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慈禧太后怪病谁敢治?(随笔)
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的春天,慈禧太后时年四十六岁。忧虑国事,平息战乱,呕心沥血,积劳成疾。经常呕吐,不能进食,胸闷疼痛,浑身无力。
大总管李莲英找来了所有的御医给慈禧太后治病。但是,御医们一个个诊过脉后,又都说太后凤体安康,什么毛病也没有。这让慈禧太后发起怒来,大骂御医们领着大清的俸禄却如此无能,便挨个地大板伺候,打得御医们皮开肉绽,叫苦连天。
毛昶熙,河南省武陟县木栾店人,当时任兵部尚书。毛昶熙被清王朝统治者授命“规划战争全局”,也就是说毛昶熙成为当时整个平息战乱的总指挥,经常给太后呈送战报,深得慈禧太后的完全信任。
兵部尚书毛昶熙对慈禧太后说,自己家乡河南省武陟县在康熙五十六年时有个年已四十来岁的民间医生张汝贤,他到神农山采药,有一位鹤发童颜、白须飘飘的深山老道传授给他治疗这种症状的土单验方,回村后他不断增减改进,用以临床,屡治屡验,后来觉得珍贵,就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现在他的第七代传人名叫张德仁,定能给太后老佛爷治好这个不适症状。慈禧太后只好让兵部尚书毛昶熙召来了年已五十九岁的张德仁。民间医生张德仁给慈禧太后“牵丝诊脉”,就是让贴身宫女将一根彩色丝线的一端扣在慈禧太后的手腕上,张德仁隔着帷帐跪下牵着另一端,通过丝线的信息传导,完成“诊脉”的全过程。实际上,兵部尚书毛昶熙已帮助同乡张德仁事先已买通贴身宫女和太监,从她们那里获得了慈禧太后的详细病情,“牵丝诊脉”只不过是做个样子。原来慈禧太后得的是噎膈症,怪不得御医们都不敢说出,说实话都害怕要被杀头。
民间医生张德仁仔细斟酌之后,便向慈禧太后磕头跪禀:“太后老佛爷凤体强壮康健,万寿无疆,只是忧国忧民,操劳过度,偶有不适。只要我用七代祖传的秘方,七天后定能药到症除。但是,这个秘方需要夜深人静,空旷之地,沐手焚香,绝密敬制。只有让草民在宫外把药制好之后,才能送进宫来。”慈禧太后恩准了,就下旨让兵部尚书毛昶熙亲自监制。
慈禧太后服药七天之后,果然能吃能喝,身体就好了。慈禧太后病好以后,思来想去,疑心重重,为了保密,就决定要杀掉张德仁。等她派的大内杀手到了张德仁的老家武陟县小董村以后,发现张德仁已经死了,正在出丧埋葬。听了汇报,慈禧太后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当然,这张德仁也是早有预料,精心地做了这样一个假象,自己早已躲进神农山深处避难去了。
为了彻底保密,慈禧太后又把心思用到了兵部尚书毛昶熙的头上,没过多久,毛昶熙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清史稿记载:“光绪八年,毛昶熙授兵部尚书。寻卒,优诏赐恤,赠太子少保,谥文达。”)
这个秘方能治食道噎膈症(也就是现在的食道癌、贲门癌),经侥幸逃生的民间医生张德仁留传了下来。
得知社长辛劳,也为丹枫着急,我原来的第二故乡,不似往曰红火,祝福丹枫繁荣。社长注意多多休息,不要太累了。孙兄建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