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家风恒久远(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家风恒久远(散文)


作者:战芳 白丁,9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11发表时间:2018-06-03 14:22:04
摘要:  勿忘家训,请锁住潘多拉魔盒,弘扬家风,世代明理,就像传承精髓,或者根本就是龙脉。伴着清灵的笑声,家风真的像一阵风吹开这一季的葱绿……

家风,有大海的壮阔,有太阳的霓虹,有生生不息的和谐与团结。我只愿做家风的被征服、被顺从者,我只愿与谆谆教导一起成长,与时光慢慢磨合,一同老去如灯蜡。
   代代相传的家风,是最好的风水。掌心里捧着长辈的“大道理”、“小妙招”,就像获得万花筒一样,太奇妙!透过每一句训言,我由一只幼嫩的藤蔓长成了大树,同样荫及子孙,惠及与人。
  
   一、品味慈孝家风
   母亲很孝顺,常给奶奶梳头洗脚剪指甲。奶奶是封建社会的小脚女人,规矩老令特别多。她规定吃饭不允许出声音,垃圾必须放在容器里而不是桌子上,碗要洗得锃亮,早晚刷牙不能有口臭,并且连切菜的刀口都有规定。其规矩贴满墙还剩三大撂,对于奶奶的家训,母亲总点头说“好的好的”,或者一言不发只管做活。“温柔听话”是奶奶对母亲最满意的评价。母亲每天早起把家擦得一尘不染,然后背奶奶出去晒太阳,奶奶戴着老花镜纳鞋底,母亲则坐在一旁缝制过年的新衣服,一边教我背书认字。
   母亲是奶奶三个儿媳中最看好的。八岁那年,我爬树摘石榴不小心摔了下来,扯坏了衣袖,还扭伤了脚。奶奶一听就生气得真骂我胡作事,脚伤了万一残疾了怎么办?一大堆的怨言扑来,我倔犟得瞪着眼。我一发横奶奶更生气,说我不孝顺,得打。于是拿了擀面杖要动家法。母亲则默默给我换了衣服,抱着我去看村医。
   这一离开,奶奶没法打了。村医涂了点药膏说没事。母亲抱着我来到村口,坐在一块大青石上说:“孩呀,你这么大正是胡作的年纪,但你也得有眼力架啊!让奶奶生气打你活该,但娘心疼呀,得,咱们别回家啦,在外面呆着吧,等你奶奶消了气再说。”
   西方日头眼见要落下,蚊虫也活跃起来,咬得我们全身是包,母亲笑着说咱们回家吧,你可别瞪眼顶牛,看娘的。我奇怪母亲为什么一身蚊子包还笑?当母亲你一言我一语地和奶奶解释,什么宝承认错误啦,宝不敢回家怕奶奶啦,什么蚊子要吃了宝才把他硬拽回家的。奶奶一听眉眼转晴了,说宝还真懂事。我一感动真的下跪认错啦!一来二去不仅没挨揍,奶奶还亲自给我摘了一个大石榴,解馋啦!从此我学会了以柔克刚,以万变应不变。“迂回战术”“凡事商量着来”让我的事业和家庭双盈。我也告诫儿女,凡事要靠智慧,千万别硬碰硬,否则很吃亏。
  
   二、勤学善教的家风
   记得自上学起,母亲就教我写日记,我在词穷语尽时,母亲就引导说:“你多读读书吧,摘抄一些精美的句子下来,也算是一篇日记。”因此,我从小就有读书阅报做笔记的习惯。记得再大些,母亲要求我读过的书,要重复性地像讲故事一样地讲给他人听,而且要加上自己的议论和理解,我的“阅读理解”的功底就是这样练成的!因此我的文科成绩很好,尤其是写作文,总能在很短时间里编出既故事生动又用词丰富的文章。因为同班同学宋红庆家里有很多课外读物,我就主动和她交朋友,借串门的机会去借书。她家有《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今古传奇》等等,最吸引我的是《中外名著连环画》,我两本三本地借来起早贪黑地像着了迷似地读个遍。那是我接触名著的雏形阶段,因为连环画图文并茂,既好看又好懂,故事情节全能记住,因此我有点骄傲自大,于是滔滔不绝地在同学面前大讲特讲一通,同学们听得很入迷,说我是故事大王,我更加得意起来。
   记得有一天,我给母亲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地连比划带渲染地讲给母亲听,有忘掉的情节时,我就自己编上去,来个自圆其说。当我讲得口干舌燥时,母亲变得严肃起来,说我讲得情节不对,我很惊讶她是怎么知道错误的?!母亲说:“你看过这本书,我是既看过书,也看过电影啊!你这样胡诌一通,岂不让人笑话?!”我闹了个大红脸,从此,我学会了反复阅读,强背强记,不再胡编。
   母亲说:“阅读是好习惯,反复读更是好习惯,不能一目十行的囫囵吞枣,读书要慢,要慢如牛,懂吗?”母亲还说:“读书要多元化,不能任由自己的偏好去读,有时要刻意培养广泛读书的习惯,不能只把读书当成消遣,要让书成为上升的阶梯,让阅读成为工具,为己所用。”我谨记母训,与书一起行走,一起感悟,一起叩问,真正地把书读薄了。无论是一个总结,一篇日记,还是一次发言,让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发挥其最大化。久而久之,我变成了一个书痴。
   说句实话,此生幸得书相伴。在此后成长的几十年中,我平均每年读上百本书,其中少不了看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短文。我读得很杂,哪怕一张广告纸,我也要研究半天,看看其中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玄妙之处。阅读和做笔记分不开,我一直断断续续地像《读者文摘》一样地摘记,这是一种知识积累,我的词汇量就是这样得到的。母亲曾说她小时候没有书可看,只有字典的陪伴,说字典里的知识面很广。于是,我仔细翻阅了各种版本的中文字典,里面的词汇都是有根有据的,可以大胆取用,不会产生自我造词的嫌疑。到目前之止,我已记录了七八本的笔记,上万种词汇量,其中内容的异彩纷呈不可小觑。
   最是翰墨韵书香,不忘初心破万卷。书与远方,其乐自现。用阅读来填写生命的乐章,唯阅读能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传承下去,从阅读到知晓,从知晓到记住,再用自己思考消化过的的理念写出来,说出来,我想,这就是感悟读书,品读人生的道理吧!
  
   三、一句家训
   有时一句话是多余的,在浩淼人海,一句话的存在,等同于淹没;有时一句话弥足珍贵,唇齿一启,因夹杂着家训古风,而往往生动。在一句话和一个家之间,我不能舍弃一头,就像亲人,有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缘;就像叮咛,少了就没有心灵的支撑。亲情的砣,只要沉沉一磅;教育的话,只需反复说服。关键时刻的一句话,也足以让一个家变得顺顺当当。
   注目这天空般纯净的是一个家,牢记这铁砣般坚定的是一句家训——“和睦友善、谨言慎行、读书为先”。这句话就像倾倒的琼浆,而我只寻“这句话”在心尖的惊涛,它浇开一个家的灵魂之花。别低估这句话的分量,家训中的这12个字,让整个家族倒向正能量的一边,这个家族也因一句话,有了暖意。别小视反复N次的这句话,而去追求物欲横流。
   勿忘家训,请锁住潘多拉魔盒,弘扬家风,世代明理,就像传承精髓,或者根本就是龙脉。伴着清灵的笑声,家风真的像一阵风吹开这一季的葱绿……

共 24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发扬光大的精神血脉和生命源泉。祖正则孙昌,风正则族旺,训严则明理。若生长在这样一个福祉子孙的家庭,无疑是人生的幸运。本文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家庭出生、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受家风的熏陶、家规的训诫,成长为勤学上进、知书达礼、乐善好施的人,健全的人格魅力不仅成就了自己,还荫及子孙,惠及他人。是严厉的奶奶、贤惠孝顺的母亲,用自己的言行雕琢、塑造了儿女美好的心灵。读此文,让人感到了家风家训的可贵,在世风日下的浮华时代,优秀、朴正的家风弥足珍贵。一篇纯正、厚朴,阅读使人愉悦、起敬的文字,作者的自豪感和感恩之情流于言表。好文,推荐佳作共赏。【编辑:柏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柏丫        2018-06-03 14:23:50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星月。辛苦了。期待佳作频出,继续大力支持星月。
回复1 楼        文友:战芳        2018-06-03 17:49:26
  编辑辛苦了,如此精彩的编者按,让稿子也跟着沾光了。
2 楼        文友:柏丫        2018-06-03 14:27:30
  一篇让人心暖而且引人思考的文字,每个家庭的长者,得给后人留下什么才是最为珍贵的呢?本文给出很好的答案。
回复2 楼        文友:战芳        2018-06-03 17:50:32
  有家训实乃家庭之幸事。
3 楼        文友:柏丫        2018-06-03 14:31:20
  但愿每个家庭都有良好的风尚和训诫,这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民族的需要,更是子孙成长的需要。
回复3 楼        文友:战芳        2018-06-03 17:51:43
  这种传承必然会带来更丰厚的文化素养。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