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遇见】网络化名小马甲袭来(小说)
书店里看不到《洪河风》编辑部主任郭东亮的书了,也看不到《乡里英雄郭权》了。市领导知道因为调查清楚是“非法出版物”了,被烧了。书店知道被文化市场执法部门依法从快处理了。但是网络的宣传却不一样的。
网络的宣传是:《洪河风》编辑部主任郭东亮的书,吸引着更多读者,争相传阅购买,已经销售一空;农民作家柳援朝的《乡里英雄郭权》更是创新了一个本土农民作家写本地名人的记录,该书在新华书店上市不久,就销售一空,正在联系出版社进行第二次印刷。
年轻人在网络学习知识,有一个名词叫灌水。许多的假消息,误导大家的思路,影响着大家思考问题。一些未学会网络知识的领导干部好像是跟不上形势了。
文联任主席第三次打报告,要求举办本县在外地成为名人、专家的人回乡大聚会。老县长,也就是现在的县委书记一看,就犹豫了。俗话说,可以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的。文联主席,已经是第三次打报告了。任主席的年龄55岁了,比县委书记年龄大,几次三番打报告,不批示,好像是过不去了。
任主席也是精神可嘉,他学习历史上《三国演义》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三次打报告,渴望着比自己小几岁的县委书记大笔一挥,批示举行102人规模的大聚会,也是胜利的。
县委书记年龄小,但是职务高。他看着任主席,微笑着说:
“你已经是第三次打报告了,这样吧。不要说300人的规模了,也不要说150人的规模了。财政紧张,我只能批给你30个人的规模,新天地宾馆安排四桌饭,这一个事情就算了结了吧。”
任主席暗自想着县委书记会批示100人的规模,没有想到这么少。但是他又不敢否定县委书记的30人的规模。于是就心灰意冷的回来了。
在文联开会时,任主席不太开心地说:“我真是费劲了,第一次打报告300人的规模,第二次打报告150人的规模,都被县领导给否决了。好事多磨,我第三次打报告,120人的规模。我想,县委书记批示100人的规模也是可以的,就是再砍去一半,60人的规模,也是可以的。没有想到,县委书记只批示了30人的规模,四桌饭。这一个差距也太大了。咱们文联就是十多人,宣传部、组织部、县委办、政府办、财政局、人事局、市文联、省文联、电视台、报社,太多的部门,怎么邀请?今后的工作如何开展?”
会后,文联的同事就议论,任主席的好日子快要过去了。其他的53岁一把手都退二线了,他的这一个乌纱帽太引人注目了。估计提拔副处级在他这一辈子是没有希望了,就是想混到60岁在文联主席的位子上退休,也是不那么容易了。
我在市长信箱小试身手之后,在网络注册了一个网名,发了一篇短文,也算是在文联工作的一个思考吧。
谈谈出版社书号的价位思考
——结合市场经济大潮看作家出书
现在是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时期,出版社也是国有企业,一个书号,是多少钱?有的出版社要钱也是不客气的。没有一两万元,就不要想拿到出版社审批的书号。
现在创作的经济效益是很可怜的,除了一些大作家、网络写作高手可以赚钱,其他一般的作家,就是不敢出版自己的作品集了。有工资的作家,不想花钱买书号,因为许多的作家花钱买书号了,自己的作品出版了,卖不出去,不要说赚钱了,有时候还会赔钱的。
我在文联工作几年,就见到了一个农民作家,写了一本书《乡里英雄郭权》,是作家出版社的书号,我问了一下,书号是一万七千元的。有的人说太贵了。有的人说,作者只花了三千元的,给我说多一些,就是害怕他人说他的书号,是假的。我想,花的钱多,就可以买到真书号?有的人,省一些钱,也可以拿到真书号的。
我想帮助《乡里英雄郭权》的作者去要回书号钱一万四千元,说给办理书号的人留三千元,就对得起他了,作者就是不给我说谁拿走了他的书号钱,我就无法帮助他要回书号钱了。
我很佩服农民作家这么辛苦写出来《乡里英雄郭权》,三十多万字,自己又买来书号,据说开作品研讨会,赠送了不少,有的人看了书,对书里的观点也不满意。
我想现在赔钱写书的农民作家,有一些苦衷的。也希望作家在出版自己的作品集时,不要赔钱写书出版了。
……
这一篇短文,我写了就不再关注了。一篇短文,能有多少人看呢?
几天过去了,我的文友就给我打电话说:
“你的短文,有人发表评论了。是化名的,对你进行了人身攻击的。”
“不可能吧。我写的短文,也没有什么恶意呀?谁会恶意攻击我呀?”
“你看看就知道了。”
“我的单位文联还没有电脑,我现在是看不到的。回家我就看看吧。”我挂了电话,就想着这事,人身攻击我,是谁呢?他们化名写了什么?
中午,我回到家,马上打开电脑,一篇化名恶意人身攻击的帖子,就展现在我的眼前。
……
我在百度网上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胡刚剑,马上想不起来,经问,啊!原来是他,怪不得好熟呢!胡刚剑是正名,偏号可就多了,诸如神经病、诽谤专家、告状专业户、单位跳槽创记录者、人人不敢挨的臭狗屎……我打问了一下他在过的几个单位的相关人士皆曰:你有与那个人浪费时间的必要吗?据网上称,该人创作小说100多万字。忍不住经文友多方渠道搞到他的大作,看不完一页就要吐,不说错白字连篇,就那狗屁不通的疙疙瘩瘩的文章就够人头疼了。不知这位有啥资格在网上品头论脚,是不是该到省城精神病院住一段了。奉劝这位先生不要再辱没斯文,污染网页了……
我看了之后,吃饭就受到了一些影响。不是说气饱了,主要是想知道这是谁写的?他想干什么?如何在网上给予合情合理合法的回击。
下午,我就和文友见了面,谈了一下情况。几个朋友,大概画了一个圈。怀疑对象有几个,只是需要认真找一下,谁是最主要的怀疑对象,找到了主要矛盾,就可以对症下药了。晚上,我写了一个草稿,针对化名攻击者的论点、论据,进行一一驳斥。
第二天上午,我在办公室正在思考,就看到了《乡里英雄郭权》的作者农民作家柳援朝来了。柳援朝看见我,并不是很高兴的样子。他见我看着他,就问:
“你说我的书号,是什么目的?有人说你在攻击我。”
“谁告诉你,我在攻击你了?你看看网络,谁在网络上化名发文,把我说得一塌糊涂了?”我看着他追问。
“我不懂网络。我不会在网络发文的。”柳援朝马上否认了网络发文。
“我在网络不就是说了几句实话吗?你说书号,花了一万七千元,有的人说你花了三千元。我想帮助你要回一万四千元吗?想帮助你要回钱,对你是不是好心?”我再一次强调自己想帮助柳援朝要回钱,不是坏心眼的。
“我说你,写得很好的。”柳援朝好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你说我写得好,你叫人在网络表明自己的态度吧。你可以把那么多老领导对你的《乡里英雄郭权》高度评价,也发表在网络上,叫大家参与讨论吧。”我给他建议,希望他的辛苦创作《乡里英雄郭权》,有一个好的宣传平台。
柳援朝闷闷不乐下楼走了。同事给我说:“看样子不是柳援朝在网络化名攻击你的。”
“他说他不会网络电脑发文的。估计不可能是他,希望他也帮助我尽快找到网络化名攻击我的人。说不定我找公安局报案的,如果破了案,就一目了然了。”
“这算是什么案件?没有什么公安民警来帮助你破案的。你就是在网络上写一个合情合理合法的反击文章,出一口恶气,就可以说是胜利了。我们也帮助你,想一想找一个突破口,骂人不带脏字,大家在看网络,知道你的写作水平非常了得,就皆大欢喜了。他不是说你,错白字连篇、狗屁不通的疙疙瘩瘩的文章吗?”
“这一次,我要找好字典,不能有错白字了,写一篇好论文回击他。大约需要三天时间吧。”我微笑着说。
“三天时间,太长了吧?高考作文,给你素材,一个小时,就要写一篇论文的。你就要把自己当一名高中生,把网络化名攻击你的帖子,当成素材,写一篇反驳论文吧。”同事说着就嘻嘻哈哈起来。
第二天下午,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你看看网络,又一个化名,发表了第二个帖子,还是恶意攻击你的。这是怎么回事啊?你要发声呀,你不发声说话,他们化名就更猖狂了。他们了解你很多的,你能知道是谁干的吗?”
“我现在看不到的,文联没有电脑,到其他单位看这一些帖子,不好的。我回家再看吧。”我晚上有事,战友通知我,老部队老领导的儿子结婚请客,下午下班后去新天地宾馆吃酒席。看网络帖子,只能在晚上回家之后看了。
战友聚会,领导大喜,喝酒是不能少的。但是我知道晚上需要看帖子,就拒绝了几个战友的劝酒。顺便也说了网络化名恶意攻击我的事情。战友说:“如果严重,可以报案,领导签字了,就可以严惩网络水军的小马甲,让他们脱了小马甲,承担责任。”
正说着,老领导来敬酒了,我们这一桌的战友站起来,向领导贺喜,领导也表示感谢光临。同时感叹时间很快的,没有想到我们在部队看见老领导的儿子很小的,那时候他才五岁,看看今天他已经结婚了。
一会儿,新人来给我们敬酒了。小伙子带着新娘,叫我们“叔叔”,并且回忆了在部队时,几个新兵逗他翻跟头的事情。我的邻座,就是逗他翻跟头最多的那一个新兵。
于是大家嘻嘻哈哈笑了起来,我们喝了喜酒,这一次我总共喝酒一两多,有一些兴奋,有一些激动,回到家马上打开电脑,看着网络帖子思考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