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此情可待(小说)

编辑推荐 【丹枫】此情可待(小说)


作者:拍手笑沙鸥 布衣,165.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73发表时间:2018-05-02 15:50:11


   栓宝的骨灰盒往棺材里安放好,准备盖棺的时候,亲戚们说还要往棺材里面放些他生前用过的或喜欢的东西。按照当地风俗顶盆过继给他当儿子的远房侄子小扣想了想,把栓宝留下的几十封信恭恭敬敬地放进去。有人提醒说:扣儿,不能放这个,这可是你爹一生的牵挂。小扣跺跺脚,说:他的牵挂,还是让他带走吧!
   栓宝原本不叫栓宝,而是叫做留宝。留宝父辈兄弟七个,可后代只有他一个男孩。1952年他刚生下来,村里的接生婆跑到他老态龙钟、白须冉冉的祖父化生面前报喜时,化生激动得老泪纵横,连喊了几声“善有善报,苍天有眼”,然后跑到家里的祖宗牌位前恭恭敬敬地磕了几个响头,深思熟虑后给他起了“留宝”这样一个看似平常普通名字,意思是怕他长不大,要当成宝贝留下来。留宝两岁时,祖父化生又找当地最为出名的算命先生罗瞎子为他卜了一卦,罗瞎子说留宝一辈子要娶五个老婆,家族也会枝繁叶茂,根深蒂固,老祖父高兴地给了罗瞎子一块大洋,逢人就说留宝这孩子命好。
   集整个家庭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留宝,从小并没有对学习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是热衷于捉鱼逮鸟,偷鸡摸狗。让中医世家、仅凭几根银针在十里八乡就活人无数的老祖父化生总是叹息不已,认为自己家里的读书人的种子看样子是要灭绝了。八岁时,留宝还是被化生咬着牙送进了村里的小学去读书。刚开始,留宝哭着闹着耍赖,用尽十八般武艺不肯去,不过没过多久就忽然喜欢去学校了,有时候甚至天不亮就一个人跑到学校去。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以为他的脑子开了窍,家里的祖坟要冒青烟了。有一次,留宝爹顺顺不放心,偷偷跟在他后面到了学校,才知道他早去学校的原因不是去学习文化课,而是找教语文的刘先生学唱戏。回家后告诉了化生,化生生了场病,随后就想通了,给儿子顺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由他去吧,只要能做个好人,平平安安长大,不让咱老王家绝了后就行。
   留宝学唱戏到了痴迷的程度。不长的时间,竟然把当地的民间剧种拉魂腔,学的有板有眼,刘先生好多次表扬他是唱戏的天才。受到了老师赞赏的留宝,更加的执着,白天练,晚上练;在学校逃课练,回家后也不分场合的练。他的戏唱的越来越好,文化课却越来越差。父亲顺顺整天长吁短叹,祖父化生的脸越发晦涩。不久,化生去世,弥留之际,交待七个儿子:留宝这孩子,虽然不喜欢读书,但心性好,你们要给我照顾好他,咱老王家就这一根独苗啊!
   在化生的葬礼上,亲人们哭得死去活来;乡邻们因想着化生一辈子与人为善、救死扶伤的古道心肠,也是流泪满面。唯独半大小子留宝似乎忘记了祖父对他的好,嬉皮笑脸地跑来跑去。出殡时,留宝走的极为缓慢,故意跟在送葬队伍的最后边,并不在意前边的人撕心裂肺的哭声,而是扯着嗓子唱拉魂腔《仙人指路》:听师傅,唤一言。款动了,小金莲,师傅面前把茶献。身在高山,心在家园,思爹盼母不得见!泪涟涟……他稚嫩的嗓音,竟喊出来无限的悲哀,送葬的队伍,更加地哭成一团。
   化生去世后,家人就更懒得管留宝在学校的情况。留宝去学校后,心思就全放在了学习唱戏上。不久又对武术产生了兴趣,扎马步正踢腿后空翻等等也是一点就通,而文化课的成绩则是更加惨不忍睹。有一次父亲顺顺把他锁在家里不让他去,留宝寻死觅活,用头撞墙,哭着喊:羊不喝水再摁也不低头。顺顺想起化生的遗言,从门缝里往里看,只见留宝一个人在房间里,像吃了耗子药的老鼠那样歇斯底里,头撞破了血流满面却并不在乎的样子,吓得连忙把他放出来。
   十四岁的时候,要考中学,虽然留宝的拉魂腔和一身拳脚功夫已经修炼的非同一般,但文化课知识还是停留在一年级的水平。他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考不上中学,想留级再跟着刘先生学唱戏和武术,但刘先生说他的拉魂腔和功夫自己教不了了,可以出师。留宝提着书包从学校跑了回家,坚决不再去上学,而是要求在生产队里当一名社员,接收农村大熔炉的劳动教育,说是要同父辈一样靠劳动挣工分,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光荣的劳动者。
   家里人想着留宝毕竟还是个孩子,力气虽大但持续不长,成了社员后劳动起来一累,还是会想回学校读书,就答应了。没想到的是,留宝在生产队却越干越来劲,社员们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他。每当大伙劳动累了,中间休息的时候,总是把留宝叫过来,说:留宝,来段拉魂腔;或者说:留宝,打一路拳脚。从那以后,当看见有人在村子的田野里把拳打得虎虎生风,尘土飞扬;或者有拉魂腔唱起,一片喝彩声传出时,大家都知道,肯定是留宝又在出风头了。
   稀里糊涂的,留宝长到了十七岁。因为家庭出身好,劳动积极,又有特长,他被推选为村子的民兵连长。当了民兵连长的留宝,更加的革命热情高涨,整天领着村里一群年轻人搞运动,搞串联,特别是对批斗人更是乐此不疲,革命的阶级性更是极强,翻脸就六亲不认。由于拳脚功夫了得,喜欢文斗,更喜欢武斗,看着民兵连的人把阶级敌人打得哭爹喊娘的时候,他总是十分陶醉的样子,有时候还会来段拉魂腔:大路上来了我陈士铎,赶会我赶了三天多。想起了东庄唱的那出戏,赵子龙大战长坂坡……渐渐的村里人在私下里开始诅咒留宝,说这孩子瞎包了,将来连媳妇也讨不上,老天要有眼,会让他老王家断子绝孙。
   家里的长辈们没有他那样的革命热情和革命觉悟,听到这样的消息,觉得抬不起头来,所以对村民们更加尊重,在村里也是更加得谦和。顺顺弟兄几个想起父亲化生的叮咛,觉得留宝心性大变的原因在于没有人可以让他收心,商量着给他说个媳妇,有了媳妇就可以让他收心归位,或许会好些。凑了个下雨天,顺顺哥七个聚在一起,把留宝堵在了家里,一块给他谈说媳妇的事情,结果却被留宝以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方式全部镇压下去。留宝得意洋洋地从家里离开时,边走边哼哼着《沙家浜》的唱词: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顺顺气得在那里直哆嗦,那六个伯伯叔叔也只能一个劲抽烟,敢怒不敢言。
   留宝的革命热情降低,宁愿长时间呆在村子的办公室而不愿出去,是因为1970年的农历8月,村里来了个北京下乡知青徐胜男。徐胜男长得眉清目秀、杏眼桃腮,身材高挑,穿一身军装,上衣的领口别着一枚直径八公分的夜光毛主席像章,更显得英姿飒爽。她的到来,不仅引得本村的小伙子个个给丢了魂一样,而且不久以后,附近村的年轻人也以学习革命经验为借口,跑到村里,想办法跟胜男套近乎。
   胜男的父母都是部队的干部,父亲更是高干,不过当时已经被打倒,靠边站。为了保护孩子,找了战友的关系,让胜男来到当年战斗过的老区下乡插队。胜男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被当成男孩子养,也是喜欢舞枪弄棒、吹拉弹唱。来村后就主动要求带领村民们排练革命样板戏,原本是要排练《红灯记》的,后来因为《红灯记》的唱词多而且太难记,又听说了村里的民兵连长留宝也会唱戏,嘿嘿一笑,说干脆排练豫剧《朝阳沟》吧。银环自然由胜男扮演,而留宝就演栓宝,主打片段是“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此时留宝已经进入青春期,虽然拒绝了家人介绍对象,但对男女之事并非懵懵懂懂,看见英气逼人的胜男,虽有所谓的坚强的革命意志支撑,但也免不得心猿意马。
   好在留宝有拉魂腔的扎实功底,学起豫剧来并不陌生。为了有更多和胜男单独接触的时间,他就是学会并熟悉了唱段,也装作不熟悉的样子。胜男刚来时是住在村委院里,吃饭则由村民家里轮流管饭。为了排好样板戏,几天后索性搬到了留宝家里吃住,留宝高兴得直合不拢嘴。每次吃饭时,总让娘给胜男加个鸡蛋,或多炒个菜。此时的留宝,又像小时候跟刘先生学唱戏时那样执着,甚至连民兵连的差事都不愿管了。
   他们的首次演出是在大队的秋收庆祝会上,地点在村前的打麦场的空地。演出吸引了本村的和临近不少村子的村民来观看,获得了很大成功。特别是邻村来的人,因不知情,好多人都把留宝都当做是同胜男一样的下乡知青,而不是村里的民兵连长。恰巧那天公社书记也在村里,看完后激动得不得了,也以为是下乡知青们排演的节目。演出结束后,跑到村支书家,问演员的情况,当听说是下乡知青同本村的革命青年一同排演的以后,更是惊奇地张大了嘴巴,好长时间没吭声。后来喝了点酒,对村支书说:好,很好!让他们继续排练,争取能把戏全部演下来。全脱产,按壮劳力记工分。
   第二天,村支书把留宝和胜男叫到了村委会,把公社革委会主任的话传达给他俩。留宝巴不得有这样的更多单独接触的机会,连声说:行行行,好好好;胜男却摇摇头,撅噘嘴。村支书问胜男咋回事,胜男说:《朝阳沟》需要好几个人哪,我们两个没办法排练!
   当天上午,村支书就让村里的拖拉机手开着拖拉机头把他送到了公社。公社书记听了他的汇报,说:对啊,咋把这茬事给忘了呢!后来想了想,说:好办,从来咱公社的其他下乡知青里面再挑几个,组成个队伍,不就行了嘛!村支书问:是在我们村排练还是到公社排练啊?公社书记笑笑说:你个铁公鸡,干脆到公社来吧。
   就这样,留宝和胜男来到了公社,公社又从别的村挑选了个女知识青年叫做爱国的,扮演巧真;加上公社文化站的几个人演配角,一个班子凑齐,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排练。中间县革委会的主任和军代表来看了一次,看了后连声说不错不错,真没想到。随后军代表就通过关系,把他们送到了部队的文工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门训练。
   训练结束后回来,先是在内部进行了几次汇报演出,得到了一致好评。后来全县开表彰会,革委会主任拍板:表彰会后,由他们几个演出豫剧《朝阳沟》。这是留宝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唱戏,却没有一点怯场和慌张,和胜男、爱国等人的配合出神入化、十分默契,现场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演出结束后,革委会主任请全体演员吃了一顿饭,吃饭时说:从今天起,你们在全县巡回演吧!另外,留宝同志,我给你改个名字,叫栓宝吧!栓宝这时激动得心都快从肚子里蹦出来了,看着县革委会主任和蔼的笑容,看着胜男和爱国羡慕的眼神,连声说:谢谢首长,谢谢首长,从今天起,俺就叫栓宝了。
   叫了栓宝以后,他是更有热情,更加投入。随着演出场次增多,栓宝的名气越来越响,好多人似乎都忘了那个叫留宝的瞎包孩子,开始有不少人托人到家里提亲说媒,栓宝爹顺顺也觉得栓宝整天在外面飘着不回家,心里没着没落的,想起化生死时的托付,觉得再次给栓宝提一下说媳妇的事情,应该问题不大。于是让人捎口信,让栓宝抽空回家一趟。此时栓宝正陶醉在巡回演出获得的巨大成功以及可以整天和胜男呆在一起的温暖浪漫里,根本不肯回来。最后顺顺叫着两个弟弟,在栓宝到离本村不远的一个村庄演出时找到了他,告诉他介绍对象的事情。听完顺顺的话,栓宝一脸不耐烦,用正在跟胜男学说普通话的腔调,磕磕绊绊地说:你那是老思想了!我们革命青年要自己追求幸福!何况我已经有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了!他的话让顺顺迷惑不解,想了半天才问:有了?是哪村的闺女?谁是媒人?栓宝气得翻了翻白眼,还是撇着说普通话:我们自己谈的,就是胜男!顺顺更加困惑,说:人家大城市的青年能看上你?栓宝于是生气了,不再理顺顺,最后咬着牙说:你懂啥,人家胜男就是看上我了,现在她都不喊我的名字,喊我“尖孙”!
   顺顺没有办法,生着气回到了村里。生气一是因为栓宝改了名字,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没有告诉他;更令他生气的是栓宝竟然愿意被人家叫做什么孙。当再有人上门提亲的时候,他总是生着气说:他给人家当“尖孙”去了,有媳妇了,徐胜男。就这样,栓宝和徐胜男处上对象的事情在村里、乡里、县上慢慢传开。胜男知道后,并没有恼怒,仍是嘻嘻哈哈笑着喊栓宝“尖孙”。有一次爱国问的时候,她对爱国哈哈大笑地说:可能吗?那土包子,知道啥是“尖孙”吗?爱国也笑着调侃,说:你应该扎根农村一辈子,你们俩真可能成为革命情侣!牛粪可以肥田嘛!
   栓宝、胜男最辉煌的是参加了省里的比赛,并获得了第二名,为县里领回来一辆50拖拉机。回来后,栓宝把自己的喜报摆放在家里原来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原准备休息几天后继续排练其他剧目,大干一场的时候,爱国通过关系,落实知青返城政策回了北京,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演员,连《朝阳沟》都不能完整的展演,更无法去外地演出。县里只好把演出活动停下来,说是挑选其他合适演员,并通知他俩回村等通知。
   爱国走后,胜男的情绪迅速失落,偷偷跑到公社和县里请假,说要回北京探亲。因为她父母还没有平反,没人敢同意。接下来好长时间里,她总是忧心忡忡的样子。偶尔有演出时,也经常心不在焉,有时候还唱错,好多时候都是靠着栓宝机智补救过来。慢慢地,大家听腻歪了,找他们演出的更加少了。栓宝还可以练练拳脚,或者唱段拉魂腔,自己解闷找乐。胜男却越发的闷闷不乐,直到收到一封信后,才又有了一点笑容。

共 14290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青年留宝喜欢唱戏和习练武术,与当年的北京下乡女知青徐胜男,一起饰演豫剧《朝阳沟》里的栓宝和银环,留宝因此将名字改成栓宝,栓宝深深爱上了徐胜男!而徐胜男的父母平反后哥哥来接她回北京,由于大队也想撮合栓宝与徐胜男,所以徐胜男回城的手续迟迟盖不了公章,不得已徐胜男的哥哥同意妹妹先与栓宝定亲,婚事等回到北京父母同意再办理。徐胜男回到北京就到大学读书去了,栓宝和父亲几次进京都见不到人。栓宝的单恋痴情一度精神失常。后来父亲花五万元给他买来一个媳妇结婚,好在买来的姑娘有几分与徐胜男相像,婚后夫妻恩爱,还有了一个儿子。可是违法的买卖婚姻将栓宝送进了大牢。四年后栓宝出狱,去找妻子云巧,云巧已经再婚又有了两个孩子。栓宝后来照顾过一个流浪傻女人,不惜金钱为她治好了病,她想起了家里的一切,被亲人接走了,凸显栓宝晚年的善良。可悲的单恋改变和铸就了栓宝曲折坎坷的一生!单恋了可以让人幸福一阵子,失落一阵子,在回忆和自我陶醉中沉迷一辈子,人生的路,也就迷失在这长长短短、真真假假的爱恋里。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可惜他,有的没遇到,有的遇到了,却在命运面前,倏地破灭!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扼腕!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5-02 15:51:04
  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扼腕!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