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诗意杨埠慢慢行(散文)

精品 【流年】诗意杨埠慢慢行(散文)


作者:姜光丽 进士,739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33发表时间:2018-05-23 10:04:16


   “余干是个有梦有戏有故事有远方的好地方,欢迎来余干进行采风和创作!”主人的热情邀约,激发了三清媚无限的期待和向往。
   余干县杨埠镇地处信江下游,青山绿水,风光如画,有有3A乡村旅游示范点——汤源和4A乡村旅游示范点——塔尾。
   “我住信江头,君住信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信江水。”五月的初夏,三清媚一行三十多人,走进余干杨埠,见证秀美山水,体验乡愁文化,感受诗意田园,静享浪漫时光。
  
   一、竹林探幽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车停山前,一片翠绿竹林,一条静谧小道,一座瓶式廊门,一幅水墨画卷,展示在我们眼前。
   山并不高,但竹林深深。踏上一条幽静的林间小径,走进“乡愁园”,呼吸着馨香清新滋润的空气,追逐着竹间撒下的细碎阳光,随意而行,随性而驻,随心而往,前方都会有最美的遇见。
   满眼翠绿,清幽雅静。路边,有格桑花零星点缀,大红,粉红,玫红,深红,婀娜多姿,自在花开。爱花的我们,忍不住多情地联想——莫非你也听说了《三清媚》文学村,将要落户在乡愁园旁边,所以你精心装扮,迎接新邻居?
   拾阶而上,山坡上,古树下,抬头忽见“乡愁书院”。院中民居一栋,题名“新华壹品”,屋里书柜满墙,新书琳琅满目。木椽之上,翻盖着农家晒秋的竹匾,成为特色灯罩。泥墙黛瓦,书香中透着人间的烟火气。院子不大,有桃李柚桂环抱,几组宽大的实木桌凳,裸露着天然质朴的纹理,泰然自若成了院子的主人。这里地势较高,视野开阔,阳光遍洒树叶、桌面、围墙、门楣,明朗,明媚,明亮,明丽。你可以歇下脚,吹吹风,读一卷经典,翻几页闲书,或者只是晒晒太阳,安静小憩,在书香之地心灵之家,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都可以不想。
   竹林有路灯,灯杆是圆竹。灯罩则是竹丝编的,宽沿边斗笠或细腰长竹笼。有大小不等的瓦罐酒坛散落林间。一栋低矮的泥瓦房前,有古井一口。井口很小,水面很低,探头望望,井里光线昏暗,有深不见底的眩晕。井边有石磨,石磨上的竹简,流水潺潺,水质清澈甘冽。门边卧了几个石槽。睡莲舒展着圆叶,油光发亮。金钱草撑起形似花瓣的绿伞,更为这座“陋室陶居”增添了幽深雅静之意。
   层层叠叠,陶居内满眼都是瓦罐。大的,小的;有图的,无纹的;上釉的,本色的;加柄的,圆滑的……右边房间里,一张工作台,展示了从泥土到瓦罐的制作流程。汤源附近有个百窑村,曾有九十九条民窑,可见当年制陶盛况。和官窑的精美细致不同,民窑生产的陶器,外观笨拙,做工粗糙,但价格低廉,经久耐用。过日子的人家,好看不如实用,哪家的瓶瓶罐罐里,不是装着年年月月的一日三餐。
   忽然想起我家的瓦罐,被冷落在楼房屋顶,露天摆放,风吹日晒。大大小小十几个,每一个看起来都那么熟悉。我往里面装进收获的芝麻、黄豆,也从里面抓出喷香的瓜子、薯片,瓦罐里盛满了我童年的记忆。米缸、油缸作为镇家之宝,一直摆在妈妈的床头。但守得再牢,也敌不过馋虫的魅惑,小时候的我,趁妈妈中午睡着时,偷偷用小手绢从米缸里包了一把米,换成米糖过了回嘴瘾。
   毛竹搭建的门框上,“三碗不过林”的木牌,让人自然联想到“三碗不过岗”的打虎英雄武松。竹林里没闻到酒香,却见一个大大的酒坛,稳坐高台,贴上大红“酒”字,号称“天下第一坛”。好酒需要好坛,好坛专存好酒,据说余干的特色美酒——康郎酒的制作工艺和流程,也将作为地方文化入园展示,与陋室陶居相邻相伴!
   又见竹棚茅檐一座,自号“一米阳光”。内室宽敞,设茶席一桌,有专人泡茶,可休闲参观交流喝茶,喝得顺口,也可以买些余干茶叶,味道纯正,绿色生态。
   有件竹林趣事,想起来就要笑。正在取景的美女摄影师陈群,一边取景,一边喊话,指引我迈上某条林间小道:“小径很清幽,竹楼很精巧,拍起来一定好看!”
   我搂着她的肩膀哈哈大笑:“我才不拍呢,我知道你是看上那座精致的小竹楼,可它再合景,也只是一个卫生间而已!”
   改水改厕,厕所革命。别小看了卫生间,这可是游客评价景区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田园寻梦
   出竹林,过小桥,沿游步道走进绿色田园梦里水乡。
   高处的田畴,种了大片的百合,茎杆粗壮,叶片墨绿。这里是百合园。我家的香水百合,每年4月底就会开花,只是两三朵,就足以让我沉迷花香晕晕乎乎。汤源的百合不知几月结苞,几时开花,等到百合花盛开的季节,估计整个村庄都要香醉了。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只是眼前的荷塘里,新发的荷叶还很稀疏,也未到莲荷花季,倒是水草长势茂盛。游步道搭建在荷塘之上,等到荷叶甸甸荷花灼灼之时,不用脱鞋,不必湿袜,你就可以放心地“误入藕花深处”,随意赏花釆莲,观察拍摄。
   田间有亭子几个,竹子搭的架,稻草覆的顶,原木铺的路,简单质朴。白天可赏美景,月夜可听蛙鸣。倘若雨滴茅檐,淅淅沥沥间,有旗袍女子风情万种,撑着油纸伞款款而行,就更显江南风韵。
   路边水田里,绿色杂草间,有簇簇紫色碎花开放,据说是薰衣草。我们好奇地仔细观望,长得如此低矮稀拉的薰衣草,应该算是汤源限量版了吧。
   穿过田园,我们来到另一座小山旁。这里溪水潺潺,植被茂盛,路口有六棵树挨挨挤挤地簇拥生长着,成为一个独特坐标,其中五棵樟树,另一株不知何名。路边开满了格桑花,随意高低,迎风摇曳,色彩缤纷,自由自在。
   流泉瀑布,垂柳依依,小桥倚栏,烟雨江南。山塘水库,村民养鱼,如今鱼儿依旧在水里游来游去,但鱼儿的家,已成为一道迷人的山水风光。
   陪同的杨埠镇党委副书记刘增寿介绍说,“荷塘月色”主题板块占地150余亩,这里原来是山垅田和冷浆田,水稻产量很低,建设荷塘、百合园、体验园之后,不仅美化的汤源,推动了乡村旅游,同时也给村民带来直接的好处,去年仅白莲和百合种植,每户分红800元。
   汤源村委会就是一个功能完善的旅游接待中心。我们邀请了部分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到村委会座谈,想挖掘了解汤源的历史文化和传说,但余干方言影响了我们的深入交流,听了很久也不知所以然。
   我独自走到门外,天空不知何时飘起细雨,休闲广场音乐悠扬,村中水塘巨石护岸,岸边杨柳千丝万绦,雨中汤源更加温情脉脉。虽然言语不通,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都是相同的。行走乡村,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建设美好家园,打造秀美乡村,已经是全体村民的共识和骄傲。
   在汤源的秀美乡村规划中,还有乡村乐都和旅游商贸两个主题板块。“乡村乐都”由企业投资,建设以“熊出没”为主题的乡村乐都,含帐篷、篝火、露营、陶趣、百果山、射箭场、马场、动物园等功能的休闲乐园;“旅游商贸”以余黄一级公路为轴心,建设特色旅游商业带。美景,美食,亲历,体验,到时可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推动杨埠秀美乡村游的全面发展。
  
   三、银子湖畔
   塔尾,因地形好似一座塔的尾部而得名。
   村民以吴姓为主,村中设有延陵堂,相传为汉朝唯一世袭五代的异姓王——长沙王吴芮的后裔,与延陵吴氏一脉相承。《塔尾吴氏宗谱》记载,第60代孙吴员斌,战乱避难而至,见居信江河边,土壤肥沃,可耕可渔,遂结芦定居,后有塔尾。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感天动地的爱情诗,著名的汉乐府《上邪》,据说就是吴芮之妻毛苹所作。
   村庄在左,湖水在右,新建楼房,错落有致。沉浸在吟诵《上邪》的氛围中,放眼海阔天空,碧波荡漾的银子湖,是塔尾最灵动最美丽的风景。
   “栋栋都是海景房啊!”沿湖而居,依山而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老人家往门口一坐,那就是美景的主人和护卫。生活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美女们的羡慕和感叹,自豪的塔尾人完全可以照单全收。
   湖面宽阔,天高地远,压着两道白漆线的柏油路,在绿树掩映中宛然延伸,路面干净整洁,不见一片落叶。她串起了湖水的蓝、岸边的绿、小楼的白、灯笼的红,还有延伸到湖水中的埠头上,村妇浣衣时的家长里短,村民歇工时的节气收成。
   屋与屋之间的空地上,一片桃林铺陈,两三尺高的桃树,竟然已经结果,半个拳头大的水蜜桃,挂在路边树下,三岁小孩都能摘到,却留存至今日渐长大,由此可见村民对它的珍惜和爱护。
   柿子树也是果实累累。一个个绿色的小柿子,像一朵朵倒悬着的四瓣绿花,也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灯笼,伸手轻轻抚摸她一下,实在是可爱至极。等到秋天,叶子落尽,红红柿子挂满枝头,银子湖畔,又多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六只鸭子从湖边上岸,排成纵队沿草坪前行,然后又排成横队,大摇大摆穿过柏油路,在众目注视之下,气定神闲地走向巷子深处,从容不迫地回归美好家园。
   樱花、桃花、梨花,塔尾“三花节”已举办了两届。“三花节”期间,人们花海徜徉,湖畔漫游,载歌载舞,放声歌唱。杨埠镇党委政府意向在每年三月三坚持开展活动,使其成为一个文化品牌。我们没赶上今年三月三的“三花节”,但我们见证了塔尾花开之后果实孕育的过程。
   湖边有座联排带廊的旧屋,这里的卡拉OK每天歌声嘹亮,印有毛主席语录的陶瓷缸,摆在随手可取的茶盘里。精致的咖啡杯搭配着高脚凳,放在高高的吧台上。简陋的瓦顶,粗糙的泥墙,泛黑的梁柱,竹编的隔栏,老旧的谷仓箱柜陈列,现代的装饰灯光闪烁,古朴和时尚碰撞,怀旧与浪漫融合,“老房子”酒吧,成为塔尾景区的一大亮点。
   水车,吊桥,栈道,凉亭,湖岸对面正在打造的花果山。塔尾还有更多的美景,更多的故事,等待着你去挖掘和发现。
   相信明年的“山花节”,银子湖畔,将会更加春意盎然春花烂漫。
   2018.5.18

共 38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意杨埠慢慢行》一文,作者记录余干县杨埠镇采风的所遇所见。文章分为竹林探幽,田园寻梦,银子湖畔三部分。汤源和塔尾之所以成为3A和4A景区的缘由,就隐于移步换景的细节之中。竹林,湖景,百合,瀑布,错落有致,天然雕琢,就如饱含诗意的文字,带给读者置身其境的享受。作者的书写不仅局限于现在的杨埠镇,还对镇子的未来满怀期许,即将盛开的莲花,成熟的桃子,还有那么多故事等着她再来,再欣赏。这种去过还想去的,就是真爱了。诸如此篇,看过还想看的,也就是喜欢了。佳作,流年推荐赏阅!【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524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8-05-23 10:04:32
  感谢老师支持流年,祝福!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