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俺家大嫂
俺家大嫂,人称“傻大个”。这名字还有讲究呢!
说“大”,是她大胳膊,大腿,一米七七的大个,一副大脸,一双大眼,一个大鼻子,一张大嘴;又身着大落落的衣服,显得威武雄壮。她还有一个“大”的特点是:说起话来,声大如钟,嘹亮得很,响当当的。
说“傻”,是集体那时候儿,大嫂拉扯着两个不满六岁的孩子,还赡养两位七十多岁的公婆,照顾正在上学的我们姐弟三个。八口人住在四间土木结构破房里。大哥在洛阳拖拉机厂当工人,工作忙,工资低,离家四、五百里地,几个月难得回家一次。家里的生活重担就留给了大嫂,其间辛酸苦辣嘛就甭提啦!欠生产队缺粮款三千多元。于是,邻居们就在大嫂面前说些不三不四的话,可大嫂总是嘎嘎笑着说:“光景吗?谁家比谁家强?比比上头,咱没人家好;看看下头,咱还比人家强呢!”
一次,邻居张大婶、李二嫂们在大嫂耳边吹风:“这穷酸光景熬到啥时候是头哟!没良心的男人,远远地在外面享福,让你个妇道人家,在家伺候老小七个,活受罪。‘离’了罢,找个福窝,也享享清福!”
“凭你这副容貌和才干,找个在家的主儿,还怕没福享?”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过个好光景?”
这次,惹恼了俺大嫂。她眼一瞪,打钟似地说:“俺家那口子一个月才五十块工资,寄回四十,只留十块生活费,能享个屁福?谁要再在俺面前嚼舌头,看俺不拿夜壶灌她!”
自此后,别人便叫大嫂“傻大个”。
……
春风吹绿山山水水,农家的责任田,实行联产承包制,乡亲们的脸上笑开了花。
十年来,大哥在洛阳为大嫂寻到许多致富技术资料,大嫂领着俺姐弟三个到外地学习,参观了一趟,回来后主动承包了十亩菜园子。她领着俺利用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技术,发展集中经营,园子里的菜四季长青。卖菜得来的钱,把俺家的破房子变成一溜几十间两层小洋楼。不仅偿还了缺粮款、吃饱了肚子,还添置了现代化家庭设备。俺家大嫂,可成了远近有名的大万元户。
家庭变样儿了,俺家大嫂的“雅号”不仅没去掉,反而更公开了。“傻大个”,叫得更响亮,她也声叫声应。她办的许多事,就俺这个高中生,常常也不能理解。
就说吧,村里要架通村头的大桥,没经人说大嫂一次就捐款五千元。我满心不解地问嫂子:“这是咱血汗钱为啥恁大方?”嫂子嘎嘎一笑,拍着俺的肩膀说:“亏你是个喝墨水长大的人,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架通村头的大桥,大家伙儿才都能走上致富路。”俺又问大嫂:“管住咱家富就行啦,你管人家干啥?”大嫂说:“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之后,村里建幼儿园,大嫂又捐出三千元;村里建敬老院,大嫂又拿出七千元。这下,俺家大嫂可成了新闻人物,那些惯于说长道短的邻居又议论开了:
“她是钱多烧身,活得不耐烦啦!”
“小韭菜充不成大葱,她是妇道人家,还想充状元!”
“雷锋跑到外国去了,她是想拿钱勾‘他’回家啊。”
更甚的是,有人当着她面喊:‘傻大个’,大嫂脸上笑开了花,认为是对她的‘美誉’!
听着那些诽谤的刺耳话,俺越想越生大嫂的气。大嫂分配给俺的任务,往往是稀里糊涂,应付塞责,嫂子问俺的话,俺也总是嘴里象吃炸药,话里带火药味儿。
最近,村里又建食品加工厂,因资金短缺无法动工。
那天晚上,大嫂给俺商量说:“小林子,村里要建工厂,那可是件大好事儿。你没听人家说:无工不富,咱捐两万元给村里吧!”
俺一听就火:“啥呀?你是吃饱饭撑得慌不是?大把大把钱往外扔,你究竟图个啥?”
大嫂嘎嘎一笑说:“你说图个啥?不就是图个大家都富起来,过好日子!”
“大家,大家!你还有咱这个家没有?好、好、好!你把咱家的钱都给大家吧!”俺象发疯似地把家里的十个存款折一齐甩在了大嫂的脸上。存款折散乱地落在她周围的地上。嫂子又一次惊呆了,瞪着眼睛看了俺好久,嘎嘎一笑,摇摇头,一句话没说,拾起地上的存款折,放在桌上,捡了其中一个,冲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