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文学在历史中创新(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文学在历史中创新(散文)


作者:张恩先 秀才,112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4发表时间:2018-06-19 21:14:45


   作为一个小字辈,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已经吓出了一身冷汗,真不敢班门弄斧。但聆听着徐铎、张嘉树、杨道立、素素、津子围、邓刚等六位中国文学界名流的授课,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心中总有一种热流在涌动着,仿佛不说出来,就像憋得要死似的……
   不忘历史,勇于创新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唐宋诗词就是杰出的代表,我不擅长写诗,但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张嘉树老师就以《中国对联与旧体诗基本创作方法》为课题幽默而循循善诱着,他以一首七律为例,深入浅出地讲授了格律诗的规则,并把诗里对仗的句子摘出来,着重讲解对联的写作方法,使初学者通俗易懂。素素老师以《历史中的文学文学中的历史》为课题讲述了中国文学发展史,她开门见山地说,文学是对历史的另一种书写,从甲骨文到尚书,从尧舜禹到唐宋诗词,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小说令人百读不厌。然而,近代以来对文字的破坏,由繁体字到简体字的演变,如今仅剩下了三千多个常用字。因此,开展了对文字的保卫战。以余秋雨为代表的近代散文家,描写都是历史文化性的散文。她说,所谓的文章都是散文,如果搬到荧屏上来说,电影是散文,电视连续剧是小说。她与我们分享了为什么会产生历史的散文热与文学的现状,教会了我们历史文学怎么写。她鼓励大家,要写就写自己熟悉的人和物,写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文化,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储备知识,再进行文学创作,提炼出中心思想,写出有高度,有温度的心灵鸡汤。
   杨道立老师站在历史的最前沿,通过荧屏以《我们和城市一起成长》为课题,图文并茂地讲解了近代大连发展史。她从历史给了大连文化的独特性、从前端规划评鉴大连的成长、瞄准城市未来提升集体自尊等三个方面比较深刻地加以阐述,让大家对我们生活的城市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起大家为城市讴歌、为城市呐喊的热情。
  
   体验生活,重塑自我
  
   残疾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符号。曾一度,我们自卑、彷徨、迷茫,需要爆发。因此,我们把文学当成终身的伴侣,通过文学这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体验生活,宣泄情感,表达内心之完美。喜逢这次笔会的春风,把我们带进了惟妙惟肖的境界里。徐铎老师是一位著名的残疾人作家,更是我们的榜样和偶像。他同我们一样,从痛楚中走过来的,以写小说改变了人生命运。他从事文学创作40余年来,写出了大量令人百读不厌的文学作品。他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上都均有建树。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书画院艺委会委员,作品曾获华东六省优秀图书一等奖,辽宁文学奖,大连市金苹果优秀文艺创作奖。当选大连市文学艺术界十位有影响的人物。根据《大码头》改编的话剧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2017年,荣获“全国书香之家,辽宁省最佳写书人”称号。徐老师以《小说创作的几个技巧》为课题,从创作体验、文学创作与个人关系、主题创作、在采访中获得素材、从本地文化中获取素材等方面谈了自己的创作经验。他说:“注意身边的每个人,要在现实生活中窃取素材,听别人讲故事也能提取写作素材。”1984年,他的小说《鸽子》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后来发表在《鸭绿江》杂志上。是啊,现实生活给了我们丰富的创作源泉,只要细心捕捉,就会产生灵感来。徐老师还说,要跳出自我的生活圈,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写出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人物。我们聆听着他的长篇自传体小说《留在城里的知青》的创作历程,便觉得他就是自己知根知底的大哥,听他讲课就像和朋友谈心。他告诫我们,虽然我们的生活有很多不幸和辛酸,但还是要在苦难中写温暖,写光明,写人间的爱,给人以新的希望与启迪。
   邓刚老师是我敬仰的作家之一,他当过工人,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受时代的压迫,他曾苦闷和彷徨过,心灵深处到了几乎爆发的地步。因此,他选择了文学作为突破口,成就他今日的辉煌。邓老师以《文学与人生》为课题为大家上了一堂幽默风趣的课程。他说,文学创作有两个营养:一个是生活的营养,生活营养决定写什么,只要越挖越深,才能写出深奥的东西。另一个是文学营养,文学营养决定怎么写,要多看明清小说,从中获取精神的营养。生活的经验也能写小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处处充满了辛酸苦辣和雨露阳光,把它写出来便成了小说,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有源源不断地精神素材。他还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改成“读书破万遍,下笔如有神”,遇到好书,要多读几遍,甚至能背下来更好,你就成功了!他与我们分享了《老人与海》的故事。他激励着我们:要不断更换写作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新意来,文学就是生活中的不足,文学就是人生。生活的本质就是大多数,爱好文学的人有两个世界,那就是精神世界,只要有丰硕的精神食粮,就能多活几年。
  
   走进新时代创造精品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为我们文学工作者指明了前进奋斗的方向。伟大的号角,呼唤着伟大的作品。
   因此,津子围老师围绕《新时期文学与小说创作》展开了深刻的论述。他从坚持为时代写作、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写作为人民、坚持真善美、勇攀艺术高峰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他说,坚持为时代写作,就是哲学意义上的“在”(即存在);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哲学上的“自觉的在”;坚持写作为人民,就是哲学上的“联系的在”;坚持真善美,就是哲学上的“态度的在”:勇攀艺术高峰,就是哲学上的“进取的在”。把“我”变成“我们”,不仅扩宽了我们的视野,还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他还说,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作品中要有独特的人物,更要围绕前提、文本、语言谋篇布局。
   通过四天聆听着各位文学大家精彩的授课,使我们比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总书记讲话的精髓,我们将拿起手中的笔墨,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为新时代放歌,续写新的篇章!
  
   2018年4月27日

共 24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学在历史中创新,于是散文,诗歌,小说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天空。作者用四天的学习时间,聆听徐铎、张嘉树、杨道立、素素、津子围、邓刚等六位文学界名流的授课,受益匪浅,收获颇多。用三个小标题明确的标明所学知识:1.不忘历史,勇于创新。2.体验生活,重塑自我。3.走进新时代创造精品力作。正如邓刚老师所说,文学创作有两个营养:一个是生活的营养,生活的营养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林清玄曾说:春花、秋月、夏荷、冬雪都有深深的情意。另一个是文学营养,要多看书,多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文学是什么?它是一座通往快乐的桥。作者最后用一句高昂的口号号召喜爱文学的朋友:拿起手中的笔,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为新时代放歌,续写新篇章。整篇文章布局严谨、合理。读罢,深有感触。感谢投稿江南,期待下一次的精彩…【编辑:蓝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烟        2018-06-19 21:18:02
  感谢赐稿,文学是一座神奇的殿堂,我们在殿堂里与文字相遇,从此,走上了一条让心沉静的小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