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纷扰的凡尘
有一个偏远的山村,依山傍水,林壑优美。
可能是因为太过于偏僻,这个村庄几乎与世隔绝,村中的居民自己种田,放牧,自给自足,这个村庄保持着原始的风貌,没有工厂和污染,这里没有阶级压迫。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然而他们平静祥和的生活却被一个突然闯入的旅行团打破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阳光透过几片稀薄的云洒向大地。田野间,人们辛勤劳作着,路边几个孩子在放着风筝。一个年轻人倚着树凝望着远方的天空,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落在地上像一双双眼睛。突然远方传来一阵骚动,年轻人微微睁开眼,看到几个村民向着村口跑去,这激起了他的好奇心,年轻人也起身向村口跑去,来到村口,闯入视野的是几个穿着怪异的人。他们正用一口怪异的方言(其实是普通话)向村民讲述着外面的故事。原来他们是来旅行的,结果迷路了,误打误撞就来到了这个小山村。村里之前没有来过外人,所以村民们都忙着像他们询问外面的故事。
然而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美好,但也充满了诱惑。在他们口中,村民们知道了外面很繁华,有高楼大厦有车水马龙。他们还知道了,在外面能挣好多钱,有了钱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繁华的诱惑下不少村民都决定要去外面闯一闯。
年轻人也不例外,几天后,他独自一人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现在车水马龙的大道上,他被深深震撼了。他在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年轻人虽然有梦想,但是山村出来的他没有文化,也没有背景,更没有人脉。初来乍到,他处处碰壁。
他最困难的时候,身无分文,几天吃不上饭,繁华都市,举目无亲。真应了那句话“穷人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勾不来亲人骨肉。富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枪剑戟,打不散无义的宾朋。大将军手中枪,翻山倒海,挡不住饥寒穷三个字,英雄至此未必英雄!何况他一个凡夫俗子。”只能是一步一步苦熬苦捱,咬着牙挺了过来,终于,老天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他也收到了掌声与喝彩,他也见识到了,彩灯佳话。
然而,他成功了,却也沾染上了世俗的气息,他学会了虚伪,奸诈,学会了唯利是图。这是他在村子里从没有的恶习。
他有钱了,他能得到他想要的,可他却一点都不高兴。他习惯了勾心斗角,所以他终日惶恐不安,总觉得有好多人要跟他争名夺利。
他迷茫了,他回想起了刚来城里时的初心,他就是想在这繁华的都市中有一处容身之地,他现在成功了,可他,却并不高兴。他甚至有点怀念那个小山村了。
他买了回村子的车票。他回到了那个小山村。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可是村子里却没有几个人了,因为,年轻人都去了城里,只有几个老人不愿离开,还守着这个小山村。望着空荡的村子,他笑了,他在笑当年那个幼稚的自己,也在笑有更多的人重蹈他的覆辙。
他沮丧地走着,突然一抬头,眼前一亮,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湖泊,他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玩,好多年过去了,这里似乎没变样。他看到,湖边有一个老人,在钓鱼,他走上前去打招呼:“老人家,我看这村里也没几个人了,您怎么还在这钓鱼啊?”老人看了他一眼微笑的说到:“唉~这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了,我这一把老骨头也干不了什么,每天,喝喝茶,钓钓鱼,和老朋友谈谈心,这样就挺好。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年轻人依旧低着头低沉的说着:“唉~我奋斗了几十年,钱赚了不少,可是却总是高兴不起来,我总是觉得有人跟我挣,也总是本能的和别人挣,我厌倦了整天勾心斗角的生活了。”。“哈哈哈哈”,老人大笑几声,“年轻人啊,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敢出去闯荡是对的,可是若被这名、利二字所迷惑了,可就得不偿失了。你每天都忙着争名逐利,可你却忘了自己的本心。我争者,人必争,极力争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极力让未必失。整天争来争去有什么意思,像我这样,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不也挺好吗。”
午夜鸡鸣,唤醒窗前明月;一语惊人,看破梦里当年!老人一句话,点醒了迷茫的年轻人。
从那以后,湖边每天都有两个人在一起钓鱼,一老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