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寺(小说)

精品 【看点】寺(小说)


作者:尘风 布衣,15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39发表时间:2018-05-16 13:49:20
摘要:本文描写了寂静和暴力、圣爱和俗爱、智慧和无差别等主题

【看点】寺(小说) 大雪黄昏时分已经停了,白色将有色之物掩埋在深处,昏黄的月亮有气无力般地吊在空中,正像微睁的眼。
   湖面结了厚厚一层冰,把一座孤寺冻在了湖心。突然,湖边的木门被推开了,一个头上裹着纱巾的女人急促地向寺庙走去,女人怀里一个婴儿正在熟睡。
   寺下面是一个很大的方形木板,木板的四角用铁链固定着面貌狰狞的石头佛像。寺庙门前两座小石狮仰头跪在地上,此刻正与月亮相互对视。
   “咚咚咚。”
   一个中年僧人从床上坐起,点亮了佛像前的红色蜡烛。
   “门没有锁,直接进来吧。”
   女人轻轻推开门,朝着僧人鞠了一躬。然后把婴儿递给僧人,在佛像前跪了下来。
   僧人在地上铺上了一张草席,然后把隔间的被子铺到上面,轻轻将婴儿放到被子里,然后盘腿坐了下来。僧人用手摸了摸婴儿的额头,闭眼默念起经来。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佛像前的女人站了起来,又朝僧人鞠了一个躬。
   “现在天色太晚,就在寺里住下吧,明天天亮再走。”
   女人一脸疲倦,谢过僧人,就在婴儿旁边躺下了。僧人回到隔间,坐到木床上继续念经。
   后半夜,世界正沐浴在寂静中,女人悄悄爬了起来,打开门融进夜色。
  
   清晨,一个老僧坐在佛像前敲木鱼,突然寺外传来阵阵笑声。一只乌龟背壳朝下,四只脚在空气中不停地拨动着,旁边一个童僧正仰着头哈哈大笑。老僧从寺里走了出来,敲了敲童僧的头,童僧立马捧起乌龟放回水中。
   “我要出去了。”
   老僧背上包袱,解开栓在铁链上的船绳。
   “师傅。”
   “什么事呀,孩子。”
   童僧背着竹筐,摇摇晃晃地跑来船边。
   “我要出去采些草药。”
   老僧笑着说:
   “那我们一起去吧。”
   童僧拉开湖边的木门,
   “那我去山上采草药了。”
   “好,路上小心蛇。”
   山腰处有一座巨大的观音石雕,面目表情地盯着远处起伏的群山。童僧爬上石雕肩膀,看向寺庙方向。山谷中有一片湖被密集的树木包围,湖面腾起阵阵雾气,湖的中央,一座孤寺静静漂浮着,仅有一条小路,从湖边木门处开始,弯弯曲曲地延伸到密林深处消失不见。鸟在树上偶尔发出叫声,成为这里唯一的声音。
   童僧继续向山上走,在几块大岩石处停了下来,放下竹筐,把岩缝中的几株野草连根拔起扔进筐中。这时一条花斑大蛇爬了过来,童僧先看到了蛇。
   “嗯?”
   然后童僧拎着蛇头把蛇扔到了一边。
   傍晚,老僧沿着小路正往湖边木门走。
   “师傅,等等我。”
   “好。”
   童僧从后面跑着追上了老僧。
   木门上两幅门神怒目相视,老僧推开木门,童僧跳到船上,笑嘻嘻地说,
   “师傅,我今天可是采了不少草药哦。”
   “真的吗,你采了不少草药啊。”老僧边划着船边眯着眼笑着。
   船到了湖心的寺庙。
   老僧和童僧坐在屋檐下筛选草药,童僧把一株草药扔进筐里,老僧拿起严厉地说:
   “这种不要,吃了会死人的!”
   “这些草不都长得一样吗?”
   “你看这种草的根部,有一圈是白色的,这种就是有毒的,以后不要采这种。”
   第二天,童僧依旧去山上采草药,僧服仿佛与岩石融为一体。童僧来到河边,看见河中有红色的鱼游来游去,于是跳到水中,鱼群受了惊吓,窜向四面八方。童僧捉住一条拇指粗的小鱼,把一根细线栓到鱼身上,另一头栓上小石头,然后把鱼放回水中,童僧看着鱼在水中翻滚,哈哈大笑起来。
   童僧回到岸上,又看见岩石缝中有一只青蛙,于是童僧捉住青蛙,在青蛙身上也绑上石头,看着青蛙用力跳起,却落在原地,童僧哈哈大笑起来。
   傍晚,在下山的路上,童僧在石壁上看到一条正在休憩的蛇,童僧抓住蛇身,用线缠住蛇头,绑在石头上,看着蛇不断翻滚紧缩,童僧哈哈大笑起来。
   夜里,童僧已经进入梦乡,老僧轻轻走到童僧旁边,怀中抱着一块石头,老僧把石头绑在童僧背上。
   次日,寺外响着木鱼声。童僧揉了揉眼睛,艰难地站了起来,摸到了背后的石头,童僧摇晃着来到老僧身旁。
   “师傅,我背上有块大石头,你能帮我把它拿掉吗?”
   老僧没有说话,仍旧敲着木鱼,良久之后,老僧睁开眼睛。
   “你觉得很难受是吗?”
   童僧眯着眼睛委屈地说,
   “是的,师傅。”
   老僧抱起石佛擦拭起来,
   “你不是也对鱼儿这样做过吗?”
   “是的,师傅。”
   “你不是也对青蛙这样做过吗?”
   “是的,师傅。”
   老僧停止擦拭佛像,望向童僧,严厉地说:
   “你不是对蛇也这样做过吗?”
   “是的,师傅。”
   “站起来,走一圈!”
   童僧慢慢爬起来,走了两步就摔坐在木板上。
   “我走不动,石头太重了。”
   “那你怎么觉得鱼儿,青蛙还有蛇能受的了呢?”
   “师傅,我知道错了。”
   “去,找到这些被你栓住的动物,你把它们身上的石头解下来,那么我也会把你的石头解下来。”
   “但是如果那些动物死了的话,在你今后的生命里,心中都会背负着这块大石头。”
  
   蝉不停地发出叫声,想在短暂的生命里找到最合适的伴侣。一天,少僧与老僧正坐在木凳上捣药,湖边的木门被推开了,一个妇人和一个少女站在石台上,望向孤寺。
   少僧撑船把她们接到寺里。妇人在佛像前跪下来,双手合十做了礼拜。妇人对老僧说:
   “我女儿的病一直好不了,希望您能让她留下来治疗。”
   老僧同意了,妇人向老僧鞠了一个躬,然后离开了寺庙。
   一天,少女正在屋内换衣服,寺门被拉开了,年轻僧人望着赤裸上半身的少女,少女也回过头望着僧人,过了一会儿,少僧低下头轻轻退出房间。
   中午,少女正在睡觉,少僧轻轻走进房间,拿出被子盖在少女身上,然后跪在少女身旁。少僧动了动嘴唇,犹豫了一会,紧张地掀开了被子一角,把手伸了进去。少女也被惊醒了,急忙坐了起来打了僧人一巴掌,少僧慌乱地跪到一边合起双手念起经来,少女见状,放下被子把一只手搭在少僧肩上。这时,老僧走了进来,走到少僧身旁,问:
   “你为什么要忏悔呢?”
   少僧没有回应,拿起枕边的木鱼使劲敲着。
   夏末一天,少僧正准备出门采药,少女坐在石狮旁的台阶上望着少僧。
   “你要一起来吗?”
   少僧跟在少女后面,来到了河边。少女走到河中,弯下腰看水中游动的鱼儿。少僧趴在后面的石头上,像壁虎一般,却一不小心摔到水中。少女吓了一跳,尖声叫了出来,少僧从水里爬了起来,用手抹了抹脸上的水,呆呆地望着少女,少女轻轻笑了笑。少僧一头扎进水中,过了一会儿,手中捧着一条红色的小鱼送到少女面前。少女接过小鱼,鱼却滑到了水中。少僧走近少女,慢慢抬起手放到少女的脖子上,少女盯着少僧,突然把少僧推到水中。
   深夜,少僧始终无法入眠,一旁的老僧早已进入梦乡,于是抬起头看了看睡在正厅凉席上的少女,少女也睁开了眼睛,少僧连忙躺下将身子转向一边。
   天明,老僧已经去了山下,少僧背上采药筐,看了看坐在台阶上的少女,拉起少女的手就跳到了水中。少僧先爬上船,然后把少女也拉了上去,这对年轻人在船里不停地笑着。
   少僧背着少女来到了河边,在一块大石头下面,把少女放了下来,用手摸着少女的面颊,慢慢解开了少女的衣服……
   “如果见不到你,我会发疯的,我到底是怎么了。”
   少女躺在少僧怀中,少僧望着天空,喃喃地说。
   夜晚,老僧已经熟睡,少僧轻轻爬了起来,拉着少女的手走到船上。
   天亮了,老僧背着手走出寺庙,看到了光着身子睡在船里的年轻男女,老僧把船上堵水的木塞拔了出来。
   “啊,好冷。”
   少僧从睡梦中惊醒,发现船舱进满了水。少僧跪倒在老僧面前,不停磕头,惊慌地说:
   “师傅,我错了,请您原谅我。”
   “你的病好了吧。”
   老僧平静地问少女。
   “嗯,好了。”
   “收拾收拾东西,我送你离开。”
   少女站在门外,回头看着紧闭的寺门。
   “走吧。”
   寺里少僧对着石像失声痛哭着,突然少僧站了起来,推开木门冲了出去。船已经走远,少僧站在木板上望着少女,少女也回头盯着少僧。
   深夜,少僧躺在老僧旁边辗转反侧,少僧眼中的光闪烁着,终于像是下定决心般,少僧悄悄走出隔间,把一个佛像放在包袱里背在身上,然后对着老僧鞠了一躬,离开了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孤寺。
  
   山谷里有一片湖,像是莽莽山林间的一只明眸。湖上漂着一座孤寺,潜藏在氤氲的水汽中,与世隔绝。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僧服,坐在寺门前,老僧从包袱里拿出一块用报纸包着的油饼,咬了一口。这时老僧注意到报纸上的一条新闻:男性,30岁,杀妻在逃中,图片中男人的面貌正是当年离开寺庙的少僧。老僧拄着拐杖走进寺庙,把少僧当年的衣服拿出来,用针线缝好衣服上的破洞,然后撑船向湖边木门划去。
   再回来时,老僧的包袱里多了一只白猫,猫头从包袱上面洞口中伸出,眯着眼地看着绿色的湖水。
   一天,老僧正在木凳上捣药,木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花格子衬衫,头发散乱的青年男人站在石台上,男人拎着黑色的包,眼神似乎在躲闪着什么。老僧把船划了过来,望着青年男人,说:
   “你长大了,上来。”
   老僧怀中抱着白猫,和青年男人对坐在木板上。
   “你最近过得还好吗,告诉我,你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吧。”
   男人没有说话,看着远处的树木,然后低下头。
   “俗世对你而言已经变得苦不堪言了,是吧。”
   男人把头转向老僧,
   “别管我,师傅,你看不出我现在很痛苦吗?”
   老僧望着青年男人,
   “是什么让你这么痛苦呢?”
   男人又望向远处的树木,
   “爱就是我唯一的罪恶。”
   “我只是想要她。”
   “只是这样吗?”
   男人的语气突然变得疯狂起来,望着老僧,
   “她跟别的男人跑了,怎么会这样呢?她说过,她只爱我的。”
   “然后呢?”
   “我再也受不了了。”
   “难道你先前就不知道俗世的情形吗?有时候我们必须放弃一些我们喜欢的东西。”
   男人打断老僧说话,
   “就算这样,她怎么能这么对我。那个贱人!”
   ……
   男人跪在佛像前,从包里拿出当年带走的石佛,小心翼翼地放到佛像下。然后拿出一把粘着血迹的刀,跑出寺外用刀疯狂地扎着木板。
   第二天,男人来到当年和少女互相袒露的河里,痛哭起来。男人不停用拳头打着河水,打了好几个钟头,男人终于累了,躺在河面上,嘴里哭喊着:
   “师傅,师傅。”
   远处的石头上,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僧,正看着这一切。
   傍晚,老僧坐在寺门外抚摸着猫,突然寺内传出痛苦的呻吟声,老僧推开寺门,看见男人封住了自己的眼睛,嘴巴和鼻子,老僧拿出木条,狠狠地抽打在男人身上,男人像个孩子般哭喊着在佛像前滚来滚去,老僧用一根粗绳把男人吊了起来,绳子下面放着一根蜡烛。
   老僧关上寺门,用猫的尾巴沾着墨汁在寺门外的木板上抄写般若佛经。蜡烛终于将绳子烧断了,男人重重摔了下来。男人用刀割掉自己的头发,换上以前的僧服,推开了寺门。
   老僧一边抄写经书,一边说:
   “虽然你能很轻易地杀了别人,可是却无法很轻易地杀了你自己。”
   “用小刀刻这些所有的字,当你每刻完一个字的时候,你心中的愤怒就会减少一点。”
   男人正刻着字时,湖边的木门被推开了。男人面貌变得狰狞起来,汗珠不停地往下掉。
   “僧人,僧人。”
   石台上两个黑衣服的人大声喊着,老僧把船划了过去。
   “我们是来查案的。”
   男人凶狠地瞪着船上越来越近的警察,握紧了手中的刀。警察登上木板后,男人突然站了起来,握着刀对着两人。两个人也举起手枪对着男人。
   老僧也上了岸,呵斥男人:
   “你这是在做什么?你刻的是什么!”
   男人缓缓放下刀子,跪在木板上继续刻了起来。老僧告诉警察:
   “般若波罗蜜心经有助于恢复内心的平和,请让他继续刻完吧。”
   两个警察放下枪,
   “那要多久呢?”
   “到明天早晨。”
   警察犹豫了一下,在旁边的台阶上坐了下来。
   夜晚,两个警察已经睡着,男人依旧着了魔般不停地刻着木板上的字。清晨,警察醒了过来,紧张地摸了摸自己的枪,然后看见男人躺在般若波罗蜜心经上熟睡,所有的字已经刻完。
   老僧在石罐中捣着药草制成染料,两个警察对视一眼,
   “我们也来帮忙吧。”
   三个人蹲在木板上给每一个字涂上颜色。中午,男人醒了过来,男人在老僧面前跪了下来,磕了一个头。男人说:
   “师傅,我走了。”
   “去赎你在俗世犯下的罪吧。”
   一个警察拿出手铐,另一个警察说:
   “周警官,这样走就行了。”
   三人登上了船,老僧紧跟着走到木板边缘,望着男人的背影,眼中似乎有光在闪烁。
   “苏警官,这船划不走。”一名警察使劲用木桨划着水,船却像定住了一般。
   男人回过头望向师傅,两人相互对视着,过了许久,老僧似乎放下了什么东西,微笑着朝男人摆摆手,
   “苏警官,船又能动了。”
   一直到船走远老僧的手才放下。男人站在石台上,忘着湖心孤寺前瘦弱的老僧。老僧似乎憔悴了许多,仍旧望着男人离去的方向,目光仿佛超越了距离。木船从岸边轻轻漂到老僧身前,老僧望了望重叠的山林与夕阳,落寞地在寺门前坐下。
   天已微暗,启明星在天际闪耀,似乎在指引着世间迷路的人。老僧跪在般若波罗蜜心经上,画着封条。
   老僧把僧服放在石像下,关上了寺门,拔掉了船底堵水的木塞。船上已堆了高高一层木柴,老僧封住了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坐到了木柴上,木柴下面放了一根燃烧的蜡烛。夜幕下,火光在湖面漂荡,或许是这个地方千百年来唯一的热闹,而唯一的看客却是枝头未眠的飞鸟。
  
   冬天,一个中年人推开了湖边的木门,朝冻在湖心的孤寺走去,在经过封在冰面下的沉船时,中年人走上前,双手合十鞠了一躬。中年人换上师傅的僧服,拿起斧头走到沉船处,敲碎冰面从船舱中掏出几颗牙齿。僧人用红布包好牙齿,然后用冰雕了一座佛像,僧人把包着红布的牙齿塞到佛像眉心处,抱着佛像上了山,把佛像放在流动的河水里。
   一个夜晚,门外响起敲门声,一个女人用纱巾裹住整个面部,女人怀中抱着一个婴儿。黎明时,僧人被婴儿的哭喊声吵醒,婴儿已经爬出寺庙正向一个冰窟窿爬去,僧人跑过去抱起婴儿,无意间看到了冰窟窿里浮着的纱巾。
  
   春天,僧人在身上系了一根绳子,后面栓上一个石墩,然后抱着石佛向山上爬去。僧人无数次跌倒,但眼神坚毅地望向山顶。晚霞染红了天际,一尊石佛盘腿坐在峰顶双手合十,望向山谷里的那片湖水,还有在湖中漂浮的孤寺。

共 581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富有哲理且情节感人的小说。小说在起笔之时,便向读者渲染了寂静略有苍凉的景象:“大雪黄昏时分已经停了,白色将有色之物掩埋在深处,昏黄的月亮有气无力般地吊在空中,正像微睁的眼。”在这种渲染下,小说的情节进入了正题。首先,是一位中年僧人在孤寺之中收养了一位妇人遗弃的孩子。接下来,按照时间的推移,这个被遗弃的孩子成长为童僧。也许是出于一种幼年的顽皮,童僧上山采草药市,将鱼、青蛙、蛇的身上都栓上了石头,看着它们在挣扎。中年僧人现在也成了老僧,他洞察了童僧做的这一切,在童僧熟睡之际,也在童僧的身上栓了石头,待其醒来之际,予以警示。再接下来,童僧成为了少僧,青春躁动,与在寺院里治病的少女产生感情并有了关系。最终,老僧洞悉了这一切,少僧与少女也双双离开了寺院。情节进展到这里,却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堕入尘网的少僧却杀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当他再次逃到孤寺,警察追来之际。老僧让他抄完般若波罗蜜心经后,才让警察带走了他。老僧随即坐化。小说的结尾,一位中年人来到孤寺,这个中年人也许就是那个少僧,出狱的少僧。最后“僧人在身上系了一根绳子,后面栓上一个石墩,然后抱着石佛向山上爬去。僧人无数次跌倒,但眼神坚毅地望向山顶。”,石佛终于盘坐峰顶,双手合十,望着湖水和孤寺。从整体看,贯穿小说的是一个修行的真谛,即世俗的放下。但是,真正能放下的又有几人:文中的少僧破戒、后来为了爱而手沾血腥……我们这些尘世的芸芸众生,有谁不是在背负“石块”在前行?小说的最后不是也在提示,所谓“修行”和寻找真谛,都是要负“重”前行吧?文中老僧的坐化也是一种超脱的释然吧。小说整体语言颇具特色,流畅深邃。正像作者所说,展现了寂静和暴力、圣爱和俗爱、智慧和无差别吧。欣赏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小民西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519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民西安        2018-05-16 13:50:26
  欣赏佳作,欢迎继续赐稿看点。
小民西安
回复1 楼        文友:尘风        2018-05-16 14:04:54
  谢谢
2 楼        文友:小民西安        2018-05-16 15:03:09
  从小说开始的“中年僧人”到小说结尾的“中年僧人”,可以说是一种因果轮回吧。
小民西安
3 楼        文友:冰城雪主        2018-05-17 22:18:29
  悟不透的佛理与禅机,我等俗人,还是在红尘里修行吧!拜读佳作,期待下一个精彩!
字是纷飞雪,朵朵入梦来……
4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8-05-20 05:59:11
  每个人都在世俗中负重修行,放下,特别是放下自己心爱的东西,是许多人不到的。然后,只有放下才能自在,真心念佛。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