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谢恩
频频挥着手,望着渐远的车子,谢恩自言自语说:“嗯,那可是你亲生爹娘啊!为人儿女一定要善待孝顺老人,愿天下所有的父母,晚年都能享受最幸福的天伦之乐!”
“嗨,咱到家了!”
六年前年二月二十六日,A市某校教师谢恩,从农村接来当年做为知青下乡时的生产队队长玉才和老伴兰英。玉才抚摸着下巴白花花的胡茬,脸上舒展的皱纹像耕过没粑过的黄土地,他嘴角翕动:“唉,到家了,没想到老了老了,却给你添了麻烦!”
老伴兰英,抹抹眼睛里闪出的泪花花,小声回着老伴话:“唉,啥辈子造的孽?生养出这么个不孝子,老了老了受此屈辱,落个无家可归。早知如此,还不如小时把他摁尿盆里,淹死了好!”兰英心生凄凉,说着悲切的话。
“嗨,这不是到家了嘛,放心吧,这里是您二老的家,我养您一辈子!”谢恩说着暖心的话,迅速打开房门,把玉才夫妇让进屋。
“呀,恁快!叔、婶快快坐下休息会,您们能来,俺稀罕着昵。我锅里炖的排骨和鸡汤马上就好,一会儿就开饭,庆祝二老来俺家。”谢恩媳妇莉莉乐呵呵,热情想让,灿烂得脸上像朵花。
玉才夫妇家有儿孙,本该居家安享天伦之乐,这一路纠结于心,腮边泪两行,愁苦脸上挂,还有这接他的谢恩是何人?到底咋回事?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咋回事?!这说道起来话长。
那是一九七五年五月的一天,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年仅十七岁的知识青年谢恩,满怀一腔豪情,作为知青小组的副组长,带领三十五名热血青年,一路喊响号子、唱起歌,从A市到藤州张汪镇的一个村庄,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这里一定大有作为!”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知青们,到了生产队后,对养猪、养羊、养鸡、种地插秧等农活感到新鲜、刺激,你争我抢,一个个生龙活虎,不甘落后,劲头十足。可是,一个月不到,天天面对单调枯燥的劳动,这些城里长大的孩子不见了往日的好奇和热情,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荖了!
有几个想家,闹情绪。
三个年龄小的,哭鼻子。
“唉,咋办?”谢恩束手无策,找到生产队长玉才问对策。
“去,把闹情绪、哭鼻子的知青都给我叫到家,今个我动手给你们包饺子,行不?”玉才队长不假思索,挥着手招呼说。
“啊,吃饺子能解决问题?”
“行不行?看我的,快去吧!”
“哈哈,饺子好吃不?”玉才队长问。
“嗯嗯,好吃。”
“嗨嗨,说到这好吃的饺子,想想看,你们种的蔬菜和粮食很快就会有收成,你们喂养的鸡鸭、猪羊,一天再长大,年关宰杀了,你说说到时会有多少人能吃上这香喷喷肉馅饺子!明白这个理不?还有……”玉才队长耐心开导、逐个安慰,还一起分享工作和生活中开心的事。不大会,他家的小院漾满了阵阵笑声。
“哎呀,谢恩晕倒了!快来救人!”当年八月的一天上午,玉米地里干活的谢恩因体力不支,“噗通”晕倒在地。
不远处,玉才队长丢下手里的活计,赶过来背上谢恩,一路小跑来到卫生室。谢恩病了,身体虚弱需卧床休息。玉才队长把他背回家,为给他补身子,玉才夫妇倾其家有,悉心照料,胜过对待自己亲生儿子。
当年年底,知青组长返城,谢恩接替组长。自此,他吃住在玉才队长家,直到一九七六年完成任务回城工作。
人生在世,难免有不和谐的音符。玉才夫妇与儿媳间不和睦,那年老人节,因家庭琐事,玉才夫妇招来儿媳一顿叫骂,不堪其辱,玉才拿起半瓶农药……
幸亏抢救及时,玉才捡回一条命。闻知此事,谢恩坐不住了。他和妻子莉莉商量:“玉才夫妇是我的恩人,咱不能坐视不管,把老人接回家住吧!”妻子通情达理。点头说:“行,家有老人是个宝,我和你一块去。”
那天,感恩夫妇赶来接两位老人的消息,像长了翅膀,整个村子沸腾了。
“事过恁些年,当年的知青小谢,不忘滴水恩,是个好人!”
“唉,这下好了,不再受儿媳的气,可怜的老两口总算能安生过日子了!”
“都说这久病床前无孝子,亲儿不孝不养,去一个没亲没故的外人家,能撑多久?唉,苦命的老两口!这一走,啥时能回?!心里能不挂着吗?”
一晃,六年过去了。
“多幸福的一家子!”晚饭后,谢恩夫妇陪伴两位老人散步是每天的必修课,一边一个牵着老人的手,其乐融融里,常惹来羡慕的眼神,“看看,多孝顺的儿女,多幸福的老人!”
今年五一,谢恩家的门前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不速之客,敲响门,长跪不起。
屋外。
男的痛哭流涕,说:“爹娘,不孝儿给您谢罪来了!千错万错都是儿的错,我会洗心革面重做人,跟儿回家吧!”
女的自扇耳光,说:“都怪儿媳无知!对不起爹娘。如今说亲的没人踏进俺家的门,您孙子交了三个女朋友,来村一打听,没人愿嫁女!怪儿媳不孝,坏了名声啊!爹娘,您要不回家,俺打烂自己的嘴巴,跪死门前不起了!”
屋内。
望着泪眼婆娑的玉才夫妇,谢恩起身走到两位老人中间,左右手轻拍着抖动起伏的肩膀,没说话,眼睛潮湿。
望着谢恩递来的眼神,妻子莉莉起身轻轻地开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