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PK大奖赛”】秦韵老腔(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秦韵老腔(散文)


作者:天涯碧草 布衣,18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99发表时间:2018-06-10 09:25:47
摘要:八百里秦川,秦岭巍巍,渭水悠悠,孕育了秦人粗犷豪迈之性情,孕育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荷塘“PK大奖赛”】秦韵老腔(散文) 提起老腔,可以说是众所周知。谭维维和老腔着实火了一把,它以独有的高亢激昂震撼了国人,震撼了世界。五六个朴实的农人,一条关中人特有的长凳,简单的“乐器”组合在一起,就演绎出了黄土地劳动人民敦厚朴实、粗犷豪迈的性情。
   老腔,诞生于黄河、渭河、洛河交界,盛行于乾隆元年至至十年,是我国最古老的以皮影为依托的独特戏剧。它有着“最古老的摇滚乐”和“原始说唱”之别称,把说、念、唱交织在同一个唱段中,有着独特的乐句声腔,在全国剧种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说起老腔的起源,说法不一。据说早在西汉时期,华山脚下的双泉村是一个军事粮仓所在地,漕运直通当时的都城长安。带头的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亮开嗓门喊着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着船帮。在号子的带领下,船工们的脚步就一致了,拉船也就轻松了许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发展成了完整的曲调,广泛流传下来,成为了如今的老腔。
   还有一种说法,它是由湖北老河口的说唱传到华阴后演变而来的,所以取老河口的第一个字命名为老腔。
   到底那种说法更确切,现在我们已经无从考究了,但我相信第一种说法的可靠性。华阴位于渭河边,远古时候交通不方便的情况下运输就依靠船只,船工在劳作的过程中喊的劳动号子,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曲调。
   老腔的剧种虽小,但是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生旦净末丑”一样都不缺,只不过这五个角色都由一个人来担纲,一人主唱,众人帮唱,这也是老腔的独特之处。
   众人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这“乐器”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大戏台。他们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那样随意走动着,走到了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随地坐了下来。
   后台的锣鼓敲响了,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了起来,与其它戏曲的开场似无特别之处。令人惊讶的是,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了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紧握着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后面几个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着长条板凳。观众往往会被这种怪异的举动震哑了,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长期以来,华阴老腔成了华阴县泉店村张户人家的家族戏,老腔的正宗传人张全生的儿子张喜民、张新民、张军民、张拾民他们保存着自乾隆年间流传下来的剧目百余个,这些剧目几乎是北宋、金、元时期民间流传的西周、列国、三分天下、唐宋故事。
   关于老腔,2005年3月陕西电视台作了首次专题报道,2006年6月老腔上了人艺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一时间震动了京城。那年春节老腔被请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戏曲春节晚会,震撼了全国票友;2007年5月老腔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的人民惊呆了,没有想到这土的掉渣的村戏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受到了如此的礼遇。
   老腔,唱腔亢奋激越、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充满了粗犷的阳刚之美,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力。
   一声吼,吼不尽千古绝唱;一台戏,演绎的是厚重沧桑。老腔是纯民间的原生态的艺术,原生态的乐器,原生态的道具,原生态的唱腔,却有着超出原生态的独特艺术魅力,真乃令人惊叹的民间艺术瑰宝!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秦人酷爱唱秦腔,如痴如醉。秦人爱吼秦腔,似乎是一种天性,不吼两嗓子秦腔,嗓子就发痒。各种节日大小广场都要搭台公演几天秦腔,台上吼秦腔,台下哼秦腔,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秦岭巍巍,渭水悠悠,孕育了秦人粗犷豪迈之性情,孕育了秦人吼老腔独特的风韵,真可谓:秦地秦人吼秦腔,秦声秦韵意味长……

共 14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行走三秦,静观秦人、静听秦声,就会体会到秦人特有的风韵。”《秦人 秦声 秦韵》这一篇散文,作者文写带着保护与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份责任感,将关中道上的木偶戏——合阳线腔,黄土地上的摇滚——老腔,这两种地方剧种一一介绍,追溯两种剧种的起源,把它们的特色描述,更深层次地研究秦文化的内涵。文记叙议结合,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秦声、秦韵的魅力,体味秦文化的博大精深。“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无论是戏曲鼻祖秦腔,还是东府的老腔、线腔……都是关中人特有的传统文化。欣赏了,力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8-06-10 09:30:33
  文写关注秦文化,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赞!
回复1 楼        文友:天涯碧草        2018-06-10 09:39:06
  感谢老师的编辑点评,辛苦了!问好!
2 楼        文友:程南        2018-06-10 09:31:07
  问候作者,创作快乐!祝夏安!
3 楼        文友:梦化蝶        2018-06-10 12:11:03
  喜欢太喜欢了
回复3 楼        文友:天涯碧草        2018-06-10 16:57:03
  谢谢老师雅赏!
4 楼        文友:天龙        2018-06-11 06:11:33
  欣赏精妙绝伦的秦人民间艺术!期待老师更多佳作呈现!
回复4 楼        文友:天涯碧草        2018-06-11 08:54:19
  感谢老师赏读,遥握问好,夏安!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6-13 14:21:31
  看到文章标题好亲切!走近作者的文字,就是走进秦人秦声秦韵,用心体味,用心灵触摸,感受着秦文化的魅力和厚重!文章构思精妙,层次清晰,叙述中注入深情,问好老师,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