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汉】七律•“六一”寄留守儿童
七律•“六一”寄留守儿童
文/寸草轩屋主
【一】
冷眼移窗一笑凝,借人弦館看辛夷。
如斯烂漫嗟何及,此日天真哪更宜。
楼外霞光留守苦,他乡倩影梦寒漪。
一声节候无心听,些小花蕾谁护持。
【二】
六一我来似多余,只缘垒块总心虚。
纵然身己不由已,也要旁从试一呼。
留守孪生经济体,分流清浊靖平芜。
童心只怕伤离别,莫叫凉茶冷到壶。
【三】
此际应无心绪夸,闲愁难许到天涯。
打工不论钱多少,些苦难为米到家。
童稚携壶田垄外,老人投垄日西霞。
一旁小鸟分飞去,只剩离离夕映斜。
饭后意犹未尽,即兴忝加两首,是跋。
2018.06.01 于长沙
【编者按】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是如此。
“童心只怕伤离别,莫叫凉茶冷到壶。”留守儿童,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留守儿童造成监护不力,缺乏抚慰,疏于照顾,心理问题会造成孩子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孤独无靠心理: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说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所以说:留守儿童应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儿童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适应,希望我们在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时注意创造和谐社会生活环境!!作品应时代人民心声,用词达意,笔意淳朴,赏读学习问好!感佩才情,推荐共赏!【编辑:禅心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