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父亲的豆腐生涯(散文)

精品 【看点】父亲的豆腐生涯(散文)


作者:糖果儿 布衣,13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04发表时间:2018-06-17 09:07:32

说起“豆腐村”,方圆几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也不知从哪一代人开始,我们村大部分人都靠做豆腐卖豆腐养家糊口。家里的男孩子从学校出来,一般都是继承家里的豆腐事业。我的父亲也不例外,初中毕业就回家和爷爷及伯父们一起做豆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都在不断的重复着那一套简单、乏味的工作流程,渐渐地,父亲对做豆腐有了厌倦情绪。直到娶妻生子,另立门户后,父亲终于决定不再做豆腐。
   在我们姐弟仨还很小的时候,除了种地,父亲去了舅爷办的染布厂打工,那段日子过得还算宽裕,父亲的工作也还算轻松。但随着我们仨慢慢的长大,相继上了小学,初中,舅爷染布厂的工资就再不能维持我们一家人的开支。迫于无奈,父亲离开了染布厂,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去城里拉人。
   起初生意还不错,后来由于安全因素,人力三轮车载客现象被严厉管制,直至被取缔,父亲成了无业游民。对于一个既没知识,又无一技之长的人来说,要在城里谋取一份能养家糊口的职业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所以父亲在城里呆不下去了,只好回到了农村,重操旧业,开始了后面十几年的做豆腐生涯。
   说起父亲做的豆腐,那又是我们村最有名的。也许是兜兜转转几年中寻找工作的不易,也许是背负着养活一家人,并供我们仨上学的压力,父亲重操旧业后格外地认真卖力。虽然做豆腐对他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但他还是把做豆腐当成他养家糊口的唯一依靠,用全心尽全力地对待。
   父亲做的豆腐用的黄豆都是颗粒饱满的大豆。他从来不会像其他人那样,为了减少成本而收购一些次品。但如果有一些老年人用一些不太好的大豆来换豆腐,父亲也并不会拒绝,他体谅老人的难处,体谅他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他会把次品大豆分袋装起来,回到家后,把次品中好的豆挑出来,不好的倒掉。母亲为此没少抱怨过他,告诫他不要再收那些次品大豆,但父亲当面应承母亲,过后依然我行我素。父亲总是说“吃亏是福”!
   做一担豆腐大概需要二十五斤大豆。早饭后父亲会把母亲挑选后的大豆倒入大铁盆用水泡起来。傍晚时分,吸足水分胖乎乎的大豆会被父亲淘洗干净后捞出水,挑到村西头的那户有打豆机的人家去打成豆汁,打好后再一担一担挑回来倒入大铁锅,再用麦秸将一大锅豆汁烧开。后来村里的一些人用煤炭代替麦秸烧火加快速度节省时间。但父亲从来没有用过煤炭,他一直用麦秸,他说用麦秸烧出来的豆浆做成的豆腐香,有没有道理我并不知晓,但他确实一直坚持用麦秸烧火。
   豆汁烧开后,父亲会用一把大铁勺把豆浆从锅里盛起再从半空倒下来,一勺一勺有条不紊,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降温,也为了让漂浮在豆浆上面的一层泡沫消失,豆腐皮才会形成。温度降低后,豆浆上会形成一层豆腐皮,就像奶皮一样,用细长竹竿从中间深入豆腐皮底下往上一挑,一张晶莹剔透的豆皮就好了,挂到墙上晾干,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吃的时候用水泡泡,凉拌,炒菜都可以,很美味。有时候还没等晾干,就被我们一片一片的撕去吃了。不采取任何烹饪方式,就那么放到嘴里嚼着吃也能吃出豆香味。父亲做豆腐每次只揭一张豆皮,从不多揭,据他说多揭豆皮豆腐就不筋道,会影响豆腐口感,这也是他崇尚并告诫我们的做人原则“人不能太贪”。
   揭掉豆皮的豆浆会被转移到一口大瓮中,
   父亲用豆浆冲一勺石膏粉,左手握勺,右手持杆(自制的一种专用工具)。边往瓮中倒石膏汁,边从下往上翻搅豆浆。不大一会豆浆就凝固了,盖上瓮盖等待一个小时左右。
   一个小时后,豆花就好了,以前我们叫豆腐脑,当时也是一道可以当晚饭的美食。村里没做豆腐的人家,偶尔想吃了,就会端着碗等待着做豆腐人家豆花出翁。我们家经常会有人来光顾,当然都是免费的,父亲从来也没有嫌弃过,总是热情的把热乎乎的豆花盛到来者碗里,走时还会不断的叮咛“要吃就来啊”。许是父亲的技艺超群,许是父亲热情随和,家里常常会有邻居们来讨豆花吃。
   出翁的豆花会被盛出来,倒在铺有豆腐布的四四方方木框里,两个木框盛满后,把布对折盖住豆花,上面再放上一个木条做的板,最上面压一块大石头。到此做豆腐的所有工序就完成了,经过一晚上,豆花里面的水分被挤压出来,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拉出去卖了。
   父亲的豆腐方圆几里都是有名的,父亲的吆喝声也是独特的。“买——豆腐来——”不但洪亮音还拖的很长,不看其人,只闻其声就知道是张家庄老张的豆腐来了。忙的脱不开身的家长有时候会派家里的小孩来买豆腐,父亲卖豆腐从来童叟无欺,所以大家都很信任他。父亲卖豆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两斤的豆腐从来不用秤,熟顾客都知道,有一次有一个陌生的顾客买一斤豆腐,当看到父亲没称秤就给她时,不满地让父亲给他称秤,周围人劝说“老张的豆腐只会多不会少,放心吧”,她不信,执意让父亲给她秤,结果不出所料多了一两多,再后来她也成了父亲的熟顾客。
   我们家有一张五十圆的假币,是父亲卖豆腐得来的。父亲并不是不知道那是一张假币,他接到钱的瞬间就看出来了,但他还是把豆腐送给了那人,把假币收了回来。他告诉我们说:“我把假钱收了是怕他拿去了再骗别人,万一其他人没看出来损失就大了,而我只损失了一两斤豆腐,不足为惜”。母亲抱怨他:“你把假币收了就收了,不就是一张废纸,干嘛把豆腐还给他?”父亲语重心长的说:“人都会有难处的时候,他被骗收到假钱应该也很心疼,不是出于无奈,怎么会冒险把假钱拿出来,我能做的,也就是给他点豆腐,安慰他一下。”在母亲眼里,父亲的善良有时候是无底线的,可这就是他的性格,性格使然,很难改变。
   每年年末,父母都会起早贪黑地赶做豆腐。因为年后十几天大家都会休息,走亲串友也没时间做豆腐,所以大家都会在年前买很多豆腐存放起来,过年期间用来做菜招待客人。
   因此年前那几天是父母一年中最忙碌的几天。一天有十七八个小时在做豆腐。忙得一天只吃一顿饭,其他时间就啃点馒头垫垫,睡觉也只睡三四个小时,其余的所有时间都在忙碌。三轮车上装的豆腐框摞起来比父亲都高,无法想象那些年父亲是怎样把那么一车豆腐用脚力蹬到各个村的!每年我们家都会忙到年三十,父亲总是伴着爆竹声才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母亲也陪着父亲忙了好几天,到三十下午父亲回家后,他们都像散架似的,再也没有任何力气。所以好多年我们都不曾吃过年夜饭,父母太累了,累得没有力气帮我们张罗年夜饭。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父亲既没有知识,也没有技能,但即使这样,父亲也用他的体力,用他的勤劳养活了我们一家人,并供养了两个大学生。父亲一生和他做的豆腐一样,清清白白,他也常教育我们姐弟做人要像做豆腐一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并且要像豆腐一样做个清清白白的人!

共 26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父亲的叙事散文。文章采用直叙的方式,叙述了父亲朴实、勤劳的一生。作者先从豆腐村的豆腐写起,然后描写了父亲先是传承做豆腐手艺,后转做他业,再后来又回归农村重操旧业的过程。父亲做豆腐的动作、流程,描写形象细致。表现出父亲坚守以质为本的原则。父亲卖豆腐,童叟无欺,决不短斤少两,服务周到热情,而且尽可能的扶助老弱。作品文笔朴实,真实地刻画了父亲踏踏实实做豆腐,清清白白做人的高贵品格,也倾注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情与敬爱。优美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冰城雪主】【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619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城雪主        2018-06-17 09:11:48
  向勤劳朴实的父亲致敬!感谢支持【看点】,敬茶!
   温馨提示:注意的、地、得的用法,文中改了多处。
字是纷飞雪,朵朵入梦来……
2 楼        文友:糖果儿        2018-06-17 09:26:57
  谢谢老师,辛苦了,以后一定注意!
3 楼        文友:后来的我        2018-06-17 21:53:35
  情真意切,感人!
4 楼        文友:冰城雪主        2018-06-19 23:30:46
  恭喜获得精品,继续努力!
字是纷飞雪,朵朵入梦来……
5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8-06-19 23:33:52
  恭喜糖果友友,进步很大继续加油!看点期待你的下一个精彩。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6 楼        文友:糖果儿        2018-06-20 08:32:19
  谢谢各位老师的鼓励,我才开始写东西,有你们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