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PK大奖赛”】文章写在病根上(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文章写在病根上(随笔) ——关于小说的一封信


作者:伊阙之阙 白丁,3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7发表时间:2018-06-26 13:53:51
摘要:读了很多书,却不知道自己怎样去写好自己的心理历程,这篇探讨信希望大家能给出建议。

阿巧先生:
   来信收启。
   如何写小说?
   这个问题让我想了很久很久。
   一篇小说一篇小说的读,一次一次地探究名人成名的原因,就是发现不了诀窍,除了觉得好小说读起来顺口、顺理、顺气又让人有所思、有所想并渴望一口气读完外,并没有什么大的收获。
   现在我有点儿明白了:写小说,不在于国语功底的深浅。国语功底好的人可以写,而且能写出好句子,但他可能写不成小说,就是写成了也不会好看,原因在于:他写的不一定是人们想看的,他想的不一定是人们愿想的。离开了现实,再好的东西也受不到人们的重视。
   写的功夫全在于小说之外。
   小说就是讲故事,一个有过深刻生活阅历的人,即使他不会写,国语功夫并不到家,可他亲身经历的那些人和事说出来照样可以让人哭鼻子,照样可以让人七窍生烟,照样可以让人生出一种与他同喜同悲的境界。这才是小说的根源。作家采风,采得就是人家讲得起却写不全的那部分生动和精彩。
   故事来自社会,来自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环境。离开人群谈小说,就象雾里看花,给人一种不着边际的感觉。
   画虎就是虎,画犬就是犬,来不得半点儿模糊,模糊了,就会画虎累犬,贻笑大方。这就需要多实践多观察多思考:你要写的对象是谁?他是干什么的?心里有了分寸,写出来才可信,才会吸引人;你写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是啥样子?提升到典型的角度还需要哪些补充和完善?你的话通俗不通俗?有多少人能看得懂?多少人能够真的理解并为之会心一笑?这都是很有讲究的,不是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那样,人家说会说你是胡写,也就没有人愿去关注了。
   初写小说,总想写得思想深刻一些,内涵丰富一些,情节曲折一些。于是想啊想,从谋篇到布局,力求突兀,力求不凡,到头来落了个不明不白,让人费解。而让人费解的东西又是人们所不愿看的,于是就寓示了一次次的失败。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到真正的根源。
   我听说:栾城有一个姑娘得了肚疼的病,许多大医院的医生让她又是做CT,又是看B超,到头来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姑娘还是一到晚上就肚疼。这天,她和父母从一家外地大医院往回赶,错过了宿头,只得在一个小山村里借宿。房东是一个70多岁的老汉,家里有一些配中药的家拾,象是山中常见的采药人。父母便与房东有意无意说起了女儿的病。
   老汉问:“闺女有婆家吧?”
   父母忙说:“有!”
   “那就让她们成亲吧。”
   “可咱闺女有病,人家不愿意再结这门亲呀!”
   “不妨不妨,”老汉说:“你让他们结了婚,啥事都没了。”
   “啥?连大医院都治不好咱闺女的病,现在给人家送过去,人家会要?”
   老汉笑了,说:“你不会说让神家看了,几时几刻圆房后,病就破了?”姑娘的父母想再说什么,见老汉没那意思也就只好做罢。
   又过了俩月,眼见闺女疼的不行了,只好去男方家里说这事,情愿让闺女嫁过去,说:如果姑娘病好了,咱就是亲家,如果不好,你们权当没这事,咱悄悄地行事就行,约好三天。男方家里人一听,想:现成的便宜不拣白不拣,就答应了。当天晚上两个年轻人就圆了房。三天后,那闺女的病真的就好了。脸色红润,干活有劲,根本不象有病人。
   这下男方家里人不放心了,想:“这闺女是真有病还是假有病?咋说好就好了?该不是有别的啥吧?!”一打听,他们知道了那老汉家,就去拜望,想知道这是咋回事。那老汉笑了笑,说:“咋了,这女娃阴气太盛,郁结久了,还能不病?男娃子用阳气一冲,她也就啥也没了。这叫阴阳调和。回去吧,没事啦!”
   于是两家皆大欢喜。
   后来我就想,那么多医院那么多医生就不知道啥叫阴阳调和?恐怕不是,怕的是那些医生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土”办法,只顾去信那些仪器和教授的理论啦!可那些人造的和研究室里搞出来的,怎比得过生活中那活生生的实例?!
   写小说就要象那个老汉,找到了病根,问题一下就解决了,找不到根上,只用“仪器”和“理论”——就当指别人走过的路和经过的事吧——反正不是自己的,那结果只能是“抓瞎”,忙活了一通,最终却不知所处、不知所云了。但愿有所帮助吧!
   此致
   顺颂雅安
  
   伊阙之阙
   XXXX年XX月XX日

共 16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了伊阙之阙这封以信的方式写的文章,看似讨教如何写小说,实则是告诉了如何写小说。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才有用,实际要通过理论升华,才能总结发挥,二者需要紧密结合,而“结合”靠什么?靠作者多写、多读、多体会、多阅历。不然就是讲得头头是道,结果云里雾里,或者雾里看花,找不到病根。文章用了一个例子,占了很大篇幅还说这个事,无不有道理,让人一下知道作者要阐述的主旨。在写作生涯中,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大堆理论,但放在具体的创作者来说,需要的是结合自身特点,多学习,多观察,多笔耕,多感悟,方有所得。荷塘因你而精彩,欢迎你赐稿荷塘!【编辑:言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言农        2018-06-26 19:00:00
  这封信向虽然是写给阿巧老师的,也是写给我们大家的,如何写好小说,作者也在文章中对些问题作了回答。也是作者给我们读者一个回答。
2 楼        文友:言农        2018-06-26 19:02:37
  文无定法,适合自己。但多读多写多思是肯定的。问好伊阙老师。
3 楼        文友:阿巧        2018-06-27 18:46:11
  伊阙老师悟性很高,有见解!“写小说就是在讲故事”祝愿伊阙老师写出更精美的小说,让我们一饱眼福。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6-29 22:18:26
  有位作家说过,小说是生活的提取与升华!文章告诉我们,小说不是听别人讲怎么写、看名家小说就能写好的,必须有生活素材。问好老师,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