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母亲节忆母亲(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母亲节忆母亲(散文)


作者:黄土弟子 童生,745.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4发表时间:2018-05-13 18:55:09

母亲过世四个年头了,每当想起她那张慈祥的面孔,柔和的眼神,我的心都在哭!多少次内心深处对母爱的呼唤,让我难以割舍,难以忘怀!
   母亲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时农村盛行早婚,她十五岁就与父亲结婚,因祖父英年早逝,初进孤儿寡母的清贫家庭确是一个严峻考验。而她没有任何怨言和嫌弃,毅然挑起了一家主妇的重担。她除了下地干农活外,把家里家外打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家人有说有笑,和睦相处,吃穿有余。时隔不久,农村实行了合作化,哥哥、大姐、二姐相继出生,家里人多劳力少,生活便走了下坡路,随后又艰难地度过了1960年大年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和妹妹也相继出生,全家八口人的衣食仅靠父母拼命挣工分分到的几百斤粮食和十几元现金维持。为解决吃饭问题,夏季母亲天不亮就到田间地头挖一筐苦苦菜(野菜,可食),秋季农业社收工后,借着月光,收割一捆棉蓬(野生植物,籽可食),家人饭碗里多半是野菜和棉蓬炒面。包产到户后,饱受饥饿的父母从没睡过天亮,精心务做农田,不久成了本村数一数二的致富户。
   我的一生是在母亲呵护和关爱下成长的。自我记事以来,从1到10的数字是母亲教的,上学书包是母亲一针一线做的,参加工作后如何做人做事也是母亲一言一句嘱咐的……
   我家是独庄头,距小学有8里远,而周围一里多没有住户。我入学时,母亲连续几个星期送我到学校。以后的日子,她仍坚持每天早上送我到邻居家攀伴,放学前又到邻居家等着接我,生怕路上被什么吓着。一天放学后,我和几位同学在路上玩耍,不觉太阳落山了。正在焦急,哭成泪人儿的母亲出现在眼前,她埋怨了几句,就领着我往回走。在路上母亲告诉我,她接不到我,把周围人家全找遍了,还去了学校。我知道自己错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场向母亲保证以后不再贪玩了。母亲会心地笑了。还有一天,我受凉得了胃痉挛,肚子疼得直打滚,母亲焦急地背起我,跑了七、八里路,找到一位懂单方的老奶奶为我看病,但见她取出一瞄新针刺我指关节,随着剧烈疼痛,点滴黑血流了出来,几分钟后我感觉肚子一点也不疼了。之后,母亲拜老奶奶为师,学会了许多治病单方,还把这些方子传授给了我。
   那时我家很穷,兄弟姊妹穿的衣服多半是大人穿过后再次改装缝补而成的。那年秋季,母亲把父亲穿了几年已破得不成样子的毛衣改装后用毛袜腰子缝补了让我穿。到学校后老师让我站出来,指着我穿的毛衣对同学们说:大家看看,清香同学穿的毛衣缝补得多好,再看看你们那个邋遢样。当我想起这件事,那首《游子吟》的诗句下意识地在脑海里回荡: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不正是母爱的真实写照吗!
   上中学学校更远,距我家六十里开外,每学期母亲都要给我送几次干粮,途中要过一条大河,过河要穿越木椽搭建的独木桥。那年春季河冰刚刚解冻,母亲又给我送干粮来了,我看到她裤腿大半和鞋子全湿透了,冷得直打哆嗦,便与她到校外一角落用柴火烤。当我问及母亲衣服咋湿的,她幽默地说:今儿过河中了邪,刚到中间桥跑了,妈一追桥扑到了空。我迟疑地问:桥怎么会跑呢?母亲笑着说:呱娃,桥不会跑,是妈晕水了,看到桥跑了。说着,我和母亲都哈哈大笑。
   1984年10月,我被录用为四合原乡政府干部,母亲知道这个消息,高兴得一夜没有入睡。上班那天,母亲赶着毛驴驮着铺盖行李,一直送我到单位,途中反复叮咛:儿子,咱们一家人上几辈子都没有一个工作的,咱们村子里只出了个教师,你这次幸运当干部了,但你一点都不敢骄傲,一点都不敢占便宜,好好工作,好好做人。我说:儿子一定听妈妈的话。到单位,母亲帮我打扫了宿舍,铺好床,把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才回家。那时我工资还不到四十元,母亲怕我吃不好,有空就给我送吃的,还不时给我零花钱。1997年8月,组织任命我为秦团庄乡党委书记,母亲再次叮咛:儿子,这次你提了官,工作干得好,妈很高兴,但书记是一方父母官,你要端平一碗水,爱护老百姓,不敢爱钱。我说:妈妈,我是农民儿子,您的话句句记在心上。正因为母亲谆谆教诲,使我在各个岗位工作近四十年,努力做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没有犯过错。
   佛说:即使有人左肩荷父,右肩荷母,行千万里,也不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受此名言哲理感悟,参加工作后,我努力格尽孝道,给父母买东西,给父母零花钱,陪父母逛逛街、说说话那是常事,邻居都夸我是个孝顺儿子。2003年父亲临逝前对我说:儿啊,爸这一辈子性格孤僻,和子女交流少,老年也享福了,就是到外面转得少,你妈身体还好,有空陪着出去散散心。父亲的话使我很惭愧,同时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孝敬老人不只是让他们吃好、穿好,还要让他们有个好心情。父亲过世后,我尽力为母亲创造出游和到亲戚家转转的条件,也算是尽孝的一点小小行动。
   东老爷山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陕甘宁周边知名的道教名山,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到初三要过传统庙会,远方亲戚大都不约而同上山敬香。期间,我总是陪母亲上山逛庙会,让母亲有条件和亲戚说说话。
   2010年“五一”长假,我陪母亲在银川河东机场乘坐飞机到了北京,参观了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游览了故宫、动物园、鸟巢和颐和园,圆了她坐飞机、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梦。在此前后,还抽空陪母亲到了西安、兰州、银川,游览了大雁塔、钟鼓楼、五泉山、影视城等旅游景点。我尽力做到这些,让母亲很高兴,但与母亲养育之恩相比那只是千海一粟,微乎其微。
   母亲走了,永远不会回来了。如果有冥国,我想她一定很快乐。因为她不论到哪里,人格品质是第一的,贤惠善良是第一的,勤劳质朴是第一的。好人一生平安,好人逝后也一定平安。

共 22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笔下的母亲,称得上是世纪老人。和大多数母亲一样,过着勤劳,俭朴而又平凡的生活。然而,在儿女们眼中,每位母亲都是伟大的,她不止从无到有的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不止从小到大对我们呵护倍至;还教我们为人处世,指引我们最初的人生观。正如作者所引:“即使有人左肩荷父,右肩荷母,行千万里,也不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虽然作者已是人中孝子,却仍怀感恩之心,仍觉母恩,报之不及。文章言语朴实,感情真挚,没有过多的抒情,字里行间却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散文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冰城雪主】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城雪主        2018-05-13 18:57:24
  问好老师!感谢支持【看点】,期待更多佳作!敬茶!
字是纷飞雪,朵朵入梦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