取食物的不同,并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料显示,女性何以在母系氏族丢掉了主宰这个世界的权力,我们只能从女性的身体机能、生理构造、思维方式来猜度和验证母系氏族被父系氏族替代的原因。女人主宰世界的权力被男性替代后,女性在此期间饱受欺凌,这实在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当然,部分女性以她们的冰雪聪明,通过控制男性来间接主宰世界,省掉很多辛苦,想来也是蛮有意思的。言归正传,在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古代家庭生活中,女性因体能不及男性,形成了“女主内、男主外”的家庭分工格局。在社会事物上,《礼记大戴礼》对待已婚女子有“七出”的记载,“七出三不出”成于汉代,但到唐以后就成为法律。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说:“惟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子这则断语式的判语,并没有对女子何以如此进行分析。但从孔子的这则言论中,我们可以窥见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古代文化对待女子的基本态度。儒家思想为了稳定以皇权为主导的社会秩序,围绕着礼教建立了“妻从夫德”的三从四德社会习俗,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越加低微,在宋代江南的某些村落,有女子偷人被沉塘的记载。
   在西方,以父系为主导的社会历史对待女子的态度也很不逊,《圣经》说女子受造于男人的肋骨,基督教神学家认为女人地位应低于男人,而且由于夏娃所犯的错误,女人应为原罪负主要责任。古希腊城邦女子被关在家中,是无缘参加社会事务的,更没有选举权。在宗教统治的欧洲中世纪,虽然已婚女性因陪嫁而获得的财产促使其经济地位有所改善,但是女人作为男人的从属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女性是没有离婚权利的,乡村妇女是不可以充当公证人和担任陪审员的。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到许多描写女子没有社会地位而发出的呐喊,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一书中,通过简在面对罗彻斯特时就说出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当我们经过坟墓站在上帝的面前,我们的人格是平等的。”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女性渴求平等的愿望。在哲学家那里,柏拉图说:“女人应该生活在隐蔽处和黑暗当中,而且最好呆在那里不要出来。”黑格尔说:“妇女是可以有教养的,但她们不适合从事较高级的科学、哲学和某些具有普遍需求的艺术生产。”尼采说:“到女人那儿去吗?请别忘记带上你的鞭子。”周国平说:“女人搞哲学,对女人与哲学都是一种伤害。”在伊斯兰教国家中,女子是蒙着头巾的,在非洲一些部落,至今还有对女子行“割礼”的酷刑。即便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因男女之间的矛盾和纷争而导致的离婚、自杀等事件几乎一天都没有停止过,因夫妻双方不和而导致的冷暴力就像潜伏在地底下的岩浆。在社会上,性别歧视和就业歧视每天都在发生。这个世界因男女的性别差异而导致的战争远比真实战场上的战争更为残酷。当然,女权运动也是一刻都没有停止,所不同的是女权主义者在强调女性受迫害的同时,以一种“打滚撒泼”偏执式非理性话语霸权方式主张自身的权利,而规避揭示女性自身客观存在不足。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女性因为社会地位的低微,在男权为主导的社会里,长期处于一种不自信的状态,让女性承认自身的不足,好比让猪上树一样的不容易。越是在女性地位低微的国度,女性的不自信越是强烈。我们时常会听到某些女性说:“家是个说爱的地方,而不是说理的地方。”这种以断语式的非理性的话语显而易见是不完整的。以强调爱而忽视讲道理,无疑挤压以擅长逻辑思维的男性在家里的生存空间,不排除是导致某些男人走出家门在外寻花问柳的原因之一。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为:家不但是个说爱的港湾,同时也应该讲道理的地方。当女性在家里取消的自己讲道理的权利,在客观上就将“讲道理”的权利让渡给男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家里遇到重大事情时,多半有男人拿主意。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亦不乏优秀的女性,她们在各个领域独有不菲的建树,达到了普通男人所无法达到的高度。如武则天、花木兰、穆桂英、蔡文姬、伊丽莎白、居里夫人、贞德,奥黛丽·赫本、伊丽莎白泰·勒等、夏洛蒂·勃朗特等等。近现代优秀的女性如屠呦呦、撒切尔夫人、因迪拉·甘地、昂山素季,还有格力总裁董小姐等等,更多的女性以她们自身的柔美和耐力使得这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作为母亲角色的女性更是被所有人发自内心地尊崇和讴歌。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变化,文明程度提升和女性争取平权的自觉,男女因体力差异在社会分工领域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繁重的体力活虽仍然由男性承担较多,但是随着工业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机器逐渐取代繁重的体力劳动,男性较女性的体能优势逐渐得到改变。可男女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家庭和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改观,因此凸显男女矛盾的关键点已经不再是以体能差异。
   生理差异的不可更改性(个别做变性手术的除外)长期困扰男女关系,女性生理构造呈现的生育功能将女性局限在生儿育女的篱笆里,在让女性更够获取更多的感知能力的同时,也影响着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家庭社会角色的定位。男女在性生活中对性的感知能力也制约和影响着男女的思维方式,部分女性认为在性生活中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男性属于主动的侵入地位。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女性在性生活中获取的感知能力要较男性绵长,男性则更容易从性生活中进行自我验证以满足其成功的感觉。因此,男女因生理构造不同而导致的思维差异理应成为男女关系存在问题的核心。
   生物学研究表明,男性大脑的重量大约1350克,女性的大约为1250克,两者的差值约100克。但女性大脑皮层的褶皱层度却远比男性的复杂。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大脑的重量与头脑敏慧之间是否存在必然关系。在大脑构造上,左脑拥有理论、分析和言语功能,右脑拥有情绪、艺术、音乐感知能力。链接左右脑协调运作的是胼胝体神经纤维束,胼胝体后部就是视觉中枢和语言中枢,而女性胼胝体的后方膨大,男性却相对较小。对于这部分比较发达的女性来说,及时地对视觉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可能要较男性强,男性对空间的认知能力和方向感要更优于女性。这就是为什么得出女性倾向于形象思维,男性倾向于逻辑数理思维这一结论。因为大脑构成的差异,导致现实生活中男女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迥异,其行为方式也大相径庭。我们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非证明孰优孰劣的问题,逻辑数理思维并非就比形象思维更为优越,正如语言表达与空间方向感没有可比较性一样。我们只有在认识到这种差异之后,男性和女性才能够恰当地进行自我定位和社会角色赋予,以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彼此接受、认同和包容,从而减少矛盾和伤害,而不是刻意地去强化和超越。在行为方式上,无论是男女个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还是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的角色分配,抑或是社会职场就业方向的选择,我们就能充分地理解和宽容对方所持立场的原点,从而减少误判的发生。当然,男女大脑结构的差异没有证据表明有定量的标准,个别女性显示出男性的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或者个别男性显示出女性的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也是客观存在的。个体的差异显然不能颠覆整体的趋同,我们不能以单个女性或男性在某个领域取得的成功来对抗或否定整体方面的趋势。认识到男女差异的客观性之后,如果人为地去刻意改变,那么就有违事物存在的规律,引发诸多的矛盾,甚至遭受生活的惩罚。
   《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如果把人比喻为容器,容器若是方的,那么女人就是方的,容器若是圆的,那么女人就是圆的。如果没有容器,那么水就会流淌一地。如果没有水,那么容器永远就是空的。最后,我想借用佛教教义,佛说:众生平等,诸法皆空。无所谓男女、无所谓高低,无所谓分别。
  

共 37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引经据典,采用了理性思维分析问题,充分论证后方可得出这篇文章的结论,针对男女性别差异。事实证明,社会风气注定了男女间的社会地位和差异性。在过去男主外,女主内,男女之间形成了尊卑之分的差异;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普及,信息化的普及,男女之间的平等化逐渐呈现出来。我们人类之间的生存和发展,其实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性别,都在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众生平等,诸法皆空。无所谓男女、无所谓高低,无所谓分别。”人类和平共处,男女差异互补互给,构建和谐,才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编辑:古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懂        2018-04-15 19:27:01
  投稿前注意格式,段落之间无需空行,欢迎加入看点交流群,方便交流,沟通!
古懂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