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旧】旧物里的隐语(征文·随笔)

精品 【流年·旧】旧物里的隐语(征文·随笔) ——读傅菲的《故物永生》


作者:芦汀宿雁 进士,7428.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36发表时间:2018-04-29 20:30:04

【流年·旧】旧物里的隐语(征文·随笔) 死,是容易的,而活下去更需要勇气。炎哥的老婆焦虑地说。我养成了自己对自己说话的习惯,我成了另外一个人。
   和泪的自语中,一个村妇挣扎又孤寂的情绪心理,散逸出一股原味气息。
   傅菲,《故物永生》,如品苦丁,先是一股甘而不哝的苦烈,徐徐而来的却分明是甜,穿心,蚀骨,余味曲包。
   傅菲以笔为铧,犁开故土根壤,检索旧式乡村的生活实景,潜摄苔米之民的生存苦境和民情真味,并植于饶北河的故物隐语中,孕化成深文隐蔚的纸上诗史。
  
   一、故物,一个缩微的原乡
   农村生活体验,原乡意识,是傅菲文思不竭的精神源泉。
   一个摇篮、一盏烛光、一个破罐、一张旧床、一台木质织布机……26种故物,附着于吃、穿、住、老、死等日常中,是无所不在的灵物。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村庄最大的事情,是口粮,是生活用度。
   驻守枫林的人,都有一部饥饿史。
   老春,吃面条。光辉的父亲,吃油炒饭。硬硬的,沙子一样,吃起来磕牙。为对抗“饥饿”,他们各显其能。
   喝粥,就小菜,比如南瓜粿、霉豆腐、咸鸭蛋,是枫林家常之爱。
   母亲的前半生,用汤浇饭,草草地吃,极少吃菜。
   青黄不接时,母亲焖南瓜饭,做蒌蒿粿;三舅打野味,变着法子填肚子。
   罕见油荤,即使亲邻搭伙煮肉,也有了夺食以自饱的机巧与算计。
   翠翠,做事没条理,东一抓西一把。因了一锅荤,这个老拐用两副寿坊换回的媳妇,她也懂得智取。她支开老拐,躲进棺材,把炖好的鹅吃光光,老拐只剩喝汤的份。
   陷筷子的是豆腐,磕筷子的是肉。以算命为生计的犟牛,也有“摸黑吃”的抢食之招。较之老拐和麻七,他吃得最多,都是精瘦的好肉。
   大饥馑年代,村民们,吃树皮,吃棕籽,也吃观音土。
   偷米糠,捞死猪,拐子的“贪吃”之经,终让他一命呜呼。
   蹭、掏、偷、捞等饥饿疗法,缓解了那些饥肠咕咕的胃,熬过了那些苦得像药渣的日子。
   小到打草鞋,大到穿衣、打家具、盖房,祖祖辈辈都吃尽了苦头。
   打草鞋,作松灯,是家家户户都会的“营生”。
   提着松灯,下地干活;提着松灯,照黄鳝;提着松灯,串门子。灯,用于照耀,也用于驱赶黑暗,也用于调剂生活。
   有根的草鞋,脚打滑、受伤的塑料布鞋,卫生、方便(石匠二姑丈穿)的解放鞋,祖母纳的布鞋,“我”打赤脚拎着走的白球鞋,以及赊账穿上的皮鞋……鞋种的变迁史,就是生活之流的演化史。
   财佬补丁缀补丁的破衫,老拐十几种杂色的拼衣,父亲灰白的蓝衫……因“天热吸汗,天冷暖身”的实用性,一年四季都穿着,跟长在身上一样。劳动布蓝衫,是农人生命的底色。
   山里人也穿蓑衣,里面却没一件衣服裹一裹。试想,一开步走,光身子与蓑衣就会摩擦,那份粗粝的痛感,如影随形。
   祖父,不穿鞋,不穿上衣,也不用裤带。一条白色长巾,绑在腰上。擦汗,洗澡,当裤带,物尽其用。祖父穿着的俭与朴,完全到了悭吝的地步。
   木头床,高低床,是乡下最简单、古朴的床,垫的是稻草,铺的是草席,盖的是棉被。
   自家棉花弹的棉絮,鄱阳湖柔滑的草席,自家稻田的松软稻草垫子,和肌肤相亲,就是大自然的亲和。
   床上有爱神降临。父母、兄弟姐妹、好友、爱人、子女,乃至整个世界,喜相逢。
   做房子,是大事。
   木料,石头,粮蔬,钱银,筹划几年,甚至几十年,一应俱备。
   看风水,竖大门,下地基,上梁,归屋,请地仙选定吉日,慎重其事。
   新建的瓦房,升起了炊烟,就有了长久不灭的声息。
   洋油灯,摆在桌子中间,暗暗的光照在脸上,有一层打碗花的光。
   村子里的灯光,浮在夜霭里。故物,故人,故乡,浮在时间的流泉之上,清晰如故。
   老式的农耕生活,是迎阶而上的挑担,越挑越吃力。
   地里的事,繁杂。锄地,插秧,耕田,种菜,村民们守着几分薄田瘦地,碌碌忙忙。忙中偷闲的父亲,还开荒种了一片竹林。
   家里的事,琐碎。母亲熬粥,喂猪食;母亲缝衣,买布;母亲打猪草,做年饭。和母亲一样,村妇们每天所做的事,谓之操持,日以继夜。
   何谓生活,在枫林,就是惨烈的赤膊巷战,旷日持久。
   三哥,年轻轻就伐木做苦工,胆量也大,做乡村守夜人。
   祖母,纳鞋子,缝衣扣,八十多岁还到山里剥麻,从不吃闲饭。
   邻居财佬,每天上山砍柴,脚腿骨走成了呼啦圈,暴死荒山,化为白骨;抡了一辈子铁锤的石皮,去世时肉身干瘪,像剥了豆肉的豆荚……在低矮、阴湿的屋檐下,一代代村民相亲相爱,温暖延递,生命繁衍,岁月流过。
   水缸,酒瓮,石臼,锄头,铁锤,哪一样不是手工打制?
   黑瓦,木门,草席,八仙桌,哪一种器物,不是由外而内地,散发着热烈的人烟和生命气息?
   老式的乡村,也是手艺人的乡村。
   锯木,推刨,抛光,用墨斗画墨线;做木床,做木箱,做喜柜,是木匠师傅老三的行当。
   柚蒂的父亲,先做爆米花,后做补鞋师傅,吃了十多年蘸酱大蒜,撒手走了。
   父亲学理发。他拿起推剪,刨芋头一样,刨得像个大癞痢。我们戴了帽子去上学。弟弟长油疮,刨得抱头痛哭。
   俗话说,古来苦乐之相倚,近于掌上之十指。理发的,打铁的,打醮的,算命的,上门做衣服的,几乎每一个乡村人,天生就有一种谋生的手艺。
   然,困窘的时代,哪一门手艺,都是艰难的营生。
   柚蒂,用一担谷作拜师费,圆了制糖师的梦。一年四季,柚蒂家都出糖。他夜里制糖,白天干活,或帮工,劳心也劳力。雨天翻屋漏时,他从屋檐栽下来,脑壳撞在磨刀石上,当场死亡。一个铁骨人,正值壮年,却耗尽了命气。有芝麻香的松脆米糖,乡民们却再也吃不到了。
   炎哥,由垒窑师改行乡村唢呐手,热衷于他者的生老病死、婚嫁歌哭,他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享乐主义者。
   故物,是手艺人的生命原色,也是农耕时代全息生活的存照。生之弥艰,爱亦弥艰。
   爱香,14岁远嫁浙江,转嫁老六做续弦,一生浸泡在苦海中。迫嫁之举,也是一个苦楝般的母亲基于对女儿温饱的考量和爱。
   于善恶的灰色地带里游栖与摆荡,善不至善,恶不尽恶,是传统文明下原乡之民的现实人性。
   “又去了。”邻居招呼一声,梨花嗯一声。嗯得理所当然,嗯得幸福十足。她带着洋油灯去柴房,与木匠陶师傅幽会。
   薄荷,做姑娘时,就和杀猪佬大江有私情。丈夫柚蒂一死,又与木匠师傅做了露水夫妻。
   荷香,越被捉奸,越是大胆偷欢。她把草鞋挂在门口,明目张胆地,炫示她偷人的“勋章”。
   柴房,井院边,棺材中,棉花垛里,凡生活之地,也就是恋爱、幽会、偷情的栖所。爱欲的情迷与燃烧,某种程度上冲破了贞洁、伦理的传统藩篱,自觉自足地服膺于内在的身心吁求。
   这些出格的村妇,色欲迷人,形容竟一点不可憎。她们有几分背德的随意,就有几分云浪的果敢,彰显着生活的信实和人性的鲜亮。
   原欲与私心,制衡着人性的天平。
   屋檐水,一滴还一滴。当分家有了歧义时,大嫂就断然宣称:祖辈的身病尸送,孙辈也不管。
   瘪八几兄弟,像待牲口一样,“饲养”老父亲。他们“义正词严”的孝经里,暗藏的是世俗的好恶与自私。
   邪妈端着钵头,讨腌菜,借米粮。有儿却老无所养的凄凉,字字是泪。
   不孝子孙,不是无能,而是无德。
   患癫痫病的顺寿,生出几起死去活来、终因不治而亡的悲剧。
   大姑临终时,目光指向碗,咽下哑谜一样的遗言。碗就是生活的全部。生活在枫林的人都知道,唯独她的儿子烂铜不知。他许多手艺无师自通,却沉迷于赌博。打折了腿,拄着拐去赌,妻离子散,他还照赌不误。
   红铁,以偷铁钉、假签单等违法手段,为网友田英英筹集治病款。一腔善念,化为“恶”行,以锒铛入狱的悲剧收场。
   于不动声色的白描中,人性的移易、孝道的守与失等情事,娓娓道来。善亦怜,恶亦悲,悲欣交集。
   端午,中秋,春节,红白喜事,饶北河的民俗节庆都是隆重的。
   定亲,送节。准新娘做布鞋(湛忠每年收到布鞋),准新郎(二哥)给女家送节,礼尚往来。
   请期,亲迎,新娘(大嫂)坐花轿,封开箱礼,摆酒席,一套有板有眼的娶亲议程,是饶北河旧式大家族最热闹最古典的传统婚礼。
   喜箱一开,红包、布鞋、衣物、柚子等祥物,琳琅满目。心急的人抱出柚子,掰皮,分瓤,抢吃,共圆多子多孙的美意。
   送喜五花八门。柚蒂母亲的欠条红包是一绝。今xxx喜酒钱五元,封在送喜的豆子里。其循礼之真,其情谊之深,心酸难禁。
   米筐、木箱,是母亲的陪嫁。“我”的喜鞋,一针一线,耗尽母亲全部的心力。故物, 再破再旧,也一生妥藏。祖母生前的棉袄和棉布鞋,被祖父收着。
   敝帚自珍的情结,是对亲人的一种念想,也是血脉的一种依恋。
   桌上摆几样菜果,一壶自酿的米酒,待客之道。咬一口冻米糖,呷一口酒,满口生香,主客间的谦让,有着炭火的暖意。
   枫林,有本土化的年俗。
   过好年,家家做好五件事——蒸粉丝,炸年豆腐,杀年猪,撮圆圆粿,做腊酒,米酒。
   吃年夜饭,守岁,喝粥,放鞭炮……亲族团聚一堂,辞旧迎新。
   清明有清明粿,鬼节有油炸面片酥……以食为祭,追念先人。
   人老了,有一场庄重的葬礼。
   做寿枋,守夜,打醮,兼唱,念老去之人的好与恩义,还子女一个心愿。
   瓦匠老八伯,常年赤脚踩泥,年老时得了静脉炎,小腿像圆桶一样粗,流着脓血……他的泥坛,最终成了他的墓地。
   衣服的米香,秋日田野燃烧的气息,雪粒敲打瓦的声音,邻里串门子的以酒佐谈,偷情的乐而不淫……鼻息可闻,茧手可握,抱朴之心可辩,悲辛之生可感,个中辛与泪,宛若亲见,故人面晤。
   故物,就是一个浓缩的故乡,封存着亲邻的体温、手艺人的苟活与爱的源生力。
  
   二、诗意的自然生趣,苦乐相倚的生活美学
   傅菲的散文,是活的散文。
   旧年的屋檐,栖居着一群小生灵,叽喳不停。每一只燕子,就是一个人子,带回春的生机和人间气象。
   谷雨时节,田畴一片绿汪汪,细辫子一样的柳条,风情万分。
   一入夜,田畈就散落着很多照泥鳅的松灯。远远看去,松灯像一朵朵向日葵。
   带竹篱笆的院子里,一个男娃向着挂在竹架上的南瓜,雀跃上跳,来一个隔空的拥抱。
   一个吧唧着嘴的男娃,攥着半截水汪汪的黄瓜,偷尝鲜味。
   阴凉的瓦场上,几双稚嫩的脚,踏踩瓦泥;几双小泥手,揉捏动物。情态各一,乐不思蜀。
   一个女孩,痴看萤火虫,随风起舞。不远处,油蛉嘀嘀嘀地鸣唱,促织弹着心爱的土琵琶。好一首原生、浪漫的协奏曲!
   装着萤火虫的玻璃罐,储存着年少的好奇和惊喜。那一抹荧蓝的光,就是一个飘摇的童话。
   一个初长成的男生,倚在木床上,读名著,写情书;或,躲进被窝,遍读情书,梦说情话。
   灯光隐隐地亮,圈圈层层地铺下来,照着心爱的人,也照着他。
   小脚祖母,圆圆的脸,莲叶一样,朦胧在灯影里。
   古罗马诗人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
   围着织布的祖母,学唱民谣;追着弹花匠,探究弹弓和棒槌合奏的秘密;粘在水碓房,帮种菜,吃炒饭;转山放牛,与山神联盟做“案”;嚼玉米杆,用麦秸吸茶花蜜;挖葛根,或窝在打铁铺,打纸牌,焐红薯……彼时的“我们”,脚丫量遍了山地,脸蛋笑迎了四季。
   诗意的摹写,言之有物的抒情,简绘出一幅幅自由、爱与美的乡野游乐图,堪与沈从文湘西媲美。
   回归乡野,就是回归快乐和甜蜜的旧时光。
   此时的“我们”,无异于又活了一次。
   于细节的绎演中,傅菲遵循“掘苦、剖真、就实、诗化”的文学操守,以长情的故物和乡土为参照,阐开苦做苟活的生活智慧与苦乐相倚的生命美学。
   每天一大早,老篾匠中顺骑个电瓶车,嘟嘟嘟去镇上吃清汤。逢人打招呼,高兴得摇叮当。三言两语间,中顺老有所尊、老有所乐的性情,活跳而出。
   看着大寒,祖父老脸笑起来,像一窝泉眼。有客对饮时,祖父的自足与祥和,明晰可见。
   原乡民,以劳苦、忍爱和宽谅,泡制着原味的生活。
   胡鸭或番鸭,用上年的雪水盐藏,用咸肉汁、八角、茴香、老姜做泡料,用土缸泡上三个月。用干锅,旺火蒸一刻钟,用冷水泡五分钟,切开吃,熟而不老。
   用雪水盐藏咸鸭蛋的泡制法,用米汤浆洗衣服的妙招,砂锅熬粥的繁缛与讲究……傅菲以絮絮叨叨的热情,有条不紊地叙述这些家常秘方,无不显露出他对家乡传统美食的一往情深、追求原味生活的洁癖和人生态度。
   通常一个比拟,也携裹着务实的生存智慧、有力的哲学含量。
   出苗,抽苗,绽蕾,花铃,吐絮,棉花的生长,在诗人的眼中,就是一个乡间少女的成长。

共 60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傅菲的散文语言背后有厚重的影子,有长久的生活在支撑着。(文学评论家胡颖峰语)傅菲的《故物永生》,以笔为铧,犁开故土根壤,检索旧式乡村的生活实景,潜摄苔米之民的生存苦境和民情真味,并植于饶北河的故物隐语中,孕化成深文隐蔚的纸上诗史。本篇随笔从“故物一个缩微的原乡,诗意的自然生趣,苦乐相倚的生活美学”两个方面,就傅菲老师的散文集做了一些平面的解读,观点中肯,思想脉络清晰。可见作者对于《故物永生》已熟读于心。此篇随笔,主题鲜明,思想性强,语句凝练优美。佳作,编者推荐共赏。【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0506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8-04-29 20:32:25
  一篇耐人寻味的随笔,是对傅菲老师《故物永生》的剖析,值得品读学习。
   感谢雁子的分享,祝佳作连连!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8-04-29 22:13:09
  辛苦姐姐。上茶
2 楼        文友:伊蘭        2018-04-29 22:00:19
  灵性,诗意,我要好好品读。
万人如海一身藏。
回复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8-04-29 22:13:59
  伊蘭好。谢谢留评,雁子试着努力。
3 楼        文友:立文早页        2018-05-01 18:11:03
  读着,读着,心就近了。读着,读着,人就亲了。原来傅菲老师饶之北,吾于赣之北,都是鄱阳湖边上的人,风俗民情,几多相近!
平生无别好,音乐与文字。努力一份苦,过后一份甜。
回复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8-05-01 19:46:12
  原来亦是江西作者。难怪哦。祝福你们。江西多大家呢。
4 楼        文友:立文早页        2018-05-01 18:13:26
  笔者书评书析,写得游鱼不惊,鸟语花香。
平生无别好,音乐与文字。努力一份苦,过后一份甜。
回复4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8-05-01 19:45:35
  文页,过奖了。
5 楼        文友:立文早页        2018-05-01 18:14:50
  编辑五十玫瑰,文笔生花,芳香扑鼻!
平生无别好,音乐与文字。努力一份苦,过后一份甜。
回复5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8-05-01 19:46:39
  玫瑰姐姐的按,没得说。雁子信任。
6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5-03 10:35:25
  雁子的语言是极好的。在我眼中,这篇随笔是雁子对傅菲老师《故物永生》的心灵对话。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6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8-05-04 13:10:14
  谢谢圣女。还不到位,有闲时再顺顺。
7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5-09 09:32:53
  【复审理由】此文语言诗意,意象丰沛,超然脱俗的文风,清雅出尘的语境,是心灵之间的对语。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7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8-05-10 21:30:25
  复审理由,言之灼灼,谢谢圣女有心。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