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相约在潍坊(随笔·旗帜)
小王是我在潍坊人民广播电台交友节目中所认识来自山东临朐的一个女大学生,她就读于潍坊市高等专科学校实用美术专业。我曾经多次路过她们学校,可惜之前我们并不认识,后来才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和来往不断的书信相识的。她在1994年9月下旬写给我的信里说,要是我在30号上午能去她们学校的话,她就在班里等我。得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脑海里盘算着怎样想法一定和她见个面。另外,我还特别注意看日历,害怕错过了就不好了。
30号那天早上,天空放晴,我请好了假就直接赶往学校大门口,门卫详细地告诉了我在几楼,我轻快地蹬蹬蹬上楼就来到了实用美术班的走廊上。门是开着的,我转过来朝里瞅了一眼,小王还坐在位子上。一条马尾长辫,一件洁白的荷叶圆领衬衣,一个淡淡的笑意,这就是她留给我的最初印象。
我前脚刚迈进教室,小王就朝我点点头,笑了一下说:“你真来了!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我呵呵一笑:“既然答应下来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做到,这是我的做人原则。再说了,当兵的说话应当还是算数的,你现在可以放心了。”
她咯咯一笑说:“你这人还挺逗的嘛。”
我说:“哪里啊,主要是盛情难却。”
她抬头问:“你是怎么逃脱出来的?”
我告诉她:“今天绝对不是偷跑出来的,而是请过假的。”
我环视了教室一圈问她:“你们班还是不少人嘛。咋样?在这里习惯不?”
她轻言细语地:“是啊,像俺们这些学生,现在就只管读书,俺们早都在外闯荡了多年,离开家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没有啥习不习惯的。”
停了一下,她很随意地问我:“你老家是四川哪里的呢?你们那些地方主要都出产什么作物,气候咋样?来山东过的惯不?对俺们吃面食有啥看法?”我的天哪,这到底是大学生,想象力就是丰富,一下子连珠炮似的抛给我好几个问题。
我赶紧告诉她:“我是四川宜宾的,那里是万里长江第一城。几乎在山东能见的作物,我们那面都有。要不历史上怎么会把四川称作‘天府之国’呢?在我们老家,通常的冬天都不下雪,气温常在零度以上,一般穿件毛衣或者秋衣差不多就可以对付整个冬天了。算起来我在潍坊也呆了一年多了,开始时有些不太习惯,特别是对吃面食。要是每天吃一餐我倒还可以接受,倘若天天吃我可就受不了。这可能就是南北方最主要的饮食区别吧。”
小王听得很仔细,不住地点头微笑。我们聊得很轻松,好像是早就认识了的老朋友一样畅所欲言着。坦白地说,我和她在学校见面绝对没有那种谈情说爱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大家都没有背上什么思想包袱,交谈起来也很开心。
忽然,她问了我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谈女朋友了没有?我骗了她说还没有。没想到她竟然相信了。我还告诉她,自己老家在农村,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说是农民的儿子,其实我对种庄稼根本就一窍不通,有时在纳闷自己退伍之后还不晓得要做哪行。不经意间瞟了她一眼,发觉她的表情由轻松和微笑渐渐地变得凝重起来。
没过几天,伯会去信和我闹了一点小别扭,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她。她在回信中就说:“我还问过你有没有女朋友,现在你不是不打自招了嘛。哈哈—唉,你的这种情况确实让人挺担心的。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你还是应该赶紧写封信好好安慰她,要是实在不行的话,看我以后有没有这个机会来做你的女朋友?”
刚聊了几句,她说:“你大老远地就跑过来看我,俺很高兴。为了热情迎接你这位来自远方的朋友,今天中午就请你到外面用餐。”
我连忙摆手止住她:“我看就算了吧,首先谢谢你的盛情。你可能不知道,我最纠结的就是没能走进大学校园继续深造,今天有幸来到高专,感谢老天赐给了我这样认识你的机会。这样吧,我建议还是在学校用餐吧,也好让我体验一把当大学生的滋味如何,再说了,去外面吃也不卫生。”
她又提出出去走走,我说:“不瞒你说,潍坊市内的大小公园我都去过了,还是像现在这样聊聊吧。”
她就说:“既然你不愿意,俺也就不勉强了。你先在这里喝点开水,俺去食堂打饭来教室里吃。”
我点点头:“那好啊,只是给你添麻烦了,实在不好意思,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她捂着小嘴偷笑着,就拿着空饭盒下楼去了。
大约过了十多分钟,她双手不空地从门外进来。我赶紧起身帮她接过饭盒,她说:“让你在这里吃饭,俺都过意不去。”
我和她面对面坐着,她从食堂打来两份菜,六个白面馒头。她找来凉水,让我先洗净双手,很快又递给我一块小餐巾纸擦干手,自己这才坐下来双手把装馒头的瓷盅递给我,我顺手拿起一个慢慢地吃着。菜是青瓜炒蛋,蒜苔炒肉,红烧豆腐。
见我吃的速度有些慢,她偏着头问我:“是不是很难吃啊?”
我说:“没有啊,味道还是不错的。就是我吃馒头快不了。”
她怕我的菜不够吃,又起身往我这面拨了一些,我捂住了饭盒说:“我这够了,真的。你辛苦打来,可要吃饱哦?”说这也是,我总共就吃了一个半馒头,她吃了四个,很轻松的样子,看得我直羡慕。饭后,她说啥也不要我去刷洗饭盒,我就坐在原地看她忙碌着。
等她把饭盒刷净放好就说:“俺们还是出去走走吧,顺便就可以坐车回家了。”
我说:“我也要去车站坐车,我就送送你吧。”
她嫣然一笑:“出发吧。”
站在外面的走廊里,我看见墙壁上的橱窗里张贴着她画得一副手套的油画作品,就笑着问她:“你这幅作品画得挺逼真的,就是手套这么大,谁戴得上啊?”
她说:“你要吗?俺把它送给你。”
我回过头笑了:“谢谢,这幅我就不要了,等以后你有空了才画来送我一幅吧。”
她点点头:“你还别说,这幅俺还真送不了你。那是俺的考试作业呢。”我很随意地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离开了学校,我们也没有坐车,就直接步行走向潍坊汽车站。
来到了东苑公园,她在前头带路,很想自己掏钱买门票的,但被我抢先了一步。
售票的老太婆以为我们是一对情侣,就说;“你们俩谁买都一样。”
她回头瞄了我一眼,我看见她白皙的脸庞上顿时泛起了一点红晕,她就在我的前面默默地走着,我不紧不慢地挪动着步子,和她始终保持着一个安全距离。不时说点笑话来逗逗她乐一乐,籍以缓和一下有点紧张的气氛,由于内心没有一丝杂念,所以我的一切举动都显得自然而然。
东苑公园的面积还真不小。假山,荷花,凉亭,躺椅随处可见。曲曲折折的荷塘,宛如让我们和朱自清老先生一起来到了月光之下祥和静谧的荷塘之上。颀长柔软的垂柳枝条弧线一般低垂在清澈的水面上。不远处的几枝花蕾含苞欲放,早些的已经盛开了的粉红色的荷花,亭亭玉立于碧波与绿叶之间,很自然地想起了唐朝诗人杨万里著名的两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荷塘一隅,端坐着一位美术爱好者在专注地写生,我和小王绕过他的身后竟也不知觉。他画的是在凉亭下面纳凉的一个年轻人,目光深沉而略显忧郁,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幅素描。我赞叹说画得真好,小王也弯腰点头表示赞同。
这个公园绿化率很高,游人还真不少,男女老幼各忙各的事情,爬上一个不长的斜坡,我和小王就站在了四面都通风的凉亭之下,那里刚好摆放了一张小桌子和几条长凳,我们就不约而同地小坐了一会。可以说,凉亭就是整个公园的最高点,除了可以看到较低的景致,还可以环视和公园毗邻的鸢飞大酒店和潍坊大酒店等等高高低低的建筑物。刚刚落座,就觉得有一阵凉风扑面而来,实在是舒服。
我们转到正门出来,穿过白浪河大桥,潍坊百货大楼,潍坊人民公园和鸢都购物中心后这才来到我们都可以坐车的一个小车站。
她来到潍坊开往临朐蒋峪镇的中巴车门前回头对我说:“俺走了啊,感谢你陪俺提前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国庆节。你一路上要小心哦。俺就不送你了。”
我说:“我也要谢谢你请我吃了一餐让我难忘的大学午饭,你就慢走。”临开车前,她又把脸贴在车窗上,使劲地朝我依依不舍地挥手。等她坐的车开走了,我还立在原地回味着什么,莫非幻想着下一次的重逢,还是……?
当我一头钻进潍坊开往昌乐红河的面包专线车,凑巧碰到了道桥连的老连长张宝林上尉。打过招呼,他就爽朗地哈哈一声大笑:“俺们真巧啊!”找到了空位一屁股坐了下来,倚在车窗旁闭目小憩时眼前总是不断地晃动着小王可人的身影和耐人寻味的笑靥。尽管车里打开了空调,可我的心里依然觉得有一种燥热在涌动,我在想她说的那种假设到底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可是,当我的目光不经意间划向伯会写来的信与照片时,我的脸似乎有些发烫,终于明白:小王只不过是我在潍坊军旅生涯中正常结识的一个普通朋友而已,她不可能走进我的内心世界。如果,探家没有和伯会牵手,兴许我会考虑,但既然已经牵手,我就要专注对待感情,不能胡思乱想和节外生枝。我何尝不知,我的根在四川,独自来到美丽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当兵,只是我人生路途上的一个小小的驿站而已,并不是全部,这样细细一想,我就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