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庄稼汉的腰筋(小说)
庄稼汉子凭的是一条好腰。插秧、扒沟,没有一条好腰,甭想将活儿干得快,又干得亮。杨笔挺打小下了田,腰就受不了那弯曲的罪。插秧没插上几个横行,嘴巴中就叫着“哟、哟、哟”就立了起来,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弯过去敲着腰。那个时候还在生产队上,年长的人就黑着脸骂:“你这屁大的小孩子,哪来的腰!”
屁大的小孩怎么连腰也没了呢?杨笔挺问着。问得哼训他的人,鼻孔中哼一声不与他理论。庄稼人有些俚语是颇含深意的,很难解。
那时杨笔挺还是个在校学子,只是星期天、假期下生产队上劳作,开了学,就背着书包到学堂上了。他成绩不差也不好,少年人很容易做梦,多数是编织对异性的美梦。那梦缠得一团面糊似的,老师黑板上讲的课,要进入脑瓜儿中,还真有些难。有些进了,有些没进。老师在黑板上讲《松树的风格》,要学生们学着,写作文。老师讲写作要领,千万别按自己的想法说,我看见松树了,松树是烧火的好材料啊。同学们一阵大笑。杨笔挺就问老师,他就是觉得松树是烧火的好材料,没发现茅盾先生说的那种品格,怎么写?老师骂着,不就是叫你学吗?
杨笔挺坐在位置上,看着老师讲,听得比老师还累,连腰也酸麻了起来,也没有领会老师讲的那一套。他就干脆自作主张,写了晚上他与儿伴到生产队桃园里偷桃子吃。他看见桃树,又在月光下,可有丰富的联想了。他甚至以为那不叫偷,而是在天上游,就是孙大圣在天宫中,还有白马,还有仙女。作文交上去,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朗读了杨笔挺的作文,然后将他的作文簿撕得稀巴烂。这是什么风格啊?偷桃子,还说不是偷,是游仙宫,还孙大圣,还要猪八戒呢。
同学们嘻嘻哈哈地一阵笑,杨笔挺鼻翼一股风透了出来,出了一个哼字,也没有将老师的话当一回事。
这样的学生一般是考不上学校的,杨笔挺也不例外,初中毕业连个高中也没有考上。
没有考上学校那就得下田地里干活啊。可杨笔挺下了田地,腰又没个筋道。他爹与兄长没少骂他。别人插秧,弯下腰去,只看见屁股往后退,不见脑瓜儿仰起来,杨笔挺脑袋就像呛水的游泳者,不停地仰起来。别人拿一把锄头,躬着腰,他握着锄头柄笔直地直着腰。他爹一气之下,就将他用的锄头柄锯了一大节,短短的锄头柄,你握起来,不弯也得弯下腰。
杨笔挺也慢慢地学着弯着腰,忍着腰酸。腰酸的酸,那可不是就在腰部酸,全身也是酸麻,骨子里也会阵阵痛。气也喘不均。杨笔挺也得学着。旱地上的活,杨笔挺还慢慢学会了弯腰,水里的活,杨笔挺还真地没有学会,生产队就解体了,田地到了农户。杨笔挺的兄长也娶上亲,另立了门户。
杨笔挺就跟着他爹娘生活。而乡下人说亲事早,杨笔挺的爹逢人就提起,帮我家小子提门亲哇。这杨笔挺的爹是个精明人,家里经营的也是错,妻子养了一头母猪,他还养了一头牛。杨笔挺也学会了犁耙的活儿,农忙时就要在庄上帮人耕田赚点钱,这日子还比周围人好不少。还真有那媒人替杨笔挺说亲事。
这杨笔挺读书不是个料,粗活也不是十分地好料,可人长得帅气,干了农活,还练出了一身的筋骨。娶亲眼光还有些高,相了三四个,他都没有相中。有一回媒人问他,你要娶啥样子的女人呢?杨笔挺哈哈一乐,说道:“要有一点文化的!”媒人说他自个儿才是个初中生,还要求人家女孩有点文化啊?只要识得几个字就算相配了。
不过杨笔挺仗着自己还年轻,没点文化的人他还真的不想要。他以为没点文化的人,跟母猪差不了多少。他爹将他一顿好骂,不冲泡尿照照自己那张脸,你要这挑,那挑,就等着打光棍吧。
而这杨笔挺还认了真了。还好有人替他说了门亲事,是个高中毕业的女生,离他庄上八里地。
这乡下人相亲与城里人有些不同,乡下人相亲,大多是由媒人前来说媒,男方去女方瞧一眼,两人对得上眼了就开始谈后续的工序。后续女方还要派出七大姑、八大嫂上男方去“看东家”,看了东家,女方满意了,就商定“认亲”,认亲那天女方就要开出礼单,还要开出出门的八字。接下来逢年过节男方还要上女方家去送节,一般头年认了亲,第二年冬天结婚。结婚前还要“送定”,送定这一天男方除了送女方猪肉,还要糕饼。所以乡下人生了女娃还有一说,就是生了个“大糕饼”。
这杨笔挺去相了那女子,一眼就相中了。那女子丢了杨笔挺几眼,就与杨笔挺牵上眼线了。男女有意,事情就好办了。
杨笔挺的爹娘也开始替杨笔挺操办了起来。第二年八月中秋是个大季节。可八月中秋前两天杨笔挺一家子就接到了女方的信,要他们不要送了。这信号就是释放出船要搁浅了。
杨笔挺赶到了女方家,女孩的娘说女孩不在家,出门去了。杨笔挺与准丈母娘说:“有什么事直说,只要女孩给句准话,我又不是没有文化的人!”
“你有啥文化?名为初中毕业,写个字也像个鬼画符,还说有文化!”准丈母娘将杨笔挺戏谑了一番。杨笔挺要准丈母娘不用骂人,帐也可以不算,就这样了结也可以,只要他当着女方的面说几句话。可是他就是见不着女孩了。
杨笔挺就去找媒人。媒人说女孩已经与外村一个代课教师好上了,那代课教师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所以很有文化。
杨笔挺听了,笑道:“这不就好了吗?她喜欢有文化的人,可以啊,为什么不早说?”
媒人被杨笔挺的沉静震惊了,乡下许多男女青年到了算帐的时候非闹到撕破脸皮不可,可这杨笔挺就这样爽快地接受了。
杨笔挺同意与女方清帐,回到家,让他爹掀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为什么就生了他这么笨的儿子?这么好说话?不闹他个天转地翻,别人全当他没气的熊包了。
杨笔挺要爹不要生气,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自由,况且他还年轻。这一趟姻缘就这样了结了。而杨笔挺与女方算了帐,居然换了一个人似的,他白天干活,晚上就在家练毛笔字,他还提着酒,上庄上毛笔字写得最好的一位前辈那儿求教。那先生进过私塾,还做过民国时期法院里的秘书。他告诫杨笔挺要学好毛笔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仅要临碑贴,还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只有悟出了道,才能真正写出好字。
杨笔挺一心想自己变得有文化,不管吃多少苦,他都忍得下,就是不能忍下别人骂他没文化,还将他女朋友抢了去。
杨笔挺这人腰上的筋骨不好,可他心里倒有股筋骨,要干的事,还真的吃得了苦。下了决心的事,就丢得下许多侃大山的朋友。无论春夏秋冬,杨笔挺一得空就练字,读书。他开始读书时,以前在学校里老师讲的他得不了心,自己看了反而得了心。许多理儿,他明白过来了。当年老师强求他写出松树的风格,他没个体会,现在他就明白到松树的风格了。
这杨笔挺练书法练出了筋儿,腰骨上的筋也出来了。他插秧不快,就是不轻易地直个腰。过了立冬,自家田里种麦子,杨笔挺脱了衣服,光着膀子,累得一身的汗珠子也不直个腰。他扒沟,站在田塍上瞄一眼对面的田塍,瞄出一条线来,弯下腰,把稳锄头,拧紧腰,就是一口气扒到头才直个腰。他理出的麦沟,麦苗出齐了,一行行整整齐齐的。他家的田就在大路旁,有一天硬是吸引了一个女子的眼球,托了媒人上门来求亲。那女子人长得不懒,就是没有什么文化。
可这杨笔挺也二十七八了,乡下人过了三十就是打光棍的料,没有哪个女子再来睬你了。杨笔挺无奈就接受了这女子。还好,这女子也是一把干农活的好手,插秧两个杨笔挺也胜不了她。也不反对杨笔挺晚上练个书法,看个书。
两人婚后很快育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娃。可就在女娃会跑会跳的时候,杨笔挺在一次省书法协会举办的书画比赛中,书法博得了二等奖,绘画《一个汉子的腰》博得一等奖。这一下杨笔挺可出了大名了。一阵热闹的名声过后,杨笔挺受聘于城里一家书画培训机构的老师,就住进了城里。老婆有一回进城居然发现他与一个女教师过于亲热,就当场吵了起来。老婆回家还一哭二闹三上吊,逼得杨笔挺辞了那份工作,回到了山村。
杨笔挺在城里也长了见识,自己要再进城去,说不定老婆又要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乡下有个说法,你要经常去找鬼,鬼可真要请你入了门的。所以杨笔挺不敢再进城去了。可书画已经进到了他骨子里。他回乡后,就对老婆说,这书画也不一定要多高的文化,才能学会的,只要有底子,许多农民也可以学的,况且乡下人的骨子是浸泡在大自然中的,牛啊,鸡啊,狗啊,草啊,风啊全是绘画的好素材,不如她也跟着学。
杨笔挺的老婆说,她学绘画干什么?又不能卖钱。杨笔挺说,这倒不一定,画得好,还真可以赚点钱,总之比赌博好得多。
杨笔挺的老婆也是为了套住杨笔挺的心,也跟着学着绘画。而这杨笔挺老婆从小学过剪纸、绣花,杨树笔挺教她一些基本功,她倒很快领会了。有一天杨笔挺老婆画的一幅小牛出生图居然让杨笔挺卖了出去。这在庄上引起了一些女人的兴趣。杨笔挺的老婆就当起了姐妹们的老师。
杨笔挺一家子在庄上的威信也慢慢地高了起来,杨笔挺居然被村民们推上了村民主任的位置。杨笔挺就努力将村庄打造成了“农民绘画村”,名声越超转越响。庄上许多农民已居然拿起了画笔,从事了绘画,还引来了外国人进村来参观。外国人见了杨笔挺,就问起杨笔挺儿时有啥过人之处?杨笔挺就说起儿时偷桃子的事。
外国人惊诧地问道:“你也这样没文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