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关于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留守问题(杂文)

编辑推荐 【绿野】关于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留守问题(杂文)


作者:文思若静 秀才,105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23发表时间:2018-06-22 19:39:20

前序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在应对残酷现实的种种压力下:农村大批男女青壮年劳力,迫于要担当上养老下育小的责任。不得不走出自己的贫穷山庄,涌入各大城市为他人打工!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家境的充盈,为了让父母,妻子儿女不受罪少受委屈,而拼命于各建筑工地,工厂,海域码头……
   女的赴新疆务棉拾花,参与家政进入千家万户做保姆,各大酒店、医院做保洁等等,无疑家里只有老少在家留守。老人既要作务田地,还要照管孩子!老人孩子身体健康一切都好说,如果有头疼脑热,或防不胜防的意外事故出现而无人知晓,想来,后果是不堪所想的!一下事例足以证明,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确实存在。
  
   事例一,亲情的关爱和沟通。
  
   2015年,我在农林科技报的法制栏目上见到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多年来一直与儿女们分开独居,孩子们分布在全国各地。老人老伴早逝,性格孤怪暴躁,住在原来的小区内过一人世界,不料想,在一次上厕所时昏倒,因跟前没人搭救而亡故。
   小区收水电费的人员多次叫门无人应声,总以为到儿女家去享天伦之乐了,所以一直等待,从春夏到秋冬、从五一到十一、一年一年又一年等着老人由儿女陪护回家结账,结果,一等就是七年。收费人员迫不得己,经得小区管理人员同意,破门入室查看,最后在厕所里惊悚地发现一堆白骨,情景令人痛心疾首!
   老人一生抓儿养女不易,临到晚年却沒有享受上儿女的回报之恩,竟然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这正应了古人一句话“老的心到儿女上,儿女心到石头上的俗言!
   儿女之中如果有一人明白事理,隔三差五联系问候一下老人,也不至于出现这样的事情。联系不上,总应该回家看看吧,看看老人的生活起居,看看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有什么需要。这家的子女们完全丧失了亲情和人性,难道整整七年没有一个人去问候关心过老人吗?当然,后来这几个不孝子女不但受到法律上的责任追究,同时经过媒体的曝光,他们也充当了中华孝爱优良传统的反面教材!
  
   事例二,留守老人,儿童的忧伤。
   今年夏收后,我的紧邻给我讲了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段阂人的新闻事件!说一对年轻夫妻外出打工,母亲和一岁半的儿子留守。一天,母亲上平房顶晾晒被子因闪空落地,跟前沒人呼救而亡故。一岁半的孩子,直哭得奄奄一息,最终也死去了!一老一小的不幸遭遇,难道左邻右舍都是聋哑人?竟没有一人去问津?听说孩子整哭了近三天沒人管,因饥饿而死去!人的天性人性在哪里?人间真情又在哪里?中华文明美德已在这里大打折扣了!孩子的哭声延续几天到死,难道左右邻居的耳朵都聋了?还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冷血动物?如此麻木的灵魂,确实,让人不可思议!!!
   老话说的好,“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从这些事例已经看出来,现在有些人的道德标准违背了古人所总结的智慧经验。真是,“世事茫茫难自料,清风明月冷看人!"
   发生的这些悲催事件让人难以置信,为杜绝留守老少人意外事件频频发生,我以为政府除了给于优惠待遇外,还应采取相应措施以解决实际困难!
  
   事例三,留守老人晚年的生活起居和精神需求。
  
   几年前,在一次亲友订亲宴席上听到一位老人倾诉了他家中留守的苦衷。说他年轻力壮时,曾经是为人盖房的包工头,后来老婆去逝,他也慢慢步入老年:生活起居完全打乱,吃喝不定时。一双儿女都在外工作靠不住,朋友都劝他再续夕阳红情缘!他曾心动过,一双却儿女坚决反对。我问他反对的理由是啥,他苦笑了下说,嫌丟他们的人呗!我从他滿脸无可奈何的表情上,悟出了儿女们坚决反对的真正原因,实际上,是怕给他们增添后顾之忧和不必要的负担。
   他在孤独生活中熬过了几年以后,朋友给他在西安找个看工地的差使。在那里结识一位做饭女工,久而久之俩人在闲谈中话语很投缘,处境也很相似。于是和他商量看俩人能否撮合一起,把一人世界连接成俩人共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的二人世界。遗憾的是,儿女工作做不通,到后来的一次重病中,他亲身体会到一个人孤守家中,确实是很不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儿女常年不在身边,他有病时起不了身,想喝口水都没有人给他端,最后邻居来家借东西才解了他的围困。
   他说儿女一再打保票,要钱打电话随时会滿足他的!但是不准他再提婚事。他长长叹息了一下说,人在病中不能起床要钱有何用呢?整整两天不吃不喝沒人问候!兜里的钱沒长腿,钱也不通人性啊!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独,钱再多也买不到精神上的愉悦。农村老人本来要比城市退休老人过的艰难,首先没有养老的积蓄款为自己的晚年支付。假如有钱,万不得已时可以请保姆侍候,但保姆目的是为赚钱,儿女却是尽孝啊!古训道:“孝当竭立,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古训为我们暗示天意,乘父母在世时,应当竭尽全力去尽孝!其实尽孝,不只是给老人吃饱穿暖,主要还是要让他们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子女的孝行顺了父母心意,自然心情愉快,精神爽多健康,利于老人延年益寿,不影响儿女的前程事业,老人还能为儿女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照管一代。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做儿女的何乐而不为呢?
  
   事例四,儿女以怎样的方式给以留守老人一个最完美的报答
  
   除了关爱留守老人的具体优惠政策外,做为儿女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去尽孝心,政府更应深调实查解决留守老人面临的实际问题。
   2015年的冬天,我在江苏卫视上看到由著名主持人孟飞主持的“非诚勿扰"节目,其中的有一件事例非常感人,令我至今难忘……。
   前来征婚的一位青年说他征婚的目的和要求,小伙看上去像貌平平,中等个子,黄里透红的肤色。话语不多,内向性格,一字一句说出来的话都让人感觉得到他很诚肯。忘了他住哪个地方,好像离海边近,父亲去逝,母亲供他上学,他高考落榜,复考无望!后随打工潮流涌向南方拼搏十年!一心想赚了钱回家盖房娶妻,侍候母亲安享晚年福,但一切都迟了!母亲没有福等到他美梦实现,在家耕田作务庄稼,由于劳累过度而去世!十年当中,小伙回过几次家但都来去匆匆,在母亲走后的日子里,他除了追忆母爱,就是忏悔遣责自己。最让他痛心的是,十年之间几次回家竟沒看出母亲有病,如果早早发现母亲病情,留家陪伴或许母亲不会走的那么仓促。总之一句话,爱不能分离的,行孝更不能等待。
   小伙说他在母亲去逝后再沒出门打工,他用打工赚的钱承包了点地开挖放水搞养殖业,另外还买了个小面包车,为在家留守老人服务,以防他们如果有个头疼脑热急病什么的,可以免费为他们护送。他这次来征婚目的是,不管人长的美与丑,只要心底善良有爱心,能和他同甘共苦为孤独无助的老人无偿服务。听了小伙感人的话语,当场就有几个女子亮了灯求婚。最后小伙选择了一位小学教师,牵手成功。我想小伙的思维很清晰,他知道教师本身俱备传播正能量的素养,选择这样的伴侣又利于帮助他成就事业,更有利于为自己教育下一代。
   我坚信,在人生路上小伙一定会有掌声和笑声相陪,他未来的道路肯定畅通无阻,处处充滿阳光。因为他的人性首先顺应了天意,恢复了人性的本真一一天性,良知。
  
   五,应对不约而至的老龄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以上这些事例,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去竭尽全力着手解决这些棘手而又不可迥避的实际问题呢?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承载着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然而时至今天,现实中的各种事情证明:当代人在文明礼仪与传承美德方面做的并不到位,整个国民素质教育有下滑的迹象。弘扬优良传统,沒有深入人心,尊老敬老,关爱儿童,成了一句空头支票。国策再正确,党给老年人的待遇再优厚,国民教育素质提不高,会让一些不法分钻了空子大捞一把。
   古训道:"身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之痛痒,当少壮时,要体念衰老的酸辛",中国老人一直对子女所谓的孝心还没有真正悟懂。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教育,以孝为主导线,教育的“教"字拆开是孝与文。这进一步说明了中华文化是在传承“孝"文化。
   追溯古今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上至高官,下至黎民百姓,先不论你才高八斗,只说你对父母亲朋有沒有孝心和感恩之意,对民众有沒有仁爱之心,对社会有沒有公德观念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社会最现实的难题摆在国人面前,需要我们去面对,全力解决居家养老与留守老人在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尽最大的努力勇于担当并肩负起老人们的赡养责任。
  
   老龄社会是新潮名词,对于土生土长斗字不识几个的庄稼汉来说,一是陌生,二是理解不了其中的涵义。在他们的观念意识里,只要每天有吃有喝,兜里有钱花,四季平安,官不欺民不反就知足了!国事要事,那是领导的重要职责!心中存有这种观念意识,其实对百姓来说是很正常的!要想把工作做到位深入民心:这需要领导下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引导学习并领会中央文件精神。给他们分析老龄社会对国对己的利害关系。
   六,诚施仁爱一一孝感天地!
  
   仁慈的仁字是什么意思呢,它意为两人之间你爱我,我会爱你!爱人者得人爱,人敬者,必敬人。
   前几年,我因腰椎间盘突出疼痛严重,由小妹介绍一个叫康复喜来健按摩店试诊一段时间后,感觉疗效很不错,本来只想治疗好腰椎间盘就不错了.结果同时治愈好几种病!如胃疼,背疼,甲状腺和失眠等病。
   那是个免费按摩店,是两位有眼光且有魄力的年轻人开的。他们两口人很好待人热情,另外还请了几个助手为他们帮忙,在县城原老宝商的二楼上祖了几间房子,共设置了二三十个按摩床,实行免费为老人服务,有人按摩一段时间觉得效果不错,就直接花一万多买回去一家人随时用!但用了人都说沒有在那公众场疗效好。其原因是在那里人多心情好也热闹,老师们一个个态度和蔼热情,一句句爸爸妈妈温暖人心的声音入耳,让在家饱受儿与媳怨气的老年人,去那儿既是有病也已减轻大半。每天人们去按摩,你给他拍肩她给你拍,外加周末是娱乐活动,有爱好唱歌,唱戏,跳舞说快板的也在那里,各自都不同程度展示了自我。有的孤寡老人还在那儿给他找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现各村建的幸福院也应该实行这个办法,要让老人无病无忧,幸福快乐安度晚年。人之初,性本善,可有谁真正去理解天性与人性呢?
  
   从小家到国家,从道理到道德。凡事不高呼口号只讲规则的地方,大多都集中有道德有文明素质的人群,如大街上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下,就是最好的见证。
  
   八,用快刀斩乱麻的工作作风,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例子中出现的实际请况,除政府给于的优厚待遇外: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和措施去解决以上问题呢!我初步有以下不太成熟的建议和想法!
  
   (1),各村应成立关爱老人协会组织,协会主管领导人应由村干部中,说话能有说服力的人担任。先根据实情对全村老人摸底登记。把儿女电话留给协会,以备儿女与协会时刻保持联系。谁家里老人有重病,可通知儿女!病轻自己处理不打拢儿女。
  
   (2),协会每年举办一次表彰会,对于那些尊老爱幼的好公婆,好儿媳给以表彰奖励!
  
   (3),儿女坚持和老人多联系!现网络方便,如果电话打不通,就要多打几回。几天都不通,儿女和协会干部随时联系!让协会内人细查详情
  
   (4),把幸福院办的让老年人在那里能感觉得到有真正的幸福感!
  
   毛主席曾说过,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我在亲友,朋友圈里有事聚会闲谈时,发现各村同一存在一个问题,幸福院读书屋都有,但都是形式。如上边来人检查,叫几个老人在那里应付下!上边人一走,就再沒有人管了!征对这一境况,即是上边号召力再大,下边不响应不行动也无益。
   唯一的办法是行动多于号召,上下联盟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去开展工作。把关爱留守老人,以及孤寡老人的工作做到位,像我上边第四例中堤到征婚的小伙一样,用实际行动为社会传播正能量!因中华民族的殷切希望是`将仁爱的接力棒一代代相传下去,让人间大爱永不失真。
  
  

共 48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龄社会不期而至,关于养老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老人们,他们没有退休金,往往依靠的还是那种陈旧的养老模式,——养儿防老。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青年人往往留下孩子和父母背井离乡外出谋求生活。于是,老人们成了空巢老人,孩子们成了留守儿童,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者以所见所闻事实为依据,展开论述,发表观点,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寻求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留守中的实际生活问题。推荐发表,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祝福夏安!【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思若静        2018-06-22 20:46:21
  对林科老师的辛苦编辑和详细点评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谢谢老师!
   老龄社会的迅速到来,无疑给我们国人甚至世界性的带来困扰和恐慌!国家友难,匹夫有责。作者写这篇拙作希望读者读后能理解她的心情。谢谢老师!谢谢读者!
2 楼        文友:文思若静        2018-06-22 20:53:27
  老师!对不起!一字本应(有)字写成了(友)字。在此特向老师,读者致以歉意!谢谢!
3 楼        文友:文思若静        2018-06-22 21:00:27
  对林科老师的辛苦编辑和详细点评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谢谢老师!
   老龄社会的迅速到来,无疑给我们国人甚至世界性的带来困扰和恐慌!国家友难,匹夫有责。作者写这篇拙作希望读者读后能理解她的心情。谢谢老师!谢谢读者!
4 楼        文友:鹦鹉        2018-06-30 12:37:18
  拜读佳作欣赏,留守老人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它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真实现状,文章思考缜密,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建议贴切,语言中肯,是一片难得的佳篇,值得大家阅读欣赏。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文思若静        2018-07-28 09:39:50
  谢谢鹦鹉老师的精彩点评和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支持!谢老师!祝夏安
6 楼        文友:文思若静        2018-07-28 09:40:29
  谢谢鹦鹉老师的精彩点评和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支持!谢老师!祝夏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