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走进山西(散文)
如果说不是四月份的一次沿黄大道之旅,怎么也不会改变我对山西的看法。
提起山西,我总是把它和煤炭联系在一起,因为它毕竟是我国的一个煤炭大省。煤炭控制下的大地必定是煤尘飞扬,房上、植被上肯定是灰突突的一片。去年八月份,走吧网推出了一篇《陕西这条最美一号公路即将开通》的文章,“我爱大自然旅游群”的领队阳光老夏朋友将它推荐到群里。当我第一眼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今年春天的旅游目的地非它莫属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几个热衷旅行的好姐妹一拍即合,在领队的周密策划下,于四月九号开始了一场历时十天的自驾游。
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路线,领队带领我们从太原一路南下,经晋祠、乔家大院、镇国寺、平遥古城、绵山、张壁古堡、王家大院、洪洞大槐树,然后从河津市过黄河大桥进入陕西,从13号开始我们于韩城在陕西境内一路北上,经司马迁祠墓、党家村、壶口瀑布、延安市甘泉县鱼岔大峡谷、靖边县龙洲乡波浪谷、延安、然后从吴堡再渡过黄河回到山西境内,到达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继续北上到达北岳恒山、浏览中国仅有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于18号看完应县木塔和“中华第一关”雁门关后,回到了太原,结束了十天沿黄之旅,总行程约在2000公里。
十天之旅,让我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三晋大地!
黄土高原的名山大川
山西春来晚,四月初的黄土高原没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江南美景,然而当走进恒山、绵山、靖边波浪谷、甘泉鱼岔大峡谷的时候,我对山西的偏见会完全被颠覆了!
绵山是清明寒食发源地。我去绵山原本寻找的是先贤介子推“功成身退,功不言禄”的精神,然而,在这里我被绵山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文化的有机结合而震撼了!绵山“朱家凹”至“一斗泉”景区,明高帝朱元璋责成其第十七子朱权为灵宝天尊依山而建的“凌霄宫”建筑群位于峭壁之上,错落有致,富丽堂皇,巍峨壮观,从而让这里成为了道家著名道场。绵山的山是绿的,绵山的沟壑里细流潺潺,我站在上山公路旁的悬崖上,用镜头拍下了绵山如画的风景。
当我们来到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的北岳恒山著名八景之“第一胜境”的悬空寺时,我被“悬挂在峭壁之上”的中国仅有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所震撼了!这是一座将美学、力学和宗教完美结合起来的建筑奇葩!悬空寺所在的金龙峡西侧的翠屏山怪石嶙峋、壁立千仞。
如果把江南青翠灵秀的山比作小家碧玉,那么,翠屏山则是充满阳刚之气的北方汉子!它的粗犷巍峨、它容纳万物的博大胸怀是自信、力量的象征!
我们终于站在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黄河壶口瀑布前,目睹奔腾咆哮的黄河水,耳边响起了令人心潮澎湃的《黄河大合唱》的主旋律,不老的民族精神正是源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令人称奇的还有延安甘泉县的堪与美国羚羊大峡谷媲美的雨岔大峡谷。它和靖边波浪谷以它未被商业化的最原始的生态面貌迎接我们的到来。据说,雨岔大峡谷形成在大约亿万年前,陕北曾发生过一次强烈地震,黄土大山分为一条条裂缝,后经暴雨导致的山洪爆发,地表被切割和冲刷后,慢慢形成这种独特的峡谷地貌。走在狭窄的地缝峡谷里,如同探险般的刺激,天空投下的缕缕阳光洒在岩壁上,人就置身于五彩斑斓、光怪陆离的幻境之中。靖边龙洲乡丹霞地貌风景区俗称“靖边波浪谷”,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的红色石头像泥石流一样呈现出流水状,一圈圈、一坨坨、一弯弯的向沟壑中涌去,令人惊叹不已!无论是身处雨岔大峡谷还是靖边波浪谷,不由得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讲不完的人文故事
山西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山西是群贤汇聚的地方,沿黄大道之旅,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一便是韩城了,因为它是司马迁的故乡。对“历史之父”司马迁的敬仰,源自他在遭受宫刑奇耻大辱之后,仍用余生发奋完成所著史籍,他以其“九天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传记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居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韩城的著名景点就是司马迁祠墓。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约十公里的芝川镇韩亦坡悬崖上。12号一夜长雨将韩亦坡景区洗刷得无比清新,我们一大早沐浴着茵茵晨霭,沿着山间小路上山拜谒先贤司马迁。石板铺就的宽阔山道直通山门“史笔昭世”,再拾级而上,便到了司马迁墓前书有“河山之阳”的门楣,一代史圣司马迁的墓,就静静地坐卧在河山之阳后边的空地上。墓如蒙古包形,墓通体用砖石包裹,墓地静谧肃穆。我望着墓顶长出来的数株侧柏,郁郁葱葱虬枝蔽日,感慨万端:一代史圣,一具忠骨,一抔黄土,掩埋风流!站在刻有“汉太史司马公墓”墓碑前,我虔诚地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表达了我对历史之父的敬仰之情!
离开韩城北直奔革命圣地延安而去。延安作为革命的摇篮是人人向往敬仰的革命圣地。1935年,红军十万大军在国民党飞机大炮的围追堵截中过雪山越草地到达延安时只剩三万人,中共中央将延安作为革命的落脚点,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培育了“延安精神”。从杨家坪、枣园老一代革命家们的旧居出来,才真正体会到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在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
寻根问祖大槐树,是这次沿黄行之旅一个必去瞻仰的景点。很小的时候就听父辈们讲“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槐树底下老鸹窝。”据说,洪洞大槐树移民出来的炎黄子孙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小脚趾指甲盖从中间有一条裂缝。说到这里,车上的几个人不约而同的检查了一下自己的小脚拇指,结果是一样的,一下子就有了一家人的感觉。
洪洞大槐树,作为明朝大迁徙遗址,成为移民历史的见证地,成了炎黄儿女祭祖寻根的胜地之一,每年从世界各地来大槐树寻根祭祖的华人络绎不绝。凡来这儿的人无不在一棵数围粗的枝繁叶茂的大树前留影纪念。穿过诺大的广场到达祭祖堂,这座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施工的仿明建筑,是整个祭祖园的核心,堂内设有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突出了“祭祖”主题。据说这是全国最大的姓氏祠堂,被称为“天下民祭第一堂”。数百年延续下来的历史故事,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大槐树文化,已成为民族“根”文化的基础之一,它是维系民族团结的道德力量,更是今天聚民心、凝国魂的重要活动方式,对传承民族根文化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寻访山西古建筑群
在来山西之前就听人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总觉得有些言过其实,但在走过晋中的几个古建筑群“大院”后,才承认的确名副其实。
中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山西,享有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山西大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只说。晋中大院以深邃富丽而著称,据说,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古建筑群现存尚有1300余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多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建筑雄伟,精雕细琢,匠心独具,兼具南北建筑文化风格,以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为代表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刻陈于一院,将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将人物、禽兽、花木汇于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乔家大院是以明清晋商翘楚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等乔氏家族的宅院而得名。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两个世纪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建成的。整个大院由“在中堂”、“德兴堂、”“宁守堂”、“保元堂”和花园组成,布局呈大吉大利的双“喜”之状,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乔院三晋绝,民俗一精华”,当之无愧的集建筑美学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乔家大院因著名导演张艺谋在此拍摄的电视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被外界关注而名声鹊起,成为旅游胜地。
三晋第一宅,位于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当之无愧,它是由静升王氏家族历经明清两朝历300年修建而成的,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它是依山势而建的封闭式城堡似的建筑群,有“民间故宫”之美誉,并有“王家归来不看院”的说法,它是一座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博物馆,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民居民俗研究价值。它的建筑规模是乔家大院的10倍,然而乔家大院因《大红灯笼高高挂》名声在外,如果把乔家大院比喻为是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妇的话,那么王家大院则是一个养在深闺不被识的大家闺秀!
“地上千年壁垒,地下万米暗道”的张壁古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行走在北朝时期开挖的三层立体军事暗道里,有“行走一千三百米,穿越一千六百年的”时空感,这座融军事、民居、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古代“袖珍城堡”,简直就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葩!
位于黄河东岸的党家村,因村内有120多座四合院、11座祠堂、25个庙宇、戏台、文星阁、孝节碑等古迹,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村内用乱石铺成的纵横交错的小街小巷,最能唤起人们儿时的温馨回忆;位于太原市西南部悬瓮山麓的晋祠,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是为纪念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建。祠内几十座古建筑群代表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顶级水平。
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碛口古镇,其地理位置独特,黄河自北而来,湫水自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踞山头,山环水抱,阴阳交错,山的气势,水的雄浑,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景象!古时候,上游往来客商因下游河水凶险在此弃舟转旱路,这里就形成商贾云集的商埠重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很多本地人成为富商,富商们回乡修建豪宅,因此便形成了以碛口古镇为中心的包括李家山和西湾村在内的古建筑群落。李家山村依山而建的窑洞与豪宅,酷似“小布达拉宫”,从而被著名画家吴冠中发现,并列为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的永久写生基地。
……
十天之旅,让我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三晋大地!走进山西,我了解了一个不平凡的三晋!走进山西,我感受到了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2018年5月3日于荆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