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PK大奖赛”】窑洞情结(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窑洞情结(散文)


作者:天涯碧草 布衣,18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00发表时间:2018-06-05 20:33:02
摘要:从砖窑到如今的平房,居住方式见证着人们生活的变迁。窑洞里那些点点滴滴都藏在了心里,留在了记忆里,永不老去……

【荷塘“PK大奖赛”】窑洞情结(散文) 假期,三四个好友相约黄土高原上素有“绿色明珠”“天然氧吧”的黄龙县,看望一个大病初愈的同学,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一时间竟然忘记了时间,很快红日西沉了,便决定留宿黄龙县城,亲身体验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的独特的美。
   驱车绕行至环城路,一排排依山而建的窑洞映入眼帘,青砖红窗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格外醒目。好友问:“你知道那是啥么?”同行者随口答道:“住户呀!哈哈,错了,是酒店!”“什么什么酒店?”
   我立刻将头伸了出去,眼睛盯着一排排窑洞,说道:“今晚就住这里了!”好友不好意思说下午都联系了,客房在周四的时候已经被预定完了,我们几个面面相觑,唯有叹息。
   说起窑洞,生长在渭北高原的我非常熟悉,我和那就势而建的窑洞还有一份割舍不断的情缘。
   窑洞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古老的居住形式,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文化。这种民居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黄土高原土层厚,智慧的人们利用有利的地形就势而凿,既节省了财力人力又冬暖夏凉。供人居住的就凿得高一些深一些,前半部分住人、招待来客,后半段做库房,盛放粮食及家具等物品。厨房紧挨着,相对就小一些,除了做饭的锅台、案板之外,贴着窑掌(最后面的地方)存放柴火和为数不多的煤。要是养猪养羊的话,那就更方便了,就在院子里厚厚的土层上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大半天就做成了。
   家里的男孩长大了就在旁边的再凿一孔窑洞,装上简单的门窗,窗户下盘上一席土炕,就可以委托亲邻介绍对象。一个男人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
   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里写到,孙少安兄弟俩的愿望就是给父亲凿几孔窑洞,用石头接窑口,使原本贫穷的家人在村里能挺起胸脯。多么朴实真切的愿望,也是那个时代黄土高原上多少寒门子弟的愿望呀!
   小时候常住姥姥家,院子坐北向南,主窑洞就像四合院的上房,左边是大舅一家人住,厨房在右面,因为院子特别长,加之人口多,前面脱离黄土层的空地上还盖了三间瓦房,其余的空地方姥爷栽了香椿树、桑葚树、枣树和石榴树。一到春天院子里就充满了生机,绿叶红花,蜂蝶飞舞。
   大人下地劳作,约上几个小朋友就开始在偌大的院子里藏猫猫,院子里所有能躲藏的地方都是我们的藏身之地,而最有趣的是躲在窑洞深处粮仓或家具背后,大气不敢出,身边有老鼠啃东西的声音,身子不停地哆嗦着,心里期盼着别人赶紧找到自己。
   炎炎夏日,窑洞里格外凉爽,外婆蒸的馒头、做的饭菜也会端到窑洞深处,存放在那里支起的架板上,窑洞深处的温度比外面要低的多,就是一个天然的冰箱。如果从外面满头大汗回来,外公就会叮咛先在窗户下的炕沿上坐一会再去里面乘凉。晚上点上油灯,外婆小姨在灯下做针线活,我们就玩玩闹闹的,睡觉前外婆会给我们肚子上缠上床单,这样不至于着凉。
   时光在手指间悄然流逝了,昔日的黄毛丫头也上完了小学。那年春天,母亲拿出家里的积蓄在村子里购买了一院新宅基地,按照居住习惯,在新宅基地上要箍两孔大砖窑。砖窑和外婆家的土窑不一样,它是在平地上先用厚土砌成厚背墙,然后用砖和白灰箍成拱形的窑洞,
   很快就备好了箍窑洞用的材料,联系好匠人就开始动工了。一家箍窑,四邻八舍都来帮忙,没有工钱,有的是乡邻淳朴的情感。男人干力气活,妇女们就在厨房忙着烧水做饭,窑洞完工了要大摆酒席感谢乡邻。
   箍好的窑洞,蓝砖白缝,红门大窗,装上了铮亮的玻璃,乡亲们羡慕不已。砖窑比起外婆家的土窑洞亮堂多了,也装上了电灯,告别了煤油灯。
   后来政府实施了搬迁工程,外婆一家和村邻们告别了山坡村庄,搬到了渭河边的平原上。有一次路过外婆曾经居住的村庄,特意走进儿时嬉戏玩耍过的小院,院子里杂草丛生。那一刻,心里陡然涌起酸楚。很多住户在前院盖起了平房,已经废弃了那几孔窑洞,窑洞前的平地上种植了一些树木和蔬菜。主人告诉我们,这些年当地的人们开采山石,频繁的炸山,使村子里的土窑洞都成了危房,都不敢进去了,在窑门口种点蔬菜,一则隔开了与危险窑洞的距离,二则蔬菜即采即食。听到这儿,我沉默了。
   窑洞是一个时代特有的产物,有着独特的居住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渭北高原上越来越多的窑洞被废弃了,挖掘的更少,年轻人都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奔波于城市,乡村留守的老一辈也越来越少了。
   从砖窑到如今的平房,居住方式见证着人们生活的变迁。窑洞里那些点点滴滴都藏在了心里,留在了记忆里,永不老去……

共 18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精美的回忆式抒情散文。以假期几个好友相约到黄土高原看望大病初愈的同学,相遇酒店窑洞为引线,引出自己儿时的窑洞情结。以细细流畅的文笔,以饱蘸的情感作彩料,像一幅黄土高原上的现代与过去接轨的生活油画,缓缓辗转出我儿时在姥姥家居住生活的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特定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沉积的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它是一个时代在特有的环境下的产物,有着独特的居住价值和文化内涵。而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的大踏步向前,是我的居住从依厚土挖掘的土窑洞到平地上箍成的砖窑,再到如今的楼房,居住方式一直见证着我的生活,也见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整篇散文,以优雅清丽的文字侃侃叙来,生动感人,令人兴奋、自豪和骄傲。满满的正能量,倾力推荐赏读!【编辑:大地琴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18-06-05 20:39:23
  结尾处的总结性点题文字,为升华主题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使整篇文章立刻站了起来,生花了起来,精神了起来。感谢作者老师佳作赐稿荷塘分享,期盼跟多精美佳作再现荷塘!给您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天涯碧草        2018-06-05 22:04:46
  谢谢老师的雅赏和精彩点评,遥握问好,夏安!
回复1 楼        文友:天涯碧草        2018-06-07 14:27:32
  感谢老师精彩点评,新居了,遥握夏安!
2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18-06-05 20:41:07
  问好作者老师,遥祝老师夏安文琪在荷塘创作愉快!远握!
3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18-06-06 15:34:18
  窑洞以它古老的居住形式,沉积的古老文化延续千年。它的存在凝聚着人们的智慧与辛劳。作者对窑洞的构造给以详尽描述,对从未到过窑洞的人以认知和向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民风纯朴,乡情深厚。作者在这里度过了欢乐童年,留下许多美好记忆。如今国家的好政策使人们更上了好日子,生活在窑洞的人们搬到了平原。许多关于窑洞的记忆成为难以忘却的情怀。文章优美抒情,富有深意。欣赏拜读,祝作者老师精彩继续!敬茶。
回复3 楼        文友:天涯碧草        2018-06-07 14:29:12
  感谢老师赐墨点评,夏安!遥握!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6-06 19:54:29
  窑洞是时代的产物,从那个时代走过的人都会有一种窑洞的情结!文章叙述流畅,过渡自然,语言清新,叙述中深情自然流露,文末升了主题,作者对窑洞的怀念中又有一种对环境的关怀!问好老师,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天涯碧草        2018-06-09 19:37:54
  感谢老师点评,遥握问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