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老王卖瓜
老王当起“卖瓜郎”,不但自卖自夸,还找到电视台作宣传,短短十天共卖出了四万六千多斤哈密瓜。瓜农纷纷竖起大拇指,美誉其“卖瓜书记”。
嗨嗨,这老王是谁?咋卖的瓜?!
时间很短,说来话长。
去年三月,市直机关渐近退休年龄的王爱民主动请缨,来到小李庄村挂职第一书记。这个村子偏僻贫穷,是县里出了名的贫困村,人口三千六百多人,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在家中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来到“攻城拔寨”的第一线,经过深入走访了解摸实情,老王深感“压力山大”,却没有丝毫退缩。他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精准扶贫,产业是关键。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结合当地的气候及土壤等特点,老王请来农业专家问计策。心中有数后,他在充分征求村委会及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建大棚,依托县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品种,种植甘甜如蜜、绿色无公害的哈密瓜。
唉,这?好事啊!可,资金?
是啊,种粮咱是一把好手,这种瓜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能成不?
嗨,发啥愁?这活人能让尿憋死!
干,王书记不是说了吗?资金、技术他来帮咱想办法。
这?动动嘴巴话好说,他当真能办到?嘿嘿,咱骑驴看唱本,看他能整出什么天花来。
村民议论纷纷……
说了就干,干就干好。不到三个月时间,占地一百亩,二十三个高温大棚建好了。
老王请来专家,利用木霉菌、芽孢菌等代替传统化肥,精打细算打起“时间差”,种植基地哈密瓜长势喜人,种植户乐呵呵,掰着指头算收成,梦里都笑开了花。
哈哈,哈密瓜熟了,哈密瓜丰收了!
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会料到,哈密瓜丰收了,合作收购的瓜贩脸“阴”了!瓜贩说,受市场行情影响,只能收购少量的瓜。”
瓜熟透了,瓜贩咋还不来收?
瓜农心急如焚……
唉,说好的,咋能变卦?
这下,可把我们坑苦了!
可恶的瓜贩子,言而无信,我们去告他。
唉,这个不靠谱的老王,这是要我们的命啊!
丰收的瓜成了石头,沉沉地压在瓜农的心头。
不能再等了,挖篮里才是菜,能收回一分是一分,总比血本无归强!怨声载道中,部分瓜农再也沉不住气,开始低价贱卖……
果贱伤农,合作社的负责人抱怨老王说,要这样继续下去,就真是血本无归了。你想想办法,快点联系找找销路吧。
这境况,老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天,他自掏腰包雇车拉了一车瓜带回市里,发动单位职工、居住小区的居民团购,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微信朋友圈、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方式,进行营销推广助农销售。
没想到老王这招真灵,效果出奇地好。
短短三天时间,村里瓜农的哈密瓜销售过半。老王帮助贫困村群众卖瓜的事,像长了翅膀,在“互联网+”的大力宣传下,市里几个爱心公益助农团队主动与老王联系卖瓜。一周后,小李庄村的哈密瓜卖光了。
“哈哈,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没想到啊,这老王卖瓜还卖出了名堂!”瓜农的利益得到保护,脸绽放成了一朵“花”,心里像吃了哈密瓜。扶贫路上,这“卖瓜书记”的名号捂都捂不住,亮得像一颗耀眼的星……