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燃烧的数字(报告文学)
引子
在风景秀丽的鄂东大别山主峰南麓常年活跃着一支朝气蓬勃、敢打硬仗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队伍的领头人年方四十有七,一米七零的个头,身材魁梧,血气方刚,眉宇间透露出坚毅,给人一种正义凛然的感觉。
在群众的眼里,他是个心系民生、秉公执法的好局长;在下属的眼里,他是个严于律己、宽己待人的好上司;在领导的眼里,他是个敢于担当、作风硬朗的好干部。
担任局长6年来,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用真心、真情、真爱守护着大地的尊严,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奉献之歌!
他就是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国土资源局党总支成员、执法监察局局长龚洪潮。
6年来,龚洪潮和他的团队累计查处各类违法采矿、违法用地案件426起,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8人,移交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人,没收非法所得1200万元,为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违法用地、违法采矿发生率由2007年的70%下降到2012年的1.7%,最大限度减少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发生。
在与非法者斗智斗勇的艰难执法过程中,龚洪潮19次受伤、3次住院,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险些丧失了宝贵的生命。燃烧的数字,书写了一位普通党员干部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燃烧的数字,铸造出了新时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的光辉形象!
第一章:6与56“起狼烟”
56个长居户欺负6个外来户,在他们的院子里强行建房,副镇长前来制止,他们公然打伤副镇长的眼,扬言“哪个敢拆我的屋,我就要谁的命!”这时候,他来了……
一
2007年9月,龚洪潮被任命为罗田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局长。一上任,他就烧了“三把火”,一是抓人事。从各业务股室和乡镇国土所抽调业务水平高、政治素质好、个人能力强的年轻人来充实到执法队伍中。二是抓制度。健全了风险防控、岗位承诺、绩效考评、责任追究等16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三是抓学习。坚持周六学习日制度。他首先带头坚持每天两个小时的学习,而后亲自备课,以案说法,以案说办案技巧,以案查办案漏洞。学业务,学法律,学政策,全面提升了执法队伍素质,从而使全局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生动局面。
龚洪潮的“三把火”烧了还没几天,就在他组织全局利用“周六法律课堂”学习的时候,一个6户与56户之间的家族土地违法案件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一位身材消瘦、穿一身红衣服30来岁的女子带着其他5户男女老幼群众怒气冲冲地闯进了县国土资源局大院。
“你们管不管?不管,我们就到市里省里甚至中央去上访!就是砸锅卖铁我们也要打赢这场官司!”
她叫丁红英,是罗田县河铺镇的一名小学教师,同她一起上访的都是河铺镇象鼻嘴村的村民。
1997年,象鼻嘴村村委会由于外欠债务过大,决定将建在松蔡公路北边的7组地盘上的老村部,呈“凹”字形的坐北朝南三合院大小17间房子卖给村民,用以偿还部分外欠债务。
村委会的卖房公告张贴以后,3天内7组村民仅有1户愿意购买,其他人因嫌房价过高都不愿买房。
后来,这些房子被居住在高山的其他村民小组的6户村民出钱,或2000元一间,或3000元一间购买下来,并完善了过户手续。丁红英原来就是居住在象鼻嘴村3组高山上的农户,也是6户买房户中的一户。
随着岁月的更替,沿松蔡公路北边建造的住户房子有了商机,有的渐渐成了商铺,显示出更高的利用价值。象鼻嘴村7组的有些群众就眼红了,动起了歪脑筋,想以常居户欺负这些外来户。
历史上河铺镇象鼻嘴村大多是肖姓人家,是一个大家族,有着很强的家族观念和派别意识。几个肖姓人一煽动,就有56户肖姓群众以建商铺为名,你出100元,他出200元,我出500元,集资在6户群众家的院内公路北边“凹”字形空地上建起了160平方米的土房子,目的是逼迫6个外来户购买他们建造的这三大间土房子,故意挤兑他们,看他们6户群众的笑话。他们建造的这3间土房子,东边仅留1.2米的通道,房后北边给6户仅留了2.3米的院子,西边丁红英家住房前仅留了0.7米的出路,连自行车都难以推进屋内,1楼2楼暗得白天都得亮着灯。
“他们这是欺负人!”丁红英气得满眼泪水地说。
“外来户怎么啦?我们是合法定居户,哪有这样欺负人的?”6户群众义愤填膺,眼中直冒火。
这56户肖姓群众中,有的还是村组干部,与镇里县里都有这样那样的关系,他们有的站在台前直接参与煽动闹事,有的躲在幕后指挥着群众闹事。
由此,造成了矛盾升级,引起了6户群众上访。
开始,丁红英他们6户把问题反映到河铺镇政府,分管土地工作的副镇长肖军康立即赶到现场制止。56户肖姓群众不仅不听劝阻,还围攻打骂他多管闲事,并将肖军康打得满脸是血,右眼严重受伤,被送到河铺镇卫生院缝了5针。
万般无奈之下,丁红英只好带着6户群众家中的男女老少10多人租车赶到45公里以外的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找龚局长讨个说法。
二
当时,许多人都看到了这起家族土地违法案件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在农村,涉农案件是群众集体上访案件中的“高压线”,非常敏感,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造成工作的更大被动。
就有人劝龚洪潮不要触摸这条“高压线”,担心他的能量还没有达到处理这种复杂人事关系的程度,弄不好会深陷泥潭而无法自拔。
但是上级领导在关注着他,群众在观望着他。他想,任何事情只要你去干就会有风险。既然组织上信任我,让我当这个局长,就得尽职尽责替领导分忧为群众解难。
“群众有合理诉求就得接、就得干,我的词典里没有‘拖’字!”他这样坚定地对全局干部说道。
三
第二天,龚洪潮便带领执法人员迅速赶到事发现场,边了解情况边宣传用地政策,并现场向当事人下发了《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
为防止事态扩大,此后的20天他连续3次带领执法人员前往督办,对违法用地行为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谁知这伙人视法律为儿戏仍然我行我素,强行建起了违法建筑,并托人带话给龚洪潮,“哪个敢拆我的屋,我就要谁的命!”
面对威胁,龚洪潮毫不畏惧。在掌握大量的确凿证据后,他向县政府分管领导如实汇报,接着申请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准备拆除这一违法建筑!
那天是阴天,云层浓厚低沉,地上没有一丝儿风,宁静,肃穆,天地间好像都明白,这是个庄重严肃的日子!
早上7时,36名法警、8名执法局工作人员、4名当地派出所干警、6名河铺镇政府的干部,乘坐10部执法车辆,带着1台挖掘机,浩浩荡荡奔赴现场。
8时30分,执法人员来到现场。在龚洪潮的指挥下,执法人员按照责任分工,有的守住路口,有的设置现场警戒线,有的观察周围变化,有的指挥挖掘机实施拆除违法建筑。
附近围观的群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站在警戒线外观望着,对这一执法壮举无不投以赞许的目光。当违法建筑瞬间轰然倒塌的时候,群众中突然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6户群众为表达他们的谢意,专门请人制作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秉公执法,执政为民”,租用一辆三轮车请来锣鼓队秧歌队30余人,高高兴兴地走进县国土资源局大院。丁红英将锦旗恭恭敬敬地递到龚洪潮的手里,感激地说道:“龚局长,你为我们讨回了公道,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你是我们拥护的好官!我们真诚谢谢你们这些执法干部!”
第二章:8与19“血与火”
8个非法采矿点疯狂地偷采,疯狂地偷运,弄得生态失衡大地污染;龚洪潮和他的队员们与这种犯罪行为展开了面对面、血与火、生与死的斗争;他19次受伤、3次住院,与死神擦肩而过……
一
2008年到2010年,是罗田县非法开采超贫磁铁矿最为猖獗的时期。起初矿老板在河里淘铁砂,后来到山坡上开采矿砂,最后干脆跑到田地里挖矿砂。
环境被污染了,河道被矿砂淤塞了,良田被成山的废土掩盖了,山坡被开挖成了一个个水塘。群众对此十分不满,到处上访告状反映情况。领导的压力,群众的压力,社会的舆论压力,每天把龚洪潮压得几乎透不过气来。
龚洪潮感到责任更加重大了,从来不服输的他再次激起了工作豪情,他决定要打一个漂亮仗,一定要把非法采矿问题处理好,还老百姓清新空气,还老百姓碧水蓝天,还老百姓良田好地。
违法矿主为了躲避巡查躲避处罚,跟执法队员玩起了“麻雀战”、“游击战”。罗田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副局长郑菁说得非常形象,“在矿山整顿过程中,这些违法矿主采取的策略是:我们去,他们停;我们走,他们动;白天停,晚上动;周一到周五停,周六到周日动。有时还在主要路口派专人看守,在山顶派专门瞭望哨监视,利用手机互通情报。”
针对这一情况,龚洪潮及时采取了对策:一是“白加黑”。对重点区域,不分白天黑夜重点巡查。二是“5+2”。对重点区域,周一到周日不间断地巡查。三是“杀回马枪”。刚刚离去,再突然杀回来,实施突击巡查。四是“迂回包抄”。从不被引起注意的路段开车过去巡查,待要到达巡查地点时,把车停下来,用执法车堵住主要路口,徒步奔赴非法采矿点,突然实施巡查。
二
2010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晚7时,刚刚结束一天紧张巡查工作的龚洪潮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正准备与家人一起吃团年饭。这时,他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龚局长,有人正在匡河镇九口塘村非法开采偷运超贫磁铁矿!”
对于龚洪潮来说,案情就是命令。他立即放下碗筷,正要出门,妻子颜红利拉着他的手说:“我知道你平时很忙,没求过你什么,可现在是吃团年饭,能不能陪我和孩子把这顿饭吃完了再走?”
团年饭是罗田的一种风俗习惯。腊月二十三小年过后,从腊月二十四到腊月三十,都会召集最亲近的家人在一块儿吃团年饭。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重要的亲人聚会,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十分看重这次聚会,没有特殊情况,照规矩每个人都要按时参加,并把团年饭吃到底,不能中途退场。按照惯例,龚洪潮家的团年饭定在腊月二十八的晚上。
面对妻子期盼的目光,龚洪潮心里说不出的愧疚,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说:“大过年的,群众来电话是信得过我们,如果知情不查,岂不是我这个执法监察局长的失职?”说完,便撒腿冲了出去。
屋外寒风呼呼地刮着,刮得山坡上的树枝发出呜呜的尖啸声。
龚洪潮独自驾着车,按照群众举报的地点风驰电掣般疾驰着。
快过年了,和他一起执法的同事们辛苦一年了,在没有确定是否真有人在非法开采偷运矿砂的情况下,他不愿意轻易打扰他们。
当他开着车来到距离非法采矿点大约一公里的地方,为避免被发现了,他把车停在了路边,下车徒步沿着结冰的泥泞土路悄悄地走过去。寒冷潮湿的气流刺在他的脸上,刺在他的耳朵上,他感到异样的寒冷,周身不时地打着寒颤。
他裹了裹衣服,悄悄地来到采矿场附近。当发现确实是有人在非法开采偷运矿砂时,立即拨通手机给郑菁等人,要他们尽快赶到现场。
郑菁放下电话,二话没说,迅速叫上两名同事搭乘一辆出租车就赶了过来。
为防止偷运者逃跑,龚洪潮返身回来把执法车堵在必经路道上,再次赶到采矿场附近蹲下身子监视着采矿场的动静。当看到偷运矿砂的车辆即将离开现场时,他不顾危险立刻冲了过去。天色漆黑,他脚下一滑跌倒在沟堑里,他一瘸一拐地强撑起来,扑过去只身挡在正准备离开的大卡车前,大声喝道:“快停下,想走除非从我身上轧过去!”
违法行为人汪某一听喊话的人是龚洪潮,不禁吓了一跳,跳出驾驶室对他说:“龚局长,共产党的干部我见过不少,可没见像你这么玩命的,就凭这一点,我愿接受处理!”
这时,郑菁他们正好赶到现场,郑菁见场面已经被控制了,走上前紧紧地握着龚局长的手说:“龚局,你应该和我们一起来,不应该只身闯进现场,这样太危险啦!”
三
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远不止一次两次了。
那天下着蒙蒙细雨,路面已经被雨水打湿了。寒冷潮湿的西北风搅着雨丝呼呼地刮着,撞在他的脸上,使他难以透过气来。
下午1点30分,龚洪潮带领执法人员来到匡河镇石桥铺地段巡查。突然,一辆满载铁砂精矿产品的蓝色大卡车从他们面前呼啸而过,引起了他的警觉。
“这是非法偷运,追!”他命令执法车立即调头追了上去。
他和队员们一面沿着运输线路追踪拦截,一面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
高大的矿车在前面疯跑着,他们驾着执法车在后面紧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