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莫轻弃(议论文)
理想,是伟大的;保持最初,又是艰难的。那么如果一个人垂暮之年还能保持最初的理想,便是历经艰辛之后的一种伟大。
意林上,我看到一则笑话,像、又不太像――
孩子说自己想当医生,亲戚们欣喜又欣慰,七嘴八舌地说医生社会地位高、待遇好、对象也好找……但最后,那个满怀理想的小男孩在这些声音中变得迷惑了,他问:“不是说,医生可以治病救人吗?”
之所以说它像笑话,是因为它正好坐落在“幽默”的那一篇;之所以说它不像,是因为我从中咀嚼出某种异常的情感,不同于以往看过笑话后的坦然一乐,而是一种沉重和酸涩。悬壶济世,药香萦绕,许多孩子们稚嫩的心中,医生就是救死扶伤的天使,这就使得孩子们最初的理想就是变作那样的天使。他们最初的理想,就是奉献。可现如今,一些惊人的“医闹”案例寒了太多人的心,扼杀了太多这样最初的理想,常有胡搅蛮缠凶神恶煞之徒拿医生撒气,用黑手把似雪白衣揪扯得满是褶皱。更有甚者,磨刀霍霍向医生,把自己那一腔火气爆发在医院,挥刀就是血溅三尺。我一向最敬佩医者,他们正是如此,在复杂的社会与阴晴不定的人性中保持最初理想。
国产电视剧《虎啸龙吟》中,历经几朝的司马懿在权欲中几乎不复当年书生意气、一片冰心,反而说出“身处乱世,何来无辜”之言。他丢失了最开始的理想,最终变成彻头彻尾的权臣。最初的理想于年轻时的司马仲达而言,无疑胜过荣华富贵;但等他垂垂老矣,最初的理想淹没在被他所杀的那些人的鲜血里,空余滔天权势。一句很火的台词“依依东望,是人心”其实也是在传达初心,即我们最初的、可贵的、又容易丢失的理想。
同样处于三国时期、同样见过战争与鲜血,见过争权割地的荀彧却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之时保留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初心,静静地端坐于烽烟之中,静静地散发坚定的光芒。毅然决然,他选择孤独而寂静地结束生命、镇静又坚决地捍卫理想。每个人最初的理想都是高洁神圣的,但到最后它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还是看自己了。
“东林六君子”之一的杨涟,读到他的事迹,总令人心荡神驰。他用自己的余力抵抗着铺天盖地的腐败与黑暗,虽死无悔!书中写到他临死之际最后的心声:“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愚痴念头,至死不改。”
合上书后的那一夜,久未成眠。
身虽死而不改其心,魄虽散而不更其衷!
最初的理想,才能给予人这样的力量。
人皆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现实中坚持理想,何人不敬佩!最初的理想,才是最后的珍宝。
财禄,皆可抛;初心,莫轻弃。
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中学
八年十二班
谷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