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PK大奖赛”】穷家富养不可取(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穷家富养不可取(随笔)


作者:唐成元 秀才,189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46发表时间:2018-06-24 12:28:27

当今社会,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越。但不少工薪阶层人士,收入并不高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吃也要吃山珍海味,读书要进名校。他们不顾家庭资源的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希望儿子成龙,女儿成凤!
   邻居一家三口,夫妻经营着一家小超市,在女儿小时候,不让她做家务活,只需专注读书。说什么“有那时间做家务,还不如好好学习”,“做什么家务,那是钟点工做的事情”。只要女儿学习好就行了。他们不懂得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品性端正的良好孵化器。没有让孩子明白,家务是主动对家人关心和体贴,是对家人表达最简单纯真的爱的方式。只有从小开始做家务,才能学会自立,学会担当,学会体谅及感恩。由于他们的女儿,不曾尝试过劳作的辛苦,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了她不懂事,变得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只顾享乐,没有担当和不知感恩。女儿上了大学之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就找爸妈要苹果手机,说自己的手机太掉价,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然后她父母硬生生地拖了一月的货款,挤出来五千块钱,给女儿买了手机。大学毕业了,不去积极找工作,依然是伸手将军,当啃老族,依赖父母的供养,变成白眼狼,使她家的超市最终经营不下去,变得越来越穷。
   无独有偶,我有一个远房亲戚丁大明,他的父母经常不管三七二十一,都高喊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顾家庭资源禀赋差异,硬是拼命把丁大明当祖宗养。从小对他无底线妥协和满足,让他变得越来越不知满足,越来越不懂得感恩,越来越不懂得体贴父母,更不知道生活本身的不易,结果养出依赖、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毛病,让他的父母苦不堪言。一言不合,就对父母拳打脚踢。有一天,丁大明弄坏了茶馆的物品,要求妈妈替他赔偿。妈妈刚开口教育丁大明,不曾想到,儿子随即就对她动起手来——死死掐住她的脖子。他的母亲只好乖乖地把钱赔了。
   上面的两个家庭,他们对儿女的教育信念,是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他们的儿女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做家务、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们没关系。这样直接导致了他们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即使找到了工作,也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少爷、公主。在家里他们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们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认为“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别人对他们意见很大。不管在那里工作,都不可能长期干下去。
   为什么并不宽裕的家庭,也要穷家富养,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他们自己挨穷挨怕了,不想孩子再步自己的后尘继续穷下去,宁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二是不想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心自己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三是补偿心理,父母的自我安慰,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想的是不管孩子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自己的孩子都有。
   这样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他们让孩子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用着最新的电子产品,穿着时兴的大牌衣服,吃着高级营养的食物,过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物极必反,如此太过溺爱就走向极端,父母自认为对孩子是“呵护”,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
   有一个公司的老板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相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有个14岁的男孩子,父亲是上市公司高管,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搭公交转地铁再步行去训练。训练完毕,帮教练收拾好器材,去另外一个地方打篮球。他想要去美国留学,担心体力跟不上,跟同学玩不到一块儿,所以拼命练习,晚上,他还要回家给父母做饭。他妈妈只会做西餐,他爸对吃没什么要求,他想吃什么,就得做给全家人吃。如果不知他的底细,肯定会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安到他头上。有人问他父亲为什么这么舍得孩子吃苦。他惊讶地说:“怎么叫吃苦。这不就是活着的日常吗?”哈佛大学调查发现,会做家务的孩子比那些不会做家务的孩子的动手技能、认知能力以及责任感等都要更强。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收入更比后者高20%,婚姻也会更幸福,而且犯罪率是最低的。
   在现实社会中,贫穷的父母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100元的衣服,不去餐馆打工。他们不明白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拼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其实,贫富的差异,本质上就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总而言之一句话:穷家富养不可取!

共 21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探讨教育问题的议论文。随着经济发展和中产阶级崛起,家庭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富人注重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穷人却往往过于溺爱子女。文章举例生活,邻居亲戚有两对夫妻家境一般,而对于子女物质上的要求百依百顺,结果孩子不懂感恩出现啃老甚至动手打父母的现象。跟他们截然不同的一个富二代,从小帮忙做家务,能吃苦并善于经营自己的人生。对比反差巨大,作者的结论是教育差异决定贫富差距,正确的教育方式,是从小锻炼孩子的各项能力,让他们去适应社会竞争,而不是没有底线的溺爱。文章夹叙夹议,有理有据,观点鲜明,令人信服,推荐阅读!【编辑:童霓】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童霓        2018-06-24 12:28:55
  感谢赐稿荷塘,问候作者夏祺!
Take my breath away.
回复1 楼        文友:唐成元        2018-06-24 21:42:03
  不用感谢,祝老师编安、万事顺心如意!
2 楼        文友:童霓        2018-06-24 12:37:54
  文章中的现象在社会中很普遍,往往优秀的父母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懂得自律能力和坚韧不拔精神是成功的必备素质,欣赏学习!
Take my breath away.
回复2 楼        文友:唐成元        2018-06-24 21:44:04
  老师评论的观点有理,我很赞同!
3 楼        文友:童霓        2018-06-24 12:40:06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做贫民窟里的小公主耶,想想还是很爽,嘿嘿嘿……
Take my breath away.
回复3 楼        文友:唐成元        2018-06-24 21:50:05
  住贫民窟的小公主,不要只活在当下,要多想想未来!
4 楼        文友:牙牙吉祥        2018-06-25 18:48:28
  文章主题鲜明,贴近现实生活,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的确是:穷家富养不可取!家长应教会孩子努力,那将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努力是孩子漫漫人生路上的永动机。教会孩子感恩,加强孩子的品德教育,教育孩子心存感激,体恤他人。当孩子不断成长更要懂得亲人的爱,感激亲人给予孩子的一切。身教胜于言传,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当孩子为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真心地表示感谢。给孩子一片天空,家长要善于发现,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溺爱孩子,过分的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沉默内向,成了温室里弱不禁风的花朵。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回复4 楼        文友:唐成元        2018-06-27 11:14:02
  当今社会孩子能不能成才,如何教育是一个关键问题,老师的评论说到了点子上,很好!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6-26 21:39:22
  文章寓理于事,有理有据,提出观点,阐明观点,分析有力,见解深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好好品读。问好老师,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唐成元        2018-06-27 11:10:13
  老师对拙作过奖了,谢谢问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