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人生的底色(散文)

编辑推荐 【流云】人生的底色(散文)


作者:鲁紫苏 秀才,2988.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58发表时间:2018-05-14 10:09:57
摘要:总有那么一天,底色会由繁杂转为简单,从前的浓墨重彩,变得不再重要。中年后,要学会简单、干净、清澈、养生。心里始终应该有点什么,无关爱情,无关风月,无关疼痛和甜蜜。天地茫茫,如雪后的大地,变得简单再简单,静坐,人生如茶淡如水。

【流云】人生的底色(散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琅琅上口的《三字经》被作为国学在校园中推广了,稚嫩的声音回荡在校园里,散步在校园里,感受到春光美。
   人之初,即是人生之底色,由善良作底,世界便添了一抹暖色。而后两句则是后天的复杂的人生经历积淀后,形成不一样的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的千姿百态……
   底色,有时候是命中注定的。人一出生,就带着某种神秘的味道。比如衔玉而生的宝玉,比如出生在帝王之家的公主,一开始就浓郁厚重,鲜艳夺目,享尽荣华。有的则出生在非洲,温饱都是奢望,更别说什么教育学习类的精神需求了。看过有关佛家理论说是某个地区的人出生,是有共业所致,比如非洲,比如叙利亚、伊拉克的频繁战争,个人的出生命运走向,则是前生业力的显现,比如生长在同一环境下的你、我、他。
   可是,娑婆世界刚强众生,怎么会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呢?像那川菜、鲁菜、粤菜、湘菜等几大菜系本是因地方的气候环境所致,经过若干年生活在那里的人的实践和传说,如小水滴,人多了传得久了,慢慢成溪,一轮一轮的,汇成江河。久而久之,形成了地域文化,这吃的东西,一搭上文化的边儿,就变得有了生命了,就会有人学习借鉴,所以不说大城市,即便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城,也是几大菜系争鸣,更有其他小吃遥想补充,丰富了人们的味蕾,让人们感觉到生活的美好真实。
   遗憾的是,川菜麻辣烫,开始总是吸引人,因为与众不同嘛,这一大锅油汪汪麻香香的菜,要的就是你的肠胃的屈服,只是吃的多了,还是会倦。人生还是要归到平淡的,青菜豆腐,老百姓的一粥一饭,一个咸菜疙瘩,一杯茶,更能让胃肠熨贴,这是多年的饮食习惯留下的根基。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让底色加深密度,小学中学同学聚会,因生活圈子不同,谈论的往往是追忆过去似水流年的点滴。而毕业之后的岁月,谈论得多了,少年的朋友就会有些许尴尬,所谓时过境迁,是彼此的境遇如今大大的不同。你锦衣夜行,出入高档酒店,常飞行在空中像蜘蛛侠,而对方可能还为生计奔波,别说在天上飞了,即使是电动自行车,还是思索再思索,盘算再盘算为未知的电费而扰心呢。你的底色可能迷离绚烂,烦恼是精神类的,甚至上升到哲学意义上的烦恼,而对方可能纯物质的,他的人生底色单调、惨淡、茫然。
   人生最初的底色是天意,随着后天的阅历丰富,经过一番努力变化后,往往会守得云开见日出。就像童话中的丑小鸭,经过一个难忘的严冬后,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而有的开始的底色绚烂华丽,但经过岁月的晕染,或许会变得凌乱蒙灰了。
   前几天,初中老友燕子打电话给我说,还记得李静吗?我找到她了!她现在在社科院里上班啦,她喋喋不休地叙述李静同学硕博联读,十几年冷桌子热板凳的光阴缓缓而逝,成了我们班令人羡慕的人物。之前燕子的确与李静交往很好,只是燕子初中毕业就回家了,而李静则是刻苦努力扶摇直上一口气考到北京啦。只是好不容易找到的信息,她给李静打电话,李静的反应是淡淡的,冷冷的,而且说是很忙的。燕子很失望。
   记得懵懂少年时,两人不过是小城中两个要好的闺蜜,分享好吃的和小秘密。那时燕子家境较好,而李静相对贫寒,燕子常带苹果梨子的给李静分享,课下,在操场上旁若无人地咔嚓咔嚓地咀嚼,声音清脆的让树上的鸟儿都羡慕。可是,当初中毕业后,李静考上高中,燕子回家,人生经历开始有了分歧,这少年的湿润气息,心里的茫然终究敌不过岁月的长风。这点点少年的友谊,毕竟不是山高水深的源远流长,到底敌不过岁月的变迁,很快地在人生旅途中干涸、陌生。
   至今回忆起来,燕子还记得当时两人在操场吃苹果的样子,我听着电话,什么也说不出,只是倾听,这有什么委屈的呢。都已过去的了,你费心地找寻人家的联系方式,底色相差太大,再想水向东流,有意义吗?
   少年不过是小城中些许孤独、些许幻想的少年,独在城上忆往昔。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电视上那时正上映《红楼梦》,羡慕画上的姑娘们整天快乐吃好吃的,吟诗作赋的清雅日子,放学后会骑着单车乱转。那时心里是不安分的,看到上映的武侠剧,又生出了想拜师出家学功夫的念头。总之,那时心是蠢蠢欲动的,心里是对平淡生活的抵挡,大片大片的茫然。
   其实那只是心里的声音,真实的我则是,规规矩矩勉强考上高中,勉强考上专科,学了个不感兴趣的专业,一辈子的底色就这么地定下来。有时想想啊,真有点不甘心,也会想逃。
   逃到哪儿呢,你自己的人生底色是自己一笔一画地描上的,怪谁呢?即使是想掩饰,也总是不能够了。
   寒风细雨的少年终于过去,结婚,生子,人生的底色渐渐地平静下来,生活中也会发现很多快乐的东西。慢慢地有了第一根白发。分外地惊心!拔下来!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墨里藏针渐渐地几乎霜林尽染,拔得及吗?拔得尽吗?人到中年了,人会老的,心也老了,由着头发自然地白着,如同身上长满了虱子感觉不到痒了。
   周日下午与旧友相约,喝茶,絮絮地谈些家长里短和往事。太阳慢慢地西下,天边变得妖娆和明媚。
   总有那么一天,底色会由繁杂转为简单,从前的浓墨重彩,变得不再重要。中年后,要学会简单、干净、清澈、养生。
   心里始终应该有点什么,无关爱情,无关风月,无关疼痛和甜蜜。天地茫茫,如雪后的大地,变得简单再简单,静坐,人生如茶淡如水。

共 21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题目引发读者思考,人生的底色,到底要阐述什么呢?什么是底色?带着问题阅读,开篇就开门见山,由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几句话告诉我们:人之初,即是人生之底色,由善良作底,世界便添了一抹暖色。像闲话家常般,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说明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让底色加深密度。如哲学中言: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何况人呢?后天求学经历的不同,工作环境的不同,会改变人的底色、心境、命运。同学李静和燕子的遭遇就是典型事例,少年的友谊,毕竟不是山高水深的源远流长,到底敌不过岁月的变迁,很快地在人生旅途中干涸、陌生。最后作者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时的梦想与现实终有差距,人生底色是自己一笔一画地描上的,怨不得别人。随着岁月的流逝,渐生华发的自己已然增加了人生的阅历,懂得:总有那么一天,底色会由繁杂转为简单,从前的浓墨重彩,变得不再重要。富有哲理意味的结尾令人欣赏,令人赞叹!【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05-14 10:12:44
  活着,做人,然后写点文章。本文修改的很成功,全文透射出对人生的思考,富有哲理!欣赏佳作!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1 楼        文友:鲁紫苏        2018-05-14 10:34:59
  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和辛苦编辑,不知怎的,看到身边戏台似的人物粉墨登场,唱腔各异,昨天就有了写此文的冲动,再次感谢老师给予的中肯建议,让我找到努力的方向,认识您真好!
2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05-14 10:52:10
  你及时修改文章,对文学热爱的执着精神令我敬佩!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2 楼        文友:鲁紫苏        2018-05-14 17:32:34
  谢谢老师鼓励,怕拖拉不修改时间长了,不小心忘了,您更值得我学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