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这些书,这些时光(散文)

精品 【流年】这些书,这些时光(散文)


作者:汗漫 童生,89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19发表时间:2018-04-24 19:12:27

【流年】这些书,这些时光(散文)
   一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随笔集。小津安二郎。陈宝莲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这位日本电影导演在书中写道:“我认为,电影以余味定输赢。很多人以为动不动就杀人、刺激性强才是戏剧,但那只是意外事故。能否只以‘是吗’‘是这样啦’‘就是那样啦’的腔调拍出好故事?”又说:“面对摄影机,我想的最根本的东西是通过它深入思考事物,找回人类丰富的爱……说那东西是人性可能过于抽象,算是人的温暖吧。”
   全书,我最喜欢的就是上述两段话。他讲的是电影。其实写作,同理。依靠杀、恶性疾病、灾难等等常态生活之外的种种情节,来使作品转折或达到高潮,显出了作家的无奈和愚拙。能以“是吗”“是这样啦”“就是那样啦”的腔调写出好作品,对作家是一种考验。他要有能力通过寻常的细节来“找回人类丰富的爱”。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浮生》《东京物语》等等,都用淡淡的语调来讲述。他的画面让我想起日本人敬爱、自豪的松尾芭蕉的俳句:“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古池塘呀,青蛙跳入水声响”“张口欲有诉,秋风吹齿寒”等等。这些句子若放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难以传世。但这个日本诗人偶尔露出的世俗气、土气非常可爱:“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蚤虱横行,枕畔又闻马尿声”等等。我们雅致的、患有洁癖的唐诗宋词,拒绝“肉丝”“菜汤”“马尿”一类粗鄙词汇。当代汉语新诗,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或许就是如何让粗鄙、世俗的日常生活进入诗篇,使其与复杂的现实发生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讲,要向松尾芭蕉学习。小津安二郎用电影的方式学习松尾芭蕉,在银幕上弥漫出一种诗意。用小津的说法,算是关注“人的温暖”。或可说:诗意就是一种暖意。
   小津开始电影生涯不久,应征入伍来到中国战场两年。这本书中收入一部分他写回日本的信。在战场上,他依旧用电影人的眼光、松尾芭蕉的诗人角度来观察异国的美。“星空绮丽,在洋槐树下小便完,就要睡了”“虽有敌军数万,仍想一会蛾眉青黛佳人”“油菜花盛开。宿舍门口的红色门联写着‘春雨润耕牛,和风吹骤马’。春日迟迟”、“夏草生长,云在天际涌动”、“两年没吃秋刀鱼,秋天又过去了”。这些文字,我读到了美,但不愉快。
   小津当年行军路线是上海、南翔、嘉定、无锡、扬州、定远、南京、信阳、汉口……与我目前的居住地上海和多年以前的出生地河南,关联紧密。一个随身携带照相机的日本毒气部队士兵,用战场上的“电影构图”,让我换了一个角度去眺望受难中的美丽祖国。毒气让一个日本士兵的艺术气质接近了野兽?
   我想办法宽容他,因为喜欢这个后来渐渐名动世界的电影大师。于是就在书中捕捉到以下细节:小津安二郎,这个垂着鼻涕、因身材高大而没有合适军服可换的后备军曹,孤身在黑夜里趴着而没有起身冲锋,对面是枪声大作的中国军队碉堡,“不知何时下起雨来,如果就此等到天色发白,必会遭到追究”;行军路上,百姓尸体累积,一个“经不起踩踏的婴儿在行军之流中天真嬉戏”,他感到了凄惨;队长用手枪顶着一个爆破桥梁失败了的被俘中国少年军人,犹豫了一下,没开枪,然后吼叫:逃、快逃……
   这些细节,说明战场上的小津安二郎尚有一丝人性在、人的温暖在。艺术,无法阻止一辆坦克、一把刺刀。假设我这样一个热爱写作的中国人,与小津安二郎这样一个热爱电影的日本人,在战场上持枪相遇,也会毫不犹豫互相杀伐——艺术只能让坦克、刺刀中的铁,慢慢学会羡慕炒锅、耕犁中的铁。
   战败回国,小津安二郎没有拍战争片。他说:“我有两年时间双脚每天陷在泥泞中,怎么可能在电影中重来一次。”拍彩色片也极少,大部分是黑白电影。“彩色片就像用彩釉的碗吃炸虾盖饭,而我继续喜欢黑白片,就像我们有时想用青花碗装腌茄子来吃一样。”他就像是一个用“青花碗装腌茄子”给人们吃的小酒馆老板。他的电影中相当一部分场景都是小酒馆。小人物们在其中慢慢积蓄着悲凉、寂寞和温存。灯笼在头顶照着,印在纸窗上庭中树木的影子,一摇,一晃。小酒馆后院,大约有一个豆腐作坊吧。
   我如果与这个终生未婚却一直在拍家庭琐事的老人,在这样的小酒馆中相遇,一边吃着豆腐,喝清酒,谈谈俳句和唐诗宋词,才好。
   据说,他墓地上刻着一个字:“无”。
  
   二
   《博尔赫斯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陈东飚、陈子弘等。
   博尔赫斯尽管写过小说、散文,但我猜测,他可能把这两种文体仅仅看成是诗歌的两种容器。他是诗人,不在意分行或不分行。
   我最爱的,还是他那些分行的文字。
   如,《月亮——给玛丽亚·尔玉》:
   那片黄金中有如许的孤独
   众多的夜晚,那月亮不是先人亚当
   望见的月亮。在漫长的岁月里
   守夜的人们已用古老的悲哀
   将她填满。看她,她是你的明镜
   博尔赫斯给爱人尔玉打制了这样一面镜子。需要什么样的容颜和柔情,才配得上这面镜子?我曾经看到过一张黑白照片,是博尔赫斯用右手抓住尔玉左臂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的场景——他,像是一个用右手抓住一盏灯在夜色里行路的人。尔玉,就是他的月亮、灯,填满了古老的悲哀。
   再比如,《雨》:
   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
   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
   或曾经落下。下雨
   无疑是在过去发生的一件事
   谁听见雨落下谁就回想起那个时候
   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
   一朵叫玫瑰的花
   和它奇妙的鲜红的色彩
   这蒙住了窗玻璃的细雨
   必将在被遗弃的郊外
   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洗亮
   架上的黑葡萄。潮湿的暮色
   带给我一个声音、我渴望的声音
   我父亲回来了,他没有死去
   这是博尔赫斯的雨。也是我的雨。我父亲也在这首《雨》中回来了,没有死去。“好诗无非近人情”(张船山)。这首诗,因结尾处父亲的回来,而使开篇处的黄昏,突然明亮。
   当然,他多次写到自己长期生活的阿根廷南方:
   从你的一个庭院,观看
   古老的星星
   从阴影里的长凳,观看
   这些布散的小小亮点
   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叫出它们的名字
   也不会排成星座
   只感到水的回旋
   在幽秘的池塘
   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
   沉睡的鸟儿的宁静
   门厅的弯拱,湿气
   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
   在南方一个庭院里“观看”星空。一个盲人的观看,需要打开全身,从“香味”“宁静”“湿气”里,感受诗的降临。我注意到,“庭院”是博尔赫斯笔下经常出现的词汇。一个盲人,热爱并敏感于这个词汇——他关紧了门扉的身体,就是一个庭院,不太宏大的格局可以维系安全感,但要向天空敞开,以便接受星空及其在池塘中的反光。他说:“失明使我懂得了格律。”我还没有失明。他在暗示我:借助于夜晚,同样可以懂得诗歌的音乐性。夜晚的风也是失明的风,比白日的风声恳切、动人。
   博尔赫斯笔下的意象,是寻常的人间事物,比如月亮、雨、庭院、南方、镜子、花园、虎,等等。在谈到《古兰经》中“没有出现骆驼”这一现象时,博尔赫斯说:“它是穆罕默德写的,穆罕默德作为阿拉伯人没有理由不知道骆驼是阿拉伯特有的动物:对他来说,骆驼是现实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没有加以突出的理由;相反,一个伪造者、旅游者、阿拉伯民族主义者首先要做的是在每一页大谈骆驼和骆驼队;但作为阿拉伯人的穆罕默德却处之泰然;他知道即使没有骆驼,他还是阿拉伯人。”我知道,即使没有麻雀、喜鹊这些叫声像汉语的鸟类,我还是中国人——当然,这样写作的难度就加大了:必须在人间普遍的事物中表达对人性的独到发现,超越地域和种族。那种充满异域风情的旅游解说词一般的写作,没有意义。
   博尔赫斯小时候是“虎的热烈崇拜者”。晚年,“虎和对虎的热爱都老了”。他盲目,也就无法去动物园看那一头老虎。就试图梦见它的出现。“它或者出现不过一瞬,或者带点狗或鸟的味道”(博尔赫斯)。让人伤心。但我喜欢狗、鸟。他是大师,我喜欢的事物应该体积小一点、卑微一点。这样的话,晚年梦中有狗和鸟的味道,醒来也不会太伤心。
  
   三
   《渴望之书》。诗集。莱昂纳德·科恩。孔亚雷、北岛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加拿大诗人、歌手科恩已经八十岁了。在舞台、在唱片封面上,他经常出现手抚领带的动作——心理学分析,这种动作意味一个人进入了回忆,像沿一座小吊桥抵达河流的对岸。回忆,大约是一个人晚年的主要劳动,不管有没有领带作为中介。
   我喜欢这个用沙哑歌声来回忆的人——六岁失去父亲,青年时代写诗,三十三岁进入歌坛,六十岁时到美国南加州的秃山跟随一个日本籍的杏山禅师修禅,六十五岁背着几百首诗下山,继续唱歌,直到现在。我怀疑,他最终将死在某个演唱会上,这样的结局才合乎一种不寻常的命运。
   科恩认为自己是没有悟道能力的俗人,在秃山“清晨2:30辉煌的勃起”中羞愧地穿起“大概20磅重”的僧衣。但我却在他沙哑的歌声里,听出禅寺钟声一样的禅意。那些天真、直接的句子,迅速打动听众的心,像钟锤打动一块圆锥状的空虚的铁。
   比如《月亮》:
   月亮在外面
   刚才我去小便的时候
   看见了这个伟大而简洁的东西
   我应该看得再久一点
   我是个可怜的月亮爱好者
   我突然就看见了它
   对我和月亮都是这样
   再比如《心乱之晨》:
   啊。那
   那就是我这个早晨如此心乱的原因
   我的欲望回来了,我再一次想要你
   我做得很好。我超然面对一切
   男孩女孩们都很美丽
   而我是个老人,爱着每个人
   但现在我再一次想要你,想要你全部的注意
   想要你的内裤迅速滑落还挂在一只脚上
   而我脑海一片空白
   只想要到那唯一的里面
   那里
   没有里,也没有外
   看来,科恩不仅仅是在回忆,还有能力在行动——继续爱着,从月亮,到异性。爱,就是一种修禅?爱意就是一种禅意——天人合一,“没有里,也没有外”,得大自在……
   科恩的诗歌,有可能使许多中年人对即将到来的晚年生活,不那么恐惧和悲观。一个人的晚年,可以伟大而简洁,如同半夜小便时随意抬头,就能看到的那轮月亮。
   你走你的路
   我也走你的路
   这是科恩写的一首只有两行的短促的情诗,充满“来不及了”的紧迫感。
   来不及了,爱吧,说吧。
  
   四
   《漫长的告别》。经典推理小说。雷蒙德·钱德勒。宋碧云翻译。新星出版社。
   钱德勒深受艾略特、加缪、奥尼尔、奥登、村上春树、钱钟书、阿城等等作家的喜爱,被誉为“文学大师们喜爱的大师”。我把这部推理小说作为小说来看,因为它侦探故事的外壳下世相人心的复杂难言,因为它的诗意——主人公侦探马洛、第一人称的“我”,拥有一种诗人的视角、语调和温存。推理小说一般是快的,而钱德勒或者说马洛的诗人情怀,使这部小说有了慢的品质。文字,慢下来,才可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洗而进入经典。
   抄录书中若干句子:
   “一只睡枕上留着一根浅黑色的长发。我心里坠着一块铅。法国人有一句话形容那种感觉。那些杂种们对任何事情都有个说法,而且说得那么贴切。道别等于死去一点点。”
   “大多数人的一生要用一半精力来保护从未存在过的尊严。”
   “我是终结一切小人的小人。”
   “我往维克托酒吧方向走。中途改变主意。我的心情不够忧伤。”
   “他们拿高薪,替主子创造并维持一种单纯、干净、讲究如消毒针头那样好用的形象。不一定要是真的。只要跟大众已知的事实一致就行了,而大众已知的事实屈指可数。”
   “我知道今天会是一个离谱的日子。人人都遇到过。这种日子滚进来的尽是不牢固的车轮、满脑子糨糊的野狗、找不到栗子的松鼠、随时少装一个齿轮的机械师。”
   “有钱人从来没有想要一件东西,也许别人的老婆除外。”
   “他无声无息走出办公室,像一件随风飘零的东西。”
   “我再没有见到他们当中任何一位——除了警察。还没有发明告别警察的方法。”
   ……
   以上最后一句是小说的结尾。
   这部书中值得抄录的句子比比皆是。我不能抄得太多,以免进一步丧失对自身写作前途的信心。我喜欢这些句子,像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曾反反复复把这部书看了十几遍,像舍不得与马洛、与这些句子告别。他说:“不管什么——即便是私人信件或笔记——钱德勒都必须完美地写出来。他年轻时的抱负是成为诗人。”而一个诗人同样可以成为别致的精神侦探——在字里行间潜伏、游走、揭示真相的侦探,书桌上的台灯像街灯、走廊灯、月亮、手电筒这些侦探们必须借助的光源。
   其实,我们喜爱一本书,一定是因为在那书中发现了我们自己(现实的、可能的、想象的、被遗忘的自己)。借助于作家的笔这一显微镜,我们看到了自己留在作案现场的发丝、脚印、纸片、泪痕……

共 16715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作者笔下的这些书,书中的这些时光,还有与这些书、这些时光有关的作者,相信每一位爱好文学的人都会有所记忆。作者罗列的这些书,经过作者细致的分析及重点引用诠释,瞬间有了神性的禅意。小津安二郎的《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说实话,看到这个作者的名字,也与作者有同样的偏见,不喜欢。虽然日本的刺刀没祸及我的家乡。他的作品也只在今天读到,是通过作者的笔来读的。读后豁然开朗。是的,写作的风格与喜欢无关、与国界无关,喜欢写作的风格及写作者,是阅读者的修行。比如在博尔赫斯的“月亮”、“雨”中修行、在莱昂纳德•科恩的歌声中回忆爱的本真、在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里告别过去的自己、在索尔•贝娄勇于解析自我的内心里一览真我的魅力、在菲利普•罗斯遗产中感受亲情带来的动力及精神、在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孤独中升华灵魂、在弗朗茨•卡夫卡荒诞的城堡里解读人性、在斯蒂芬•金感念妻子给予的动力下挖掘写作契机、在克林斯•布鲁克斯“精致的瓮”里体味写作的真髓。作者说,“我没有芬兰刀,我顶在你腰后的很可能是一根树枝或一柄荷叶。”编者是一位阅读者,读这些文字,就如作者顶在腰后的那根树枝或荷叶,既能让心变得柔软,也能使心变得强大。一遍遍地读,阅读者的心境,也如作者笔下的汉嘉,“将自己像本书一样打进了废纸包,与废纸们一起从地下室里升起”,这或许才是阅读者的修行和阅读的真正意义。拜读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426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8-04-24 19:14:00
  读老师的文,犹如进行了一场心灵洗礼,收获颇多!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8-04-24 19:15:05
  感谢老师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文丰笔祺!
   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