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唤鱼奇缘(散文) ——青神瑞峰端午划龙舟抢鸭的来历
青神瑞峰在端午这天,人们在岷江河边隆重集会,放河灯,赛龙舟,抢鸭子,满街都能买到驱邪避瘟的艾草、菖蒲等中草药,用布缝制或五彩丝线缠成的香包,让你爱不释手,还能品尝古镇的三大美食:姜汁味王弗肘子,卤鸭子,咸鸭蛋,糯米红豆花椒老腊肉包的三角粽子,定会让你大饱口福。
瑞峰古镇,原为青神县城所在地,东有佛教圣地中岩德云寺,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汉崖墓群。
在青神县的中岩寺,有一个景点叫“唤鱼池”,这里原是慈姥岩下的一个深潭,古名为龙湫,是慈姥龙的窟宅。
苏轼年少贪玩,不求上进,老父苏洵有一挚友王方在素有“西川林泉最佳处”之称的中岩寺教书,遂领苏轼上山求学,苏轼至此苦读数年,才学大进,王方是青神的乡贡,是个饱学之士,而且苏轼外婆的家就在瑞峰的思蒙河口。
苏轼读书时,常到龙湫观赏和拍手唤鱼,苏轼想这么美好的地方应该有个好的地名才对,于是他向老师王方提出了这个想法,王方也觉得挺好,便以投笺的方式召集青神的学识渊博之士,召开命名大会,但在众多的命名当中,独有苏轼投笺的“唤鱼池”堪称风雅,王方正精心琢磨之时,他的爱女王弗也命丫环送来了她的投笺,王方打开一看,仍写的是“唤鱼池”三字,与苏轼的命名不谋而合,韵成双璧。于是王方嘱咐苏轼亲笔在摩岩书上“唤鱼池”三字,以作纪念,并将爱女许配给苏轼,真是:
“游学中岩文采露,投笺题名巧韵同。
千古联姻传佳话,笔落古岩耀光华。”
如今在唤鱼池边还有苏轼和王弗的塑像。
苏轼在青神中岩“唤鱼”定下亲事时,时年“二九”十八岁,王弗也正好年方“二八”一十六岁,在当时恰好是成婚的最佳年龄,两家父母都愿抓住好年辰为他们完婚,经人择定婚期,就定在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农历五月十五大端阳。
按理说,男婚女嫁,都是男方用大花轿将女方接回家拜堂才入洞房,但是苏东坡则名士风流,不拘世俗,他主动提议说:“我的学习正在关键时期,为了不至影响学业,愿就近在岳丈家成亲。”苏王两家都是有文化的豁达之人,一拍即合。
王家大院在岷江西岸瑞峰镇瑞草桥边,中岩书院在岷江东岸的古佛寺内,仅一江之隔,的确很近。
成亲这天,不是新郎迎娶新娘,而是新娘迎娶新郎,王家是当地的大户族群,几乎全力以赴参加婚礼,沿江两岸粘花挂红,几十只五彩缤纷的迎亲花船,船头堆着花红彩礼,另外在主船上还陈列了三牲头肉和活鸡活鸭,以便船过江的时候祭奠江神,求吉祈安。
花船到达中岩山下,由王弗的大舅子王愿将新郎背上主船,与新娘并坐船头,几十只花船一字儿排列岷江数里,船上笙箫齐奏,唢呐欢吹,两岸锣鼓喧天,鞭炮轰呜,好气派,好热闹,好感人。
船近江心,不知是受了惊吓,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突然鸡惊鸣,鹅惊叫,数只鸭子竟然破笼而出飞入江中要逃跑,迎亲水手一看暗叫不好,情急之下,慌忙脱下外衣,纷纷跃入水中捉拿逃鸭,一时间千掌击水,白浪滔滔,人追鸭,鸭钻水,乐趣非常,两岸观看的人群一片沸腾欢呼,一对新人也乐坏了,频频拍掌称趣,苏轼词兴大发,脱口吟道:“趣趣趣,人鸭竞技,搅起千堆玉,良辰吉日增惬意。”
岁月悠悠近千年,瑞峰民众为有苏轼这么一个好女婿而骄傲自豪,从此,瑞峰人为了纪念苏轼和家乡才女王弗的结婚之喜,每年大端午举办龙舟赛,恭迎他俩回家过节,无论是兵荒马乱,还是朝代更替,都无法改变当地民众对苏轼王弗的热爱,这一传统盛会,延续至今,让人深深感到苏轼与王弗爱的力量,青神也就理所当然的美其名曰:“苏东坡初恋的地方”
瑞峰人就把原来五月初五日的端阳划龙舟风俗改在五月十五日举行,并在活动中增加了“抢鸭子”的内容,每年都要抛甩数百上千只鸭子让人争抢,赛龙舟:争奇斗艳,飞龙竞渡;抢鸭子,千姿百态,各领风骚,给无数人带来了欢声笑语,也成了瑞峰镇人民代代相传的家乡记忆,这一风俗沿袭至今,并在继续传统的基础上焕发了时代风采,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增加了鸡公车迎娶新娘、牛灯、舞狮、耍龙、踩高跷、拉旱船、水上芭蕾、放河灯、放焰火、放烟火、坝坝电影、棋牌比赛等活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