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医院发生的故事(小说·旗帜)
一
这一年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病人连续找了三个医院,都是因为钱不够,医院不能办理住院手续。病人痛苦的呻吟,家属欲哭无泪,央求医院大夫:救救可怜的病人吧。
“求谁也没有用。医院都是一样的,现在哪里还有学雷锋的医院吗?”
路人的这一句话,好像是提醒了病人家属,马上问路人:“部队才是学雷锋的,部队医院在哪一条路上?”
“离这里不太远,坐公交车有三站地的,去那里看看吧。”
“现在的医院,一切向钱看,找到那里可能还有学雷锋的大夫吧。”
“咱们的城市,几个医院都是这样一切向钱看,不救死扶伤,都钻进钱眼里,老百姓今后怎么活呀?找电视台、报社记者来曝光吧,看看有没有道理了?”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给电视台打电话,有的给报社打电话,善良的路人愤怒了,就形成一股温暖病人和家属的暖流。
路人和病人家属有十七八人,很快就把病人送到部队医院的门口。
还是没有那么多钱,还是一样吃了闭门羹。
病人家属心里仅存的一线希望破灭了,马上就哭了起来,悲从中来哭出了声来。
“哭也没有用呀,这是规定。医院也是需要拿钱买药呀,都不拿钱,医院今后怎么继续生存下去?”
“要么,咱们请示院长吧。”年轻的大夫看着主任。
“我去请示不合适吧,你去请示一下,就是院长不同意,也不会给你们年轻人发脾气的。”主任轻声说。
年轻的大夫,真的请示了院长,院长说:“按照医院的规定办吧,没有钱谁给他们垫钱呀,你刚参军不久,年轻人的工资也是不多的。”
年轻的大夫感到还是主任了解院长呀,之所以主任不去请示院长,答案现在就已经十分明白了。
门口的路人群情激奋,有的说:“记者马上就来了,看看部队的医院也是和地方医院一样,都不学雷锋了。”
“记者也是需要讲道理的,他们还能把部队医院的大夫怎么样?等着看吧。”
门口聚集这么多人,李岚主任就感觉到有问题了。她马上走下楼来到门诊部,看了一下病人,就说:“马上抢救吧,我们不能看着病人继续痛苦下去呀。”
主任李岚一出马,科里的大夫也是给主任面子的。办手续钱不够。李岚主任说:“差多少钱,我先拿出来。我口袋里现在就有3000多块的。”
李岚主任拿了3000元,年轻的护士、大夫又拿出来2000元。很快就办理了住院手续,对病人马上就进行抢救了。
这时,电视台、报社的记者来了。照相、拍摄、采访,一场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就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第二天,报社、电视台都报道了这一次解放军医院医护人员学雷锋军爱民的新风采。
李岚主任的讲话很感人,镜头很真实,记者写的稿件真的很有水平。当然,报道里边没有提其他负面言论的。有一个记者说:“本来是想去曝光的,接到群众的举报电话,记者们就很气愤的,没有想到的是到现场发现事情有了转变,新闻报道就变成了表扬稿件了。”
二
这件事,改变了李岚主任的命运。李岚主任很快就被上级领导提拔起来当了医院的副院长。
医院杨正政委找李岚谈话说:“李主任呀,祝贺你升任副院长呀。”
“感谢领导的提拔重用,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工作的。”李岚客气地说。
“研究我们医院提拔副院长的会议上,有几个候选人。你的这一次为病人垫钱3000元,感动了记者,电视台、报社的正面宣传,影响很广的。上级领导看在眼里,所以,提拔你的呼声很高的,这是你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在心,政治觉悟的具体表现呀。”杨正政委是搞政治工作的,理论是拿依据说话的。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军队的胜利之本,军民鱼水情,我们医院是应该救死扶伤的,我们利用自己的医疗技术,来减轻老百姓的痛苦,这是我应该做的。”李岚也是在部队二十多年的老军医了,也曾经是背诵毛主席语录积极分子的。
杨正政委和新提拔起来的副院长李岚在许多地方有共同语言。
提拔一位副院长,自然就有一位副院长让位的。那一位让位的副院长,在部队也是老资格了,年龄大了,在部队退休养老了。院长也是面临着退休养老的,但是他也找李岚副院长谈话了。
“李主任呀,不,现在应该改口了,李院长呀……”院长刚出口就感觉自己失误了。
“还是叫李主任好呀,我在您的教育培养下,才有了进步,记得我刚当军医时,您已经是院长了,感谢您多年的提拔重用帮助照顾。”李岚主任知道自己当副主任,当主任,都是老院长是自己的上司领导。
“是呀,想起来过得真快呀。你当军医刚来医院时,我刚提拔起来当了副院长。我当院长之后,你干得好,就提拔你当了副主任,很快你的工作能力强,独当一面了,顺理成章就当起了主任的。现在你成功当上副院长,其他几位科主任,也是有落差的,你也知道他们几个也活动了,找过上级领导的,好在咱们都是技术干部,靠技术吃饭的,他们当不上副院长也不会太失落,在部队退休也可以,即使回老家开门诊,也是有一技之长的。这医疗技术可不是耍嘴皮子的,老百姓什么时间都离不开专家大夫的。”院长强调靠技术吃饭,像是吃了定心丸,进了保险箱。
“谢谢领导的开导,我一定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不辜负领导的培养提拔。”李岚也是靠技术吃饭的,也和院长有共同语言的。
三
李岚刚当副院长,就遇见了一个事情。是一个老百姓来举报医护人员多开药,不经病人知道就记在病人的账单上。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自己吃药,让老百姓掏钱,这是什么行为?
“我是老百姓,就是想雷锋盼雷锋,就是看了电视台的宣传,来咱们部队医院住院治疗的。没有想到咱们医院也是有害人大夫呀,老百姓最恨白衣天使黑心肠呀。”老百姓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本来有病花钱不少,家里就困难的,谁愿意再被他人白吃药损害自己的利益?
“我们知道老百姓的苦衷,你写一个材料,我们一定严肃处理,给你一个交代的。”李岚安抚了病人家属,就打电话给主任了。
主任接了电话,马上到李岚副院长办公室来了。
“院长,你说的这一个事情,我也知道了。老百姓给我反映情况,我也是没有办法的。咱们说心里话,这一个军医和院长关系好,咱们怎么处理?叫他转业脱下军装?院长也不会同意的。批评管什么用?他不是第一次犯错误了,前几次就有老百姓举报的,医务处也是收到了几个举报材料,咱们军队的风气也是受其他不良医院的影响,收红包,拿病人的钱,当成自己的小金库,坑害老百姓,我看着就不舒服,在部队没有前途了,我今年也打报告申请转业回老家开门诊,为老家的父老乡亲服务,也是回报故乡的养育之恩呀。”主任的话,李岚副院长也是有耳闻的。
“你转业,部队离不开你这么好的主任的,我就不能同意的。好同志都走了,留下来的收红包、坑害老百姓,我们的医院变成什么了?还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吗?还能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吗?”李岚看着主任,心里也是有不满情绪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过去也找副院长、院长汇报过情况,我也找过杨正政委汇报了情况,政委刚来,跟我说了,先了解情况,和院长沟通一下。他和院长沟通,现在也没有结果的。你不妨找政委汇报一下。”
“这关系到我们医院的发展,关系到我们医院的名誉,我找机会和政委汇报一些情况。”
李岚副院长刚上任,不能看着医院出现这样的恶劣行为。一个下午,她找到了杨正政委,递交了住院病人家属写的举报材料。
杨正政委看了,说:“我来医院一年多来,也知道了一些情况。去年,班子成员开会研究转业人员名单,就有这一个,最后院长不同意,副院长也不同意,我能怎么说?医务处处长、政治处主任附和着说:那就留下来继续观察一下吧。我也只好说自然大家要留下他,那就留下来吧。”
“他留下来了,其他的同志就转业了。好同志离开部队,留下这样的人,会影响其他的人,好同志都走了,我们今后怎么为人民服务?”李岚副院长心里有一股气,看不惯这一些坑害老百姓的人和事。
“你是业务副院长,听主任说情况,是一方面,再一方面是听病人说一下,或许可以了解更多的细节,成败往往就是从这一些细节问题来起决定作用的。”杨正政委看着李副院长说。
“好吧,我再找病人家属了解一下。看看能不能发现更多的新情况。”李岚副院长告辞……
四
李岚副院长单独看望了病人。
病人叫刘三娃,46岁,这是第一次来部队医院住院。对部队医院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认为部队是学雷锋的,看电影看《雷锋的故事》,心里总是有一种亲切感。春暖花开,阳春三月,是学雷锋的月份,他来住院也感受到了医护人员学雷锋做好事,医护人员帮助病人办了不少好事,帮助病人拿着大夫开的处方去取药,护理,提开水,洗衣服,买饭等等。当病人以及家属感到温暖的时候,仍然听到了一些议论,看看是不是被骗了。
刘三娃心细,看了一下自己的用药记录,发现了一种幼儿吃的糖浆,自己没有喝,自己的病也不需要喝这一种糖浆的。刘三娃和同病房的病友说了情况,病友说:可以去意见箱举报的。也可以找领导反映情况。
刘三娃找主任说了情况。主任叫他找李岚副院长,于是就有了一些动向。
杨正政委打电话到李岚副院长办公室,说:“我想见一下病人刘三娃。”
李岚副院长打电话给科主任,科主任直接和病人刘三娃说了,刘三娃很快就来到杨正政委办公室。
“你就是刘三娃,坐吧。军民鱼水情,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们的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不能坑害老百姓,不能欺骗老百姓,不能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每一个军人都会唱,不会唱就忘记自己是干什么的。”杨正说。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你自己的孩子想喝糖浆,自己又不想拿钱,你自己的工资省下来干什么?你偷偷地把糖浆记在病人的账上,这算不算比一针一线更严重?”
杨正政委听刘三娃问,便说:“那是当然。”
刘三娃点头,之后说:“看到领导这么认真重视,我们老百姓就高兴了,解放军就是应该学雷锋做好事的,但是他们这样的帮助病人去药房取药,却偷偷地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让我们老百姓心寒。”
“老百姓很善良,但是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是保护老百姓的,不能欺负善良的老百姓,感谢你能站出来向我们医院反映真实情况的。”杨正政委正说着,就有人来汇报工作。
刘三娃一看领导很忙,就站起来告辞。
刘三娃回到病房,高兴地向病友说了一下情况。这时候,病房里又住进来一位新病号老郭。
“老刘呀,不是我老郭说你,这算什么呢?部队医院医护人员服务态度这么好,你自己拿出来几十元买一些礼品给军医、护士也是应该的。人家军医的孩子病了,需要一些糖浆,你不主动拿着糖浆去慰问,人家军医开一个处方,记在你的账上了,你就不要三番五次找领导反映情况了。战争年代老百姓是怎么支持军队的?老百姓舍不得吃,拿着鸡蛋给解放军吃。那才是好老百姓,你和人家比一比,你算什么?年轻的军医容易吗?离开家乡,来到这里,你四处告状,万一领导不高兴了,叫军医转业,那不是害了军医一辈子吗?”
“我听你这番话,感觉自己做的好像有一些过分了。”刘三娃看着老郭,好像在请求老郭出主意,挽救自己的失误。
“你这不是有一些过分的,是早已过分了。你现在就应该想办法去补救一下。听人劝吃饱饭,我劝你想一想,赶快想办法吧。”
“您老郭,年龄大见识广,帮助我想一想办法吧。”刘三娃现在已经没有了原先的气愤,开始为自己的鲁莽后悔,转而一想又欣喜地微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