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古刹新茗,旧事新感(散文)

精品 【冰心】古刹新茗,旧事新感(散文)


作者:京城散人 秀才,17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87发表时间:2018-05-02 10:11:29
摘要:正追想间,窗外已是风停雨霁。俯首细看大佛龙井茶在杯中呈现出的绝佳汤色,又想起台湾才子林清玄的一句话:“假如一个人在喝茶时有活在当下,无我无相,心智空明无碍,解脱欲望与俗情的束缚,在茶里,便有了禅意。”  走出大佛寺,仰视苍穹,早已春阳当头。环顾林木含翠,继而回望大佛、追思茶香,心境忽生刷新感……

【冰心】古刹新茗,旧事新感(散文)
   那日,来到浙东新昌,走到大佛寺门前,晨光在烟雨飘摇中凸显含蓄。鹅黄的油布伞上,已是玉珠翻滚。入寺,见江南古刹山门内的四大塑像,眉眼与神态,总感觉比北方寺院的“风调雨顺”温柔许多。
   漫漫雨丝飘入两泓放生池中,丝毫不影响游鱼自得其乐。池畔不远处的青山、林丛,像一幅年代久远、墨色依旧,不失飘逸气韵的水墨丹青,映入春水微澜中,摇曳着一片旧梦。扬伞南眺,山间壁岩书写的佛号字体苍劲,内蕴丰足。定睛细看落款,竟是我一向景仰的弘一大师所书。我努力构想当年情景——那年,也是仲春,也是雨晨,超脱尘念、皈依佛门,法号“弘一”的李叔同,从“长亭外、古道边”健步而来,长衫飘动,表情平和。面对石城山内巨石雕凿的未来佛,微闭双目、合掌礼拜,应邀挥毫题字。
   每到千年古刹中拜谒我佛,我多次停步于松柏之下、修竹深处,以万分崇敬心,追怀一番随祥云西去、为名山留胜迹的高僧大德。钩沉往事,最早发现这处胜境的人,是东晋永和年间一位法名昙光的行者。那天,昙光云游到此,登高远眺,见这里山清水秀、奇石嶙峋,古树苍郁,飞瀑奔泻,曲涧回转,幽洞深邃,便高诵一声佛号,振衣攀缘、披荆斩棘、探勘地势。入洞修行数年后,昙光禅师微笑走出,与往来樵夫、采药者及慈善人家商议建寺方案。寒来暑往、风霜雪雨,不辞劳苦。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座“隐岳寺”依山建成。
   昙光禅师圆寂后的一个清晨,四海云游、法名僧护的大和尚走进隐岳寺。那日,僧护大和尚伫立山崖间远望,见古寺之北,有青色石壁高达千仞,大有奇伟之势。他健步走到下面,忽感光影闪动、管弦悠扬,生发了就壁势刻成佛像之念。然而,依千仞之壁刻石造像,谈何容易!所以,直到僧护圆寂时,工匠只粗粗凿出石佛的头部形象。岁月荏苒、年复一年,又是一个清晨。忽闻群峰深处,又响起凿石之声。好奇的人走近询问,原来,是僧护的弟子僧淑等人操起师尊的工具,再续未竟工程。数年后,工程因“资力莫由”而停工。直到梁·天监年间,齐梁时代名僧僧祐,受建安王萧伟之邀,专程赶到隐岳寺,主持凿刻石佛的工程。通过一番艰辛劳作,终于造成工艺精美的巨石弥勒佛坐像。那日,南朝梁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走到大佛脚下,在佛像前仰视良久,挥笔成文,为后世留下一篇《梁建安王造石城山石佛像碑记》供后人仰诵。可叹可敬的是:新昌石城内这处“命世之壮观,旷代之鸿作”,经僧护、僧淑、僧祐三人接力营造、前仆后继,锲而不舍,终成“江南第一大佛”。
   新昌大佛寺,与江南大多佛寺的相似之处在于:殿、阁、楼、桥与洞、池、庵、院连同名人题刻、千佛群雕,皆与奇秀的山势融为一体,相映成趣,来客游走其中,如在画内;与江南大多名刹不同之处在于:此处有一座让人生发超越感的般若谷。入谷后,但见峭壁幽潭、深洞险径、飞瀑如天雨,精美的群雕与娇嫩的花草,在流波声中隐现瞬间与恒久的哲思。闭目端坐,平心静气,似乎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出谷后,我便去寻觅冠以古刹之名的明前新茶——大佛龙井。记得那日,我在品饮之余,不仅追怀起远去的高僧茶祖,也深得品茶大家所讲求的“茗须静品,涤念观趣”之妙。
   大佛寺大雄宝殿之侧,那处面积不大但十分幽静的茶室,在丝雨飘摇中显得很低调。我收伞迈入,见几幅书画高悬粉壁,背景音乐似乎是一首古曲。雅间格调疏朗、色淡简约,檐前窗外,竹影摇曳,随风雨的节奏如吟如诵。我环顾四周,见室外有一处古井,清冽甘美的井水,专供游人品茗之用,由此,我想起古代茶者“品茗先知水”一说。辛稼轩品茶时,看中的是深冬梅瓣上的雪水,留有“细写茶经煮香雪”之句;苏东坡钟爱无锡惠山之泉,留有“独携天上月,来试第二泉”之句。当年,东坡居士伫立在惠山泉畔,对身边的茶友诗友们建言:仅有名泉泡茶还不够,应谨记“活泉美茶色,沸汤损碧茗”的古训,泡茶时,讲究水质须上乘,水温要恰当。我在想,东坡居士尽管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流放,偏偏能在被权贵冷落时安享高品质生活,倒也不虚此生。
   正在无边思忆时,容貌秀美的茶女轻盈而至,演示汲水、热泉、温杯、洗茶、冲泡、简介等流程,直到玻璃杯中的绿茶如玉屑般纷然飘落。与此同时,淡淡的茶香萦绕室内,浸透茶者的心境。此间,一段往事又浮上心头:当年,年仅24岁的茶圣陆羽,为避安史之乱,走进湖州的妙喜寺,巧遇茶僧皎然。皎然既是一位茶僧也是一位诗僧,与茶圣在皎洁的月光下品茶之余,一首首茶诗也相继吟出。那个时段,天下刀兵四起,群雄争霸,而妙喜寺内却是茶香连着墨香,禅意伴随诗情。
   皎然的茶诗,大多被《全唐诗》收编。记得其中一首,恰是吟诵剡溪之茗的。剡溪,就是距大佛寺不远处的新昌江,清澈的江水穿城而过,浸润着清丽的茶韵与诗僧的意境:“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一饮涤昏昧,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愁闷……”正追想间,窗外已是风停雨霁。俯首细看大佛龙井茶在杯中呈现出的绝佳汤色,又想起台湾才子林清玄的一句话:“假如一个人在喝茶时有活在当下,无我无相,心智空明无碍,解脱欲望与俗情的束缚,在茶里,便有了禅意。”
   走出大佛寺,仰视苍穹,早已春阳当头。环顾林木含翠,继而回望大佛、追思茶香,心境忽生刷新感……

共 21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游浙东新昌大佛寺,赏弘一大师题山间苍劲壁岩书,构想大师当年情景,以万分崇敬心,钩沉往事,追怀为名山留胜迹的高僧大德。东晋昙光行者,被这处胜境震撼,入洞修行数年后,不辞劳苦,建成“隐岳寺”;昙光圆寂后,僧护云游于此,生发依千仞之壁刻石造像之念,经僧淑、僧祐接力,终造成工艺精美的“江南第一大佛”巨石弥勒佛坐像。刘勰曾书碑记供后人仰诵。它与江南大多佛寺不同在于般若谷让人生发超越感。峭壁幽潭、深洞险径、飞瀑如天雨,精美的群雕与娇嫩的花草,在流波声中隐现瞬间与恒久的哲思。闭目端坐,平心静气,似乎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作者在钩沉追怀仰望中宁静心魄,品饮大佛龙井,追怀远去的高僧茶祖,听古曲尚茶室壁画,思忆辛弃疾、苏东坡“品茗先知水”佳话,淡淡茶香萦绕室内,茶圣陆羽巧遇茶僧皎然首首茶诗相继吟出的往事也浮上心头,正追想间,窗外已是风停雨霁。俯首细看大佛龙井茶现出绝佳汤色,在茶里领悟一份活在当下,无我无相,心智空明无碍,解脱欲望与俗情束缚的禅意。这篇散文,作者引领我们游新昌大佛寺,追怀钩沉历史风物,品饮古刹新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领悟人生真谛,解脱欲望、俗情束缚,心智澄澈,过好当下每天,宁静方能致远。清新隽永,饱含诗情画意的文字,给人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感谢精彩创作,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503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8-05-02 10:15:50
  不出家门,就可赏天下风物,悟人生事理,真好。感谢作者沏上的这一杯大佛寺香茗,饮之,心旷神怡!感谢精彩创作!
勿忘本真
2 楼        文友:京城散人        2018-05-02 11:05:10
  谢心灵飞鸿赏析,敬茶啦!
本名:冯新生。笔名:心声、京城散人。 生性散淡、诗文为伴。云下行游、茶旁敲键。 笑看功利、远离羁绊。敬仰禅林、心香一瓣。
3 楼        文友:孙鹤        2018-05-02 15:11:06
  俗人饮酒,禅者品茶,古刹、古道、古经、古诗,联在一起,却总能调和出新的韵味,新的禅意,可见作者心中之澄明,思想之豁达。问好,佩服,文如其人,境界超脱。遥祝,再敬一杯茶。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4 楼        文友:冯引联        2018-05-03 22:03:30
  问候作者,安好!
5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8-05-12 17:24:25
  浙江是个美丽的富饶地方,浙江水美地美人也美,曾去过数十次的浙江,喜欢浙江,喜欢浙江的山水。
   感谢老师赐稿冰心,祝贺老师佳作获精,期待更多佳作精品。
   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夏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