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江山情】浅谈“网友流失”(随笔)
江山十年之际,本该说点好听的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回顾过去有助于今后的发展,未来的事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居安思危,有益于行,写下一点文字,就当良药苦口,早做预防罢了!
——题记
我是一个文字牧民,经常穿梭于各大文学网站之间。欲觅寻甘露与阳光,开阔视野,滋补体质,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强健、羽翼更加丰满,翱翔于蓝天之中。然而,最近却意外地发现,各个网站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网友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甚至某些网站,几乎是呈现颓势性的发展,用“衰落”一词来形容目前的状况,一点都不为过。
昔日蓬勃发展的网站或社团,为何变得如此的萧条,或者说正逐渐走向衰落的境况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偶然性,更多的是有其必然性。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网站一旦失去了自己本该拥有的特色,若有网友流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网友一个紧跟着一个离去。
偶然性,主要表现在网友的意识形态之中,而必然性是相对于网站或社团的本质而言的。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来看网站网友的分类。姑且大致可分为:
第一类,成名型的网友。这类网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写作技巧娴熟。他们来网站的目的:一些人是被网站某人邀约来给自己的团体撑门面的,比如某社团为了给社团挣精品数积分,私自转发某些省作协会员的文章;一些人是来网站寻找自己的写作素材的;另一些人纯粹是来玩的,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这类型的网友,一旦发现网站无可取之处,便扭头毅然而去。
第二类,成熟型的网友。这类型的网友,其明显的特征是:写作技巧娴熟,但不稳定。一旦遇到一点挫折或打击,如自己的文章不被网站认可,便拍怕屁股就走人。给人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大义凛然的态势。
第三类,游离型的网友。这类型的网友,正处于学习提升写作技巧的阶段。他们来网站的目的就一个,学习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他们往往处于疑惑状态之中,一旦发现在该网站,不利于自己写作技巧的提高,一有风吹草动,便惬意而去。
第四类,潜在或观望型的网友。这类型的网友,一般是来网站,先投几篇文,试试水温,适合就留下,反之便离去,往往处于左右摇摆之中。
第五类,沉淀型的网友。这类型的网友,其显著的特征就是,不为名,不为利,埋头钻学,有我笔写我心之典范。
当然,还有其它类型的网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所有的这些类型的网友,对于一个网站的去或留的问题来说,有诸多的偶然性。偶然地发生某一件事,或许就会导致一部分网友的流失。
然而,大部分的偶然性,往往来自于网站的必然性,直接导致网友的流失。其必然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网站的宗旨定位含混不清。
古人云:“大浪航行,看舵手。”现如今,正是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时期,网站没有明确的宗旨,犹如浪涛中失去舵手的航船,终将随波荡漾,徘徊不前。时代在进步,网站的宗旨不能固步自封,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发展变化。如每年的春晚,发现关起门来办春晚,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新的发展需求,最终改变现状,实行开门办春晚的策略,给众多的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典范。网站的宗旨,决定着网站发展的方向,究竟该如何定位?值得管理层好好地去思考。
第二,管理制度上的僵化,危机意识淡薄。
网站的管理制度是网站良性发展的保证,直接影响着网站宗旨的具体实施。有些网站的管理制度,老套陈旧,给人一种束手束脚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站顺应时代的发展。如某些网站明文规定:报诗歌绝品文的申请,必须是特色社团的诗歌,才能申请绝品。请问,其他社团的诗歌够绝品文要求的怎么办?社团怎么去向作者解释?说你的作品投错社团了,不然,也能获得绝品,这样解释能行吗?
网站某些高层管理人员,独断专行,心胸狭窄,导致管理制度不能及时更新,适应新的发展需求。遇到有人提意见,总认为是人家在给自己无理地挑毛病。试想一下,如果人家不是热衷于网站的发展,谁会费劲费力地给你提意见,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么?有容乃大,心胸宽广,必会迎来一片蓝天。相信大家都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如果没有齐威王敢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胸襟,齐国能强盛起来吗?又如《廉颇蔺相如传》中,如果没有蔺相如宽宏的胸襟,就没有廉颇与蔺相如成为世交之说,更没有当时赵国的强盛。
危机意识淡薄,是管理制度上的最大漏洞。有人总是沾沾自喜,网站良好发展,年终能盈利分红,殊不知潜在的危机却悄悄地来临。如:网站的投稿率呈现连连下滑的趋势,连续有社团关闭,这不是明显的危机,还能是什么?
第三,栏目设置不合理,没特色支柱栏目。
俗话说,三足鼎立。如果一个网站,没有几个过硬的栏目做支撑,是难以成气候发展的。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的网站栏目不少,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戏曲等样样齐全,大小社团都几十个,规模宏大,另外,所谓的特色社团都两三个呢!试问一下,各社团都强大有吸引力吗?几十个社团,某天的短篇小说发稿量,却只有三篇。三篇就像三个巴掌一样,一巴掌打左脸,一巴掌打右脸,还有一巴掌做替补预备。
第四,网站整体包装不善,营销策略不足。
这恐怕是网站走向市场的难点,值得相关的领导引起重视。究竟该如何办?那是网站领导的事,我不再啰嗦。
第五,编辑队伍良莠不齐,各级评审制度不够完善。
编辑队伍良莠不齐的主要表现:一是编辑的责任心不强,在编辑的文中,有明显的错误,未做任何形式的修改。如:对话中明显遗漏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半全角等等问题,这些一看都知道的错误,为何编辑没做修改?那只能说明编辑无责任心,一晃而过没仔细看原文造成的。二是编者按语不准确,满地跑火车。编者按语既是对文章质量客观真实的评价,又是编辑能力的体现。编辑是作者的第一个读者,一篇准确无误的编按,能正确引导后来读者的理解思维,能给作者的文加分。这就要求编辑,必须读懂原文,作者的文究竟在说什么,所表达的直接或间接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社会作用等等,把文的闪光点给挖掘出来,让更多的读者学习领会或引起思考。
各级评审制度不够完善的主要表现:精品绝品的评选,以及刊物的选用稿等方面。下面以精品评选为例,稍稍加以说明一下制度的缺失。
时常有人议论,漏洞百出的文,居然能获得精品,这让人费解。这就是精品评选制度缺失的原因造成的,其具体原因是:第一,所谓精品文的概念不明确,令人难以掌握。什么是精品文?精品文的精髓是什么?第二,评审精品的标准不统一。可能有人会说,一龙生九子,九子还各不相同呢。这话没错,但九子不同的只是皮囊,内核却都是龙的儿子。虽然精品组众多,但必须统一规范评审要求,具体到每项,考虑到精品文的诸多要求,整个网站评审出来的精品文,才大体一致,令人信服。第三,评审组的组成人员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审的结果。如果是懂散文的来评诗歌或小说,懂诗歌的来评审小说或诗歌,不懂格律的人来评审古韵,会产生什么评审结果?第四,精品组的纯洁性。许多人掺杂社团因素来评审精品文,让一些好的文流失。精品评的不光是作品的品质,同时也是评评审人员内心的品质,所以,评审时不能戴有色眼镜,要以文为本,才是上策。因此,精品文的评审工作,须实行制度化的管理,确保公平、公正、透明地评审,评审出来的精品文的含金量,才令人心服口服。
以上诸多的因素,就构成了网友流失的必然性。网站这些必然性的存在,一旦遇到偶然性的事件发生,就会造成大量网友的流失。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方法是比较多的,相信网站有能力改变目前颓势发展的局面。
首先,网站要搞清楚,办网站的目的是什么?其次,如何招揽来网友?再次,如何留下人?又次,留下了人又怎么做?想清楚了这些事情,相信一个网站才能长久发展下去。
作为写文之人,来到网站,就是为了发文、写文、提高,是真实的提高,而不是虚假的。
如果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并付诸了实际,就不会担心网友流失!
江山的软件:江山凝聚了中国最强大阵容的实力派作家,所以才有“卧虎藏龙”之说!江山更是零基础的文学爱好者的最佳起点,所以才有“江山是作家的摇篮”之言!十年的江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无数的文学奇迹!这是有目共睹,太多人真实受益的存在。所以,才有了古渡站长的离世,江山在悲痛中很快满血复活,新的领导班子更深得人心的今天!
江山的未来:必然是所有真正热爱正文学的才子佳人最佳的文字归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