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原来管鲍之交并非一蹴而就
“朋友”二字,可以理解为有交情的人。不过在社交面越来越广的当下,朋友一词变得尤为普遍,哪怕是点头之交,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加了个微信,此后没说过一句话,亦或是朋友介绍下帮了个忙,都能称兄道弟,对外称“这是我朋友”。虽然朋友说出来很容易,但是要想成为真正的好朋友,那心中就得时刻守着一个“义”字。
在历史上有很多感人的兄弟情,都像是吴宇森执导《英雄本色》的前传似的。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做“管鲍之交”,说的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故事。这个成语往往形容两个人关系好、特别铁。不过在我看来,管鲍之交实际上也是因为患难之交。
管仲也叫夷吾,这是他的名。“师夷长技以制夷”,夷通常指外国人。和吾搭配在一起,就是:“我是外地人”。还别说,管仲日子过得的确相当凑合,他从小家里就不是很富裕,基本每天都徘徊在吃饱与吃不饱的边缘。所以,管仲的心情估计也不会太好,每天都是陷入深深的沉思,想着“怎么才能有钱呢?”毕竟天无绝人之路,这个时候管仲认识了鲍叔牙,鲍叔牙慧眼识珠,认为管仲会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于是特别欣赏管仲。管仲也没事就跟鲍叔牙商量一些高大上的问题,管仲总是问他:“你说,我怎么才能有钱呢?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任性的人呢?”鲍叔牙赶紧安慰一下,“你已经很任性了。”管仲点点头,“也是,我现在就差有钱了,这样就能凑齐有钱任性了。”
鲍叔牙是个热心肠,帮着管仲出主意,“要不咱们合伙经商?”
管仲看了看他,“没钱。”
“你没钱,我有啊,钱我可以出,到时候你帮着拿拿主意就行了。”
“拿什么主意啊?”
“比方说,咱开店卖什么?”
“卖小商品吧,卖的多回本快。”
“这主意不错,那起个啥店名呢?”
“小商品市场?”
“不够有特色,再想一个”
“没了。”
“想到了,干脆以名字命名吧,管仲兄弟,你叫啥名来着?”
“夷吾。”
“不如我们就叫夷吾小商品市场吧。”
“夷吾小商品市场,这名字怎么这么熟啊?你怎么不用你的名字命名啊?”
“不行,那多寒碜啊。”
“算了,看你这么有诚意,那我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你吧。”管仲这是正饿着,也没什么谈判资本。就这么一来二去,俩人就开始合伙做买卖,别看管仲一分钱没出,分钱的时候,那可是各种稳准狠啊。眼皮连眨都不带眨的,拿钱特别快。按理说虽然是合伙开的买卖,但是是鲍叔牙出的钱,分钱却是管仲拿大头,弄得伙计们都说鲍叔牙当了冤大头。
总之,历史上的鲍叔牙对管仲的帮助,很有点做慈善的感觉,对他处处忍让。大概这就是因为鲍叔牙心中守着的义气吧。
后来两个人在商海里的确坚持了一段时间,终于买卖还是黄了。因为让管仲帮着出主意吧,他没用。让管仲跟着分钱吧,他没够。鲍叔牙心想,“虽然不能怪管仲,毕竟兄弟一场。但是在这么作下去,可就要殆了。所谓no zuo no die啊。事到如今只有鼓励管仲兄弟去当公务员了。”管仲的心理工作还是很好做的,因为他本来就有着不同寻常的抱负,一番未来事业的美好蓝图似乎正朝他慢慢展开。经过一番努力,管仲终于刷新了公务员被开除的记录,他居然当多少次公务员就被开除多少次。古时的公务员如果做错事或者能力不行,那都得随时下岗,估计下岗之前,还会在备注里写道:此人临时工。
文职不行,咱来武斗吧。管仲、鲍叔牙俩人又拉着小手去当兵了。但是想当好兵也不容易,那可是真刀真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动不动尸横遍野。每天见抛头颅洒热血,那可不是西红柿炒番茄。一到战场上,只见冲锋的时候,管仲总是勇敢的冲在最后面,跑得比乌龟还慢。一说要撤退了,管仲犹如蛟龙出海,速度一下就上来了,直接甩出刘翔几条街。周围的战友看到了,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这不是一般的任性!”正当战友们想用实际行动告诉管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时候,鲍叔牙站出来解围了,“他不是因为胆怯,而是因为还有老母要养。”一番声泪俱下的说辞,管仲才转危为安。在最关键的时候,总是鲍叔牙挺身而出,鲍叔牙很有点《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的味道。
不过,没过多久,鲍叔牙和管仲就分道扬镳了。因为他们选择了不一样的主公,鲍叔牙选择了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管仲没猜透未来,他选择的是公子纠。本来这两位公子是没有机会登上齐国大王的宝座的,但是偏偏齐国出了一个荒淫无道,喜怒无常的齐襄公。
于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了鲁国和莒国。谁料想,不久齐国便内乱了,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自立为王。然而公孙无知后来就输在了无知上,他不知道帝王这个职业做不好是个高危行业,结果他也被杀了。此时齐国群龙无首,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跟手下们商量了起来。
“这是什么个情况?”
“这说明机会来了。”
“跑吗?”
“跑。赶紧抢,再不跑去齐国就来不及了!”
政坛上最搞笑的一幕就这样发生了,什么执政理念,德行威望,全给我靠边,跑得快的才是王道。谁先跑到齐国,谁就是齐国的大王,成败在此一举。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连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
不过光跑也不行,边跑边阻挡对手,岂不更加事半功倍?管仲很聪明,想到了在中途拦截公子小白,还真的被他给拦截成功了。“给我站住!你跑的这么快,你妈知道吗?”
此时鲍叔牙大义凛然地站出来说了一句:“不知道。甭说我妈了,我都不知道我能跑这么快。”公子小白在一旁差点一口鲜血喷出来,“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
鲍叔牙对着管仲喊道:“管仲你给我听着,在你面前的是齐国未来的大王,你速速退下。”
“哈哈哈,齐国的大王?知心妄想,看箭。”
话音刚落,一支箭就直奔公子小白而去,小白轻蔑的笑了笑便应声倒地。鲍叔牙点点头,“有笑的功夫,还不如躲一下呢……”这可美死了管仲,射杀对手主公那可是大功一件,连忙回去报信。这时,公子小白才慢慢爬了起来,怎么回事呢?原来管仲这一箭并没有击中他的人,顶多只是击中了他的腰带。只见公子小白提着裤子,下令继续赶路。
而公子纠以为对手已死,大王之位已经收入囊中,便开始放慢脚步,欣赏起沿途的风光,“以后就得当大王了,得好好工作了,先旅游一下吧。”当他们到了齐国都城临淄,公子小白早已即位。估计那一瞬间,公子纠他们都石化了,头顶再飘来几只乌鸦。
命运何其残酷,先给你希望,再叫你失望。此时的公子小白已经变成了齐桓公,公子纠死了,那射箭射偏了的管仲是杀是留呢?这全凭齐王一句话。齐桓公本想杀了管仲,但这个时候,鲍叔牙又站了出来,“管仲不能杀,大王想成就霸业,必须得让他当丞相。”
“可是我本来想让您来当丞相辅佐我。”
“大王,万万不可。”随后,鲍叔牙列出了自己不如管仲的五个原因。
这件事就记录在《国语》里面,说:“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鲍叔牙说:“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以宽厚慈惠来安抚人民,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忘根本,我不如他;为人忠实诚信,能得到百姓的信任,我不如他;制定的礼仪足以使天下效法,我不如他;立在军门之前击鼓指挥,使百姓更加勇猛,我不如他。”
“大王若只想治理国家,我足矣。但大王如果要想成就霸业,只有让管仲来。”
果然,齐桓公用了管仲,而管仲也帮助齐桓公成就了一番霸业。鲍叔牙放弃了丞相之位,几乎给管仲当了一辈子副手。不过正是因为鲍叔牙的无私,才成就了管鲍之交的佳话。若一生有此知己,我想人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